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中總邀謝展寰局長介紹環境及生態政策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日前邀請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蒞臨,介紹施政報告涵蓋的環境及生態政策,特別是如何實踐環保碳中和目標,並與該會成員交流意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香港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特區政府已就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全民減廢4大範疇制訂減碳策略,並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少一半。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環境保護及相關議題的施政措施。節能減碳方面,當局將就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諮詢業界,包括擴大監管範圍至更多類別的建築物、強制公開能源審核報告資料及縮短能源審核週期等,並會在船灣淡水湖發展大型浮動太陽能系統。綠色運輸方面,當局計劃在2027年年底前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近3,000輛電動的士、將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提升至約20萬個,並在今年制定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及時間表,逐步取代柴油巴士與石油氣的士。特區政府今年亦將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並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準備工作。 在減廢回收方面,當局將修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訂立可適用於不同產品的共同法律框架,以加快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並自2025年起逐步為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及鉛酸電池5種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 謝局長強調,香港環境及生態政策著重發展和保育並行。當局將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提升北部都會區生境質素和生物多樣性,並引入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水產養殖業。此外,特區政府亦會因應香港實際情況更新並落實《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出席的中總成員包括會長蔡冠深、副會長張學修、李引泉、姚祖輝,以及一眾常董和會董。與會成員關注本港電動車充電、電池棄置及循環再造等問題,並就氫能發展、建立自願碳排放市場和制訂碳排放標準認證、以及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等不同範疇與局長廣泛交流意見。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封面故事|環境及生態局三大能源政策 中期目標輸入內地核電

專題

封面故事|環境及生態局三大能源政策 中期目標輸入內地核電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為爭取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政府會利用不同措施加緊各項減碳行動。當中包括節約能源、推動綠色運輸,以及推動全民減廢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訪問中逐一詳述每項零碳行動的細節,核電、全面減塑,以及鼓勵使用電動車等,均是其任內積極推動的環保策略。 撰文:李樹明、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謝展寰表示,本屆政府在能源方面定下了三大目標策略:一是要有穩定的能源;二是邁向零碳;三是價格合理。李家超政府就職屆滿一年,過去一年,能源危機導致電力價格上升。按年度計算,與去年一月份的淨電費相比,中電在今年加價約19.8%,港燈亦加價45.6%,社會上對能源問題極度關注。謝展寰認為,要達到上述三個目標,需要區域合作。「從內地輸入更多零碳能源,符合供應穩定,零碳和價格合理三大目標,比起現在依靠從全球購入天然氣、煤等石化能源更有保證。」  ●大量輸入核電無可避免 他進一步解釋說,利用傳統石化產品,如目前本港發電使用的煤、天然氣等均屬穩定可靠的能源,價格亦屬合理,但並非零排放,況且在能源危機下,價格十分波動。另一方面,近數十年來,可再生能源一直在發展,如內地的太陽能、風能等,相對於石化能源,價格下跌得很快,然而穩定性地供應還有待時間進一步去確立。「唯有核能是目前一個最好的選擇。相信核能是最終邁向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過程中的一個最佳選擇。」 事實上,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而且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較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成本也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價格比較穩定。當然核能也有其弊處,如放射性核廢料的儲存及去處,以及核反應爐的安全等,都是一直爭議的問題。然而兩權相害取其輕,核電還是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發電動力。 據了解,現時香港的能源分布:大致一半依賴天然氣發電、四分一燒煤,另四分一來自大亞灣核電。根據璄境及生態局估算,香港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必需要將零碳能源核電的佔比提升到60至70%之間。為此,香港政府要籌劃兩件事,「一是要求中電加大從大亞灣輸港電網的輸電能力;一是在將軍澳132區填海,在這裡興建接電站,接收香港現時電力的35%。將以上二者加起來,就有足夠能力從內地輸入香港所需電力的六至七成。」 ●徵費致膠袋使用量減八成 在這個框架下,估計本港可以在內地投資或合營核電站,或是直接買入核電。謝展寰強調,香港要達致零碳排放,無可避免需要區域合作。 為了達致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政府全力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並加快發展現代焚燒發電設施。包括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以及分類收集可回收物並交予回收商處理。 踏入2023年,膠袋徵費從原來五毫增加至一元之後,膠袋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八成,證明膠袋徵費起到作用。謝展寰認為購物膠袋的使用量大幅減少,並非純因為加了五毛錢,而是帶有提醒作用,鼓勵了消費者自備購物袋。謝展寰表示,「政府在2015年首次推行膠袋徵費時,坊間市民普遍認為不會有消費者為了五毛錢而改變習慣。但當有關政策正式實施時,有九成的消費者確實改變了習慣,自備購物膠袋。」 他歸結兩點原因:一是為了環保。然而很多時由於善忘,未有帶備購物袋,唯有付費購買膠袋;但當要徵費時,經收銀員會提醒徵收五毫,這個提醒作用會令到消費者意識到他本身原來想要做的事。第二點是不服氣。消費者會認為商鋪一個膠袋徵收五毫子並不合理,於是自己帶備膠袋。「不過提醒也好,不服氣也好,膠袋徵費的確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從五毫加到一元,加強提醒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徵收範圍擴大,效果就十分明顯。膠袋徵費的目的不是銀碼,而是不斷的提醒,所以政府短期內沒有再增加徵費的構思。」 ●垃圾收費付諸實行 繼膠袋之後,大家的焦點放在垃圾徵費上,有關措施預計今年年底就會實行。政府希望藉此改變港人的生活行為,有助將可回收物料分開處理,減少廢物。謝展寰表示,他們參考大部份國家的處理方法後,決定根據垃圾袋的大小來收取費用。屆時市民必需購買政府指定的垃圾膠,預計每公升收取0.11港元的費用。若以一般家庭平日使用的垃圾袋,小的垃圾袋大約可以裝載10公升左右的垃圾,大部份家庭每天約產生15公升左右的垃圾,如此類推,一般家庭每天大約要繳交1.7元的垃圾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