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港股專家】王贇:沒有林偉駿的759阿信屋將何去何從?


759阿信屋的創辦人林偉駿先生去世,震驚全港。筆者自問是個吃貨,對這家公司也有一點認識,故撰文一記感想。

759阿信屋是開遍香港的零食雜貨店,無人不知。其母公司CEC國際(0759)是上市公司,本業為電子元件製造。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製造業務急劇走下坡,林偉駿帶領業務轉型,自2010年起踏足零售業務,以薄利多銷策略取得香港消費者歡心,成為香港零售史上一時佳話。很可惜,就只有那一時。

759阿信屋的冒起,實屬幸運。筆者無意淡化林偉駿先生的功勞,事實是他三十多年來經營傳統製造業,靠誠信累積了日本的人脈。在電子行業的合作伙伴引薦下,林偉駿接觸到日本排第十的食品商。林偉駿親身帶領團隊到日本開立分公司,用日本的內銷價進貨,再用平行進口方式運到香港,這樣香港的消費者就得到更便宜和更多種類的日本零食。原來日本的食品生產商有一行規,就是不直接供貨給外國的零售商。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發生9級大地震,其後的海嘯和核事故,以及衍生的輻射和食品安全危機,都令全球消費者對日本產品避之則吉,很多零售商和批發商直接中斷了進貨。林偉駿在這個時候找上了東京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在美國進口檢測軸射儀器,到日本為供貨進行檢測。只要不受污染的貨品他堅持繼續採購,明言不會放棄日本的合作伙伴。日本的不幸,成為了759阿信屋的幸運,獲得了珍貴的獨家貨源。

759阿信屋擴張初期,選址集中在香港的屋邨商場和鐵路站,也就是高樓大廈密集的民生社區。進貨時先以幾千件為測試,銷售量好的才繼續進貨,不好的停止進貨。當時香港的零食雜貨消費仍未升級,甚少商家打開這個缺口,提供大量優質的日本進口產品,759阿信屋一舉成名,成為了這片藍海的領航企業。

然而,一切已經不再。

第一,這些年來香港的租金飛升,為零售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尤其是過度擴張的759阿信屋,有大量分店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第二是經營進口零食和日用產品的比比皆是,競爭激烈,759阿信屋並無明顯優勢。第三,也最大負面影響的,是內部管理失敗。而且是全方位失敗。

759阿信屋在高速擴張同時,失去了其作為日本進口產品的無形品牌價值,任由其不懂市場趨勢和零售業務的主管,盲目引入大量品質低劣產品,貨物種類由當時的三千多項增加至現時的兩萬多項,受香港市民歡迎的日本產品佔比由七成跌至三成。更甚者,消費者早已多次在社交平台反映,759阿信屋經常將暢銷產品下架,中止入貨,而囤積滿店無人問津的歐美產品,卻長賣長有。

有光顧過759阿信屋的人都會覺得店面擺貨混亂,消費者難有便利舒適購物體驗。其混亂定價更是惡名昭彰:公價、正價、特價、行貨價、超抵價、街坊價,每種價格的折扣都不一樣。這個星期公價特價超抵價打「778折」,下星期正價行貨價街坊價「779折」,每次都有不同組合,不同折扣幅度,消費者每次購物都好像參加腦力考驗,很快就感到煩厭。

最後是盲目踏足不熟悉的業務,包括完全是另一種專業的化妝品和家具等耐用品零售,甚至是餐飲業。

759的「全剩時期」(對,過剩的剩。)有「阿信屋」、「阿信屋超級市場」、「阿信屋急凍食品市場」、「阿信屋家品市場」、「KAWAIILAND」、「阿信屋均一價大賣場」、「寢具屋」、「雲吞麵」、「車仔麵」、「茶餐廳」、「CAFE」及「麵包工房」。業務廣泛之餘,又無協同效應,難以管理,實在令投資者不解。

截至2018年4月底,759阿信屋其母公司CEC國際的收入比去年下跌8%至19.8億,大幅跑輸本港雙位數增長的零售市場。分店數目高居不下,仍然有206間,可想背後龐大的成本,但又不敢進一步縮減規模,以免影響現金流。去年業績仍然虧損,雖然收窄至3200萬,存貨卻從2億增加到3.3億之多。

令人擔憂的是,公司手持現金只有6400多萬,但背負著4.3億的債務,而且每年虧損幾千萬。沒有林偉駿的759阿信屋,會否兩年內清盤收場,還是縮減規模,借新債還舊債,苟延殘喘,也是未知之數。

無論如何,香港人仍然會多謝林偉駿先生,引領了金融海嘯後的消費升級潮,激發起香港民生零售市場活力,包括一田、日本城(1373)、優品360,甚至是網購龍頭HKTVmall(1137)這些後起之秀。最後得益的,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夠享受更好的產品、更優質便利的購物體驗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