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人口政策模糊誤事 教育產業大有可為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筆記】人口政策模糊誤事 教育產業大有可為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的教育產業可以發展成為經濟的增長點,然而人口政策的模糊不清,令到本地適齡學童減少,致連番出現殺校情況。其實政府可以開放內地學子來港接受教育,不僅現已存在的大專教育,只要付得起學費還可以接受中小學教育,相信對現有的中小學,甚至香港的各行各業都能夠帶來一股經濟新動力。 最近華富邨寶血小學同玫瑰崗學校相繼宣布停辦,剛剛話九龍塘根德幼稚園三年後停辦,令到在讀學童的家長頭痛不已,要為子女未來繼續就學四處張羅。這兩家學校歷史悠久,開辦了五、六十年,辦學經驗豐富,現在宣布停辦十分可惜。好明顯,預計嚟緊幾年出現收生不足情況,係停辦的主因之一。 其實教育局亦早已預見,根據人口數字推算,學齡人口將持續下跌,問題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因此未來將透過停辦新校、重置、合併等,有序調節學校數目。根據統計處的《香港生育趨勢》顯示,香港每千名女性對新生嬰兒的數字,過去30年間,暴跌近四成,最新已下跌到772名,與世代更替水平的2,100名的距離相差甚遠。政府應該推出措施鼓勵生育,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當然係派錢。 好似新加坡咁,家庭首兩名新生子女分別可獲1.1萬坡紙獎勵,其後每名再加碼至1.3萬坡元;又設兒童培育戶口,政府先行注入5,000坡元,父母於子女12歲前根據所存入的款項,作出等額配對供款;此外,父母可獲稅務回扣、有薪產假、育兒假期、托兒資助;最重要是,有子女的家庭,有優先權預購組屋,首次購屋更可得到19萬坡元政府津貼等等。 反之香港就下下窒住晒,話每名子女的成長要花幾百萬,政府又不在稅務上大刀闊斧,調整子女免稅額,試問一般打工仔仲邊個敢生?既然係咁,政府不如訂定政策,接納內地負擔得起的家庭子女來港讀書,一來可以令到現存學校不用擔心不夠學生來源呢個問題;二來可以將香港教育發展成產業嚟做;話唔定這批內地來的莘莘學子將成為香港未來的創科人才。 老實講,鼓勵生育是人口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政府應先定下長遠的人口政策;有了目標,其他政策包括房屋、教育、運輸,零售消費等才能跟尾。筆者早已提出,香港最好將人口推高至1,000萬,甚至1,200萬,達到內地「超大城市」的標準,這才夠競爭力,足以在大灣區發揮關鍵作用。 ============= 延伸閱讀:【吳老闆筆記】當港人北上消費成為習慣 國慶連假吸引旅客南下更實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7月13日) 鼓勵生育 亦是人口政策

.本港適齡學童減少成為結構性問題,原因之一是生育率。 .若然增建居屋達致「人人有份」的地步,就能一箭三鵰。 .如果讓內地生來港就讀中小學,便可藉此做大教育產業。 教育局近日公布2022/23學年《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比較過2021/22學年同一批學生的人數後,結果顯示本學年全港流失了1.5萬名中學生、1.2萬名小學生,合共2.7萬人,流失率分別為4.56%、3.43%及3.99%,三者過去3年以來同樣持續擴大;若由2020/21學年計算,3年以來合共流失6.8萬個中小學生不再留港升學。 當局直言,根據人口數字推算,已預計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情況,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未來將從長遠規劃公營中小學學位供應,例如透過停辦新校、重置、合併等,逐步有序調節學校數目。 特首李家超亦承認,此乃結構性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不同人士考慮離開香港,但隨着有相當大數目的人口移入,因此相信「最壞情況已過」;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出生率的問題,政府現正思考怎樣鼓勵生育,以延續社會發展的需要。 港生育率  全球包尾 事實上,除了「老齡化」,「少子化」亦是香港人口結構的一大問題,存在已非近十幾廿年的事,而且愈來愈嚴重。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女性的生育率,只得0.8,全球包尾,情況還嚴重過內地的1.2;統計處的《香港生育趨勢》更顯示,每千名女性對新生嬰兒的數字,過去30年間,暴跌近四成,最新已下跌到772名,與世代更替水平的2,100名愈拉愈遠。 至於怎樣才能鼓勵生育,當然不能喊口號搵明星拍宣傳片,或提高子女免稅額就算,還需其他有力措施配合,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派錢。且看新加坡,便相當大手筆——誕下第1及第2名新生嬰兒,可獲1.1萬新加坡元現金獎勵,其後每名再加碼至1.3萬坡元;另設兒童培育戶口,政府先行注入5,000坡元,再對父母於子女12歲前所存入的款項,作出等額配對供款;此外,父母可獲稅務回扣、有薪產假、育兒假期、託兒資助;最重要是,有子女的家庭,有優先權預購組屋,首次購屋更可得到19萬坡元政府津貼! 其實,鼓勵生育亦是人口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政府應先定下長遠人口政策;有了目標,其他政策包括房屋及教育等,才能跟尾。而本欄早已提出,未來10年,最好將人口推高至1,000萬,甚至1,200萬,達到內地「超大城市」的標準,才夠競爭力,才可在大灣區發揮作用。 增建居屋  一箭三鵰 房屋政策方面,隨着北部都會區的推進,以及加強郊野公園邊陲的利用,加上盡量填海,填得到的地方都填,除了「明日大嶼」,大嶼山很多地方亦可以填,還有屯門尾近內河碼頭那一邊,以上各瓣若然落實去做,房屋供應絕對不是問題。 在增加供應外,房屋政策也需檢討,就算不是回轉公私營房屋的七三比例,也要減少公共租住房屋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即是盡量減少興建公屋,利用有關土地興建居屋,最好做到「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無需抽籤」,從而達到降低土地資源資本價值損失,市民亦能住者有其屋,兼且製造財富效應的一箭三鵰之效。 [...]

博客

劉慧:中國人口老化加劇,料當局繼續出招「催生」

中國近月出台多項新政策舉措,包括:實施三孩政策;打擊樓市炒賣,嚴禁炒作學區房;發布「雙減」(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措施,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要求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精英)班,或以考試成績調整學生分班、座次等。一連串政策的背後考慮是希望減少教育競爭,以鼓勵人們生育。 這些政策都是在中國於今年5月時公佈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後突然出現,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現為14.1億,僅比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的13.4億多了約7200萬,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是1,200萬,連續3年下降,更是自1950年以來最低水平,總和生育率是1.3,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2.1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其後表示,2021年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會呈走低趨勢,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人口老化是不少發達國家正在面對的問題(如:日本、意大利、歐盟和美國),然而,中國的平均家庭收入較這些國家少得多。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估計,中國人口可能在2025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勞動人口減少,需要全社會供養的老年人佔比愈來愈多,這將影響未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醫療和養老服務需求也會上升,造成養老金缺口擴大,加重社會負擔。 中國年輕人不願結婚和生孩子,大多是因為生活及生育成本高企,令他們需要積累到一定的財富才能考慮結婚生子,若然發現自己給不了孩子較好的生活,就乾脆不生育了。加上獨身主義興起,單身年輕人可有更自由自在、多姿多采的生活方式,又可以養寵物來陪伴自己,所以他們就不太想受到婚姻的束縛。 此外,在今年5月,內地網上論壇有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爆紅,引起不少年青人的共鳴,這種躺平主義的想法,也是跟生活無力感有關,有網民感嘆道:「目前這個社會最大的貶值不是貨幣,而是你的努力。」更有網民直言:「不管怎麼辛辛苦苦都富不起來,只是別人使喚的工具,工具壞了直接被丟掉。」在升學壓力、教育資源的短缺和社會不平等下,部分年青人養活自己及家人已感到吃力,自然不想下一代生出來受苦。 因此,為了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估計未來中國政府將會繼續出招,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和解決社會貧富不均問題,例如近日當局就明確規定「996」工作制度嚴重違法、推行共同富裕政策等。不過,依筆者之見,最重要是要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真正做到「行行出狀元」,讓年青人可以藉着個人才能和辛勤工作增加收入。 對於投資者及散戶來說,未來一段時間,科技、內房和教育板塊,這類會影響到中國人民生育意欲之行業,仍會有較大政策風險,故需要繼續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