專題

【邵看天下】邵志堯:香港零售真的已死?

近年有兩家上市公司主攻零售業務,但一家以線上作網購,而另一家則全鋪實體店,不幸地兩家都處於虧損狀態,搞線上的是人稱魔童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雖然營業額上升至3.89億港元,但仍虧换1.4億元,實體店是剛過身被諭為良心商人的CEC(0759)阿信屋,總共有206家分店,營業額達19.8億元,虧損3287萬元。 很多人都奇怪他們倆是商業奇才,為什麼公司會弄得這樣,筆者嘗試作出解讀,線上網購確實是大潮浪,亞馬遜由書店變成了一哥,把傳統零售打個落花流水便知是趨勢所在,但為什麼魔童不行?因為香港的後台、倉儲和速遞成本太高,和零售店相約的價格,顧客都寧願到實體店去購買,不用再等一至兩天後才收取貨品,始終購物都是一種享受和大都市減壓方法之一,除非你的貨品價格連同速遞費用遠低於零售價格,否則香港人精打細算的性格,不會寄望他們會網購,香港跟内地不一樣,内地除了一線城市和省會購物較便利外,其他地方對網購有大量需求,而速遞費用相對便宜,由於量大令他們興建的物流中心既先進又龐大,令到類似業務還有投資者繼續投資,市場空間足夠大絕對會令行業有利可圖,反而香港電視只集中在市場有限的香港,筆者便有所保留,只能祝福魔童。 而阿信屋面對著的是定位不清晰,其競爭對手優品360其門如市,他們的對象便是内地遊客,他們對香港出售的品牌貨品仍具信心,常常會看到顧客一大箱一大箱的貨品在門店外包裝,藥房也是同樣的情況,優品360已申請上市,即利潤已達基本要求,每年過千萬盈利差不了,反而佔了先機和規模效應的759在虧損,正正就是定位問題,一些没有品牌的貨物單靠港人消費是支撐不了,小規模經營還能在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分一杯羹,但做大了便出現客群不足,這就是商業模式出現問題。 香港的店舖租金仍然高昂,表明零售生意是有作為,虧損只是個別經營者的原因而已,不要為此而高呼零售已死。 [...]

博客

【港股專家】王贇:沒有林偉駿的759阿信屋將何去何從?

759阿信屋的創辦人林偉駿先生去世,震驚全港。筆者自問是個吃貨,對這家公司也有一點認識,故撰文一記感想。 759阿信屋是開遍香港的零食雜貨店,無人不知。其母公司CEC國際(0759)是上市公司,本業為電子元件製造。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製造業務急劇走下坡,林偉駿帶領業務轉型,自2010年起踏足零售業務,以薄利多銷策略取得香港消費者歡心,成為香港零售史上一時佳話。很可惜,就只有那一時。 759阿信屋的冒起,實屬幸運。筆者無意淡化林偉駿先生的功勞,事實是他三十多年來經營傳統製造業,靠誠信累積了日本的人脈。在電子行業的合作伙伴引薦下,林偉駿接觸到日本排第十的食品商。林偉駿親身帶領團隊到日本開立分公司,用日本的內銷價進貨,再用平行進口方式運到香港,這樣香港的消費者就得到更便宜和更多種類的日本零食。原來日本的食品生產商有一行規,就是不直接供貨給外國的零售商。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發生9級大地震,其後的海嘯和核事故,以及衍生的輻射和食品安全危機,都令全球消費者對日本產品避之則吉,很多零售商和批發商直接中斷了進貨。林偉駿在這個時候找上了東京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在美國進口檢測軸射儀器,到日本為供貨進行檢測。只要不受污染的貨品他堅持繼續採購,明言不會放棄日本的合作伙伴。日本的不幸,成為了759阿信屋的幸運,獲得了珍貴的獨家貨源。 759阿信屋擴張初期,選址集中在香港的屋邨商場和鐵路站,也就是高樓大廈密集的民生社區。進貨時先以幾千件為測試,銷售量好的才繼續進貨,不好的停止進貨。當時香港的零食雜貨消費仍未升級,甚少商家打開這個缺口,提供大量優質的日本進口產品,759阿信屋一舉成名,成為了這片藍海的領航企業。 然而,一切已經不再。 第一,這些年來香港的租金飛升,為零售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尤其是過度擴張的759阿信屋,有大量分店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第二是經營進口零食和日用產品的比比皆是,競爭激烈,759阿信屋並無明顯優勢。第三,也最大負面影響的,是內部管理失敗。而且是全方位失敗。 759阿信屋在高速擴張同時,失去了其作為日本進口產品的無形品牌價值,任由其不懂市場趨勢和零售業務的主管,盲目引入大量品質低劣產品,貨物種類由當時的三千多項增加至現時的兩萬多項,受香港市民歡迎的日本產品佔比由七成跌至三成。更甚者,消費者早已多次在社交平台反映,759阿信屋經常將暢銷產品下架,中止入貨,而囤積滿店無人問津的歐美產品,卻長賣長有。 有光顧過759阿信屋的人都會覺得店面擺貨混亂,消費者難有便利舒適購物體驗。其混亂定價更是惡名昭彰:公價、正價、特價、行貨價、超抵價、街坊價,每種價格的折扣都不一樣。這個星期公價特價超抵價打「778折」,下星期正價行貨價街坊價「779折」,每次都有不同組合,不同折扣幅度,消費者每次購物都好像參加腦力考驗,很快就感到煩厭。 最後是盲目踏足不熟悉的業務,包括完全是另一種專業的化妝品和家具等耐用品零售,甚至是餐飲業。 759的「全剩時期」(對,過剩的剩。)有「阿信屋」、「阿信屋超級市場」、「阿信屋急凍食品市場」、「阿信屋家品市場」、「KAWAIILAND」、「阿信屋均一價大賣場」、「寢具屋」、「雲吞麵」、「車仔麵」、「茶餐廳」、「CAFE」及「麵包工房」。業務廣泛之餘,又無協同效應,難以管理,實在令投資者不解。 截至2018年4月底,759阿信屋其母公司CEC國際的收入比去年下跌8%至19.8億,大幅跑輸本港雙位數增長的零售市場。分店數目高居不下,仍然有206間,可想背後龐大的成本,但又不敢進一步縮減規模,以免影響現金流。去年業績仍然虧損,雖然收窄至3200萬,存貨卻從2億增加到3.3億之多。 令人擔憂的是,公司手持現金只有6400多萬,但背負著4.3億的債務,而且每年虧損幾千萬。沒有林偉駿的759阿信屋,會否兩年內清盤收場,還是縮減規模,借新債還舊債,苟延殘喘,也是未知之數。 無論如何,香港人仍然會多謝林偉駿先生,引領了金融海嘯後的消費升級潮,激發起香港民生零售市場活力,包括一田、日本城(1373)、優品360,甚至是網購龍頭HKTVmall(1137)這些後起之秀。最後得益的,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夠享受更好的產品、更優質便利的購物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