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王涵:搬水泥廠不宜技工思維

有報道指環保署對於在油塘經營了幾十年的水泥廠作出終止運作的要求,甚至有意見認為應該發出禁制令禁止有關水泥廠運作。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水泥廠本來就在該區運作了幾十年,也是貢獻了香港城市發展的重要建築材料,為什麼政府部門會以趕盡殺絕的態度對待他們?   官僚體系不時以技工思維辦事,尤如冷氣技工維修冷氣機,那部件壞了就換掉就算。但現實上城市的發展猶如一套複雜的有機系統,澳門如果只只按本子辦事,死板地根據指標執行,就不能夠符合社會本來發展的需求,甚至乎會好心做壞事。 好像水泥廠本來就是提供社會城市建築發展的基本需要,而且水泥的生產是有時間限制,所以在鄰近市中心的地方設有水泥廠在大部份城市都會見到。本來油塘區域就是工業和建築生產的集中地,只是後來發展成為住宅新社區。所以政府部門有責任在這個發展用途改變的過程中,將受影響的其他設施,包括水泥廠,作出彈性和人性化的安排,令到原有在社區中的設施能夠繼續尋找其他地方營運的同事,減少對新注入社區的居民的影響。 好像發展局都曾經特事特辦方法,以土地換土地,將具有集體回憶的景賢里古蹟活化下來,快將成為養生普洱文化館。又好像現在要發展北大都會,發展局也正在和地產商商討六塊私人土地改變用途的補地價安排。所以政府部門用靈活變通的方法處理社區裏邊特別的情況,是情有可原的。 回到環保署處理油塘水泥廠的態度和方法,根據硬性指標行事。但水泥廠存在於油塘已經幾十年,環保署又是不是過去幾十年也失職,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指標?而且沒有看見有關指標在近年有大幅修改,收到投訴,才硬性執法的技工心態,並不是解決複雜公共行政問題的應有態度。油塘水泥廠的問題並不是環保署單一部門處理的問題,這是涉及城市規劃改變,如何善用土地,需要跨部門和更高層次的官員作出協調。如果能夠在路途接近市中心的地方尋找土地安置現有水泥廠,那不是一個雙贏的方案嗎?何必要再浪費公帑打官司下去。       撰文:王涵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 延伸閱讀:王涵:新世界獲300億低息融資 證財政穩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廖錦興博士: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博客

廖錦興: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為因應氣候變化,全球致力於環循再造及減排,務求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在國際都會城市而言,香港在減排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隨著政府大力推出各項減碳措施,促使香港的碳排放量於2014年達峰值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跟政府廣泛宣傳環保、塑膠徵費、電動車新登記「一換一」計劃優惠等有著密切關係。   根據環保署資料,截至2023年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63,225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約6.8%。雖然現階段的比例不算高,但近年來新登記電動車的數量有明顯上升,政府亦撥款20億元,用於推動在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即「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政府在2021年3月、6月及10月先後公佈《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上述藍圖及路線圖涵蓋各方面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技術的政策方向和未來目標,引領香港在2050年前達到車輛零排放。 電動車取代傳統電油車仍是全球趨勢,但眾所週知,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的生產物料並非理想環保物料,而氫能是公認的環保能源。因此,香港應積極研發氫能源,不僅在用於一般汽車,還應考慮包括各種交通工具及設施。而長遠而言,應該使用於香港的電力供應方面。 上週,筆者到佛山佛燃能源參觀,佛山作為內地四大氫能研發及生產基地,該市的氫能已從研發階段到實際使用於社區不同範疇,不僅有近千輛氫能巴士正投入服務,而在社區設施、學校、醫療產業上均見到氫能的蹤影。 同時,筆者亦透過貿發局舉辦的網上研討會「零碳之路:邁向氫能經濟新時代」瞭解到,香港的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在氫能方面的最新發展。研討會中,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工商市務及營業助理總經理江紹權工程師表示,該公司是佛山佛燃能源的策略性股東,將會引入更多氫能發展於業務上。煤氣公司自1862年一直以煤為原料生產,至今經過160年變遷,現在主要使用石腦油及天然氣並為原料,而在生產過程亦產氫氣。現在氫氣佔生產最大的部分(氫49%、甲烷29%、二氧化碳18%)。 江紹權工程師補充,煤氣公司發展氫能有三大優勢,包括產氫比例高、供氣網線總長逾3,700公里和超過160年安全營運及應用氫氣經驗。從煤氣提取氫氣的優點包括 一)氫氣經管道輸送到使用者地點; 二)不受天氣及路面交通情況影響; 三)源源不絕,不受儲存缸容量限制; 四)避免長管運氫車進出,減低風險; 五)減省接缷程式及人手。 就香港氫能潛在應用方面而言,短期內可應用於垃圾車、重型車、搬運車。而中長期應可作為運輸船隻、輕鐵、燃料電池和區域性地區的能源供應。 香港應把握先機,先加快香港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的步伐,密切留意氫能源在運輸技術的發展,並配合世界各地發展趨勢,投入研發資源及推動產業化,在「十四五」規劃的綠色低碳轉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撰文:廖錦興博士 [...]

可持續發展

香港首部物理除臭智能裝置 秒殺廚餘臭味細菌環保衛生

去年下半年度環保署為本港屋苑引入30部Smart Bin「智慧廚餘回收箱」,計劃於2023年增添至全港100部。廚餘機收集到的廚餘會運往O.PARK1處理,將其轉化為能源及堆肥。然而,首批設置於屋苑內的Smart Bin卻因頻繁開蓋而引置臭味四播,空氣污染超標10倍。為解決此問題,環保署特委託STEMTech的首席技術顧問何寶琪作出幫忙。經兩個多月的研發後,何寶琪研發出本港首部物理除臭的智慧裝置,更冀望跳出舊有思維的裝置能作出多用途發展。 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的主要部分,而超過一半的廚餘來自家居,家居廚餘的棄置量近年亦呈上升趨勢,因此2022年政府推出預留一億元的回收特邀基金,以資助本港的廚餘回收行動。2022年下半年已迅捷進駐本港30間公共屋邨的Smart Bin「智慧廚餘回收箱」是具備防滿溢及除味裝置的智慧回收桶,並希望在2023/24年度將試驗計劃擴展至合共100座公共屋邨樓宇。 環保署對首批推出的智慧廚餘回收箱十分重視其成效,除了回收箱的收集和提醒功能,保持環境衛生及除臭抑菌等問題亦重點關注。現時遍佈全港30間屋苑的回收箱乃採用化學除臭方法,避免細菌病毒在箱內滋生。面對這項與民生有密切關係的廢物管理提戰問題,環保署不斷研究並致力解決,最後找來STEMTech的首席技術顧問何寶琪,希望藉其創科思維,啟發出一套適合本港狀況的智能除臭系統。何寶琪指出Smart Bin現時以化學試劑來除掉廚餘產生的臭味,其實非常困難。「使用化學方法除臭,需要精準使用合適的份量,過少無法除臭,過多對人體及自然環境都有害,並非環保方法。加上化學除臭須恆常購買消耗用品,既不合附成本效益亦加重人體及對環境的負擔。我覺得需要完全跳出舊有思維,以完全不一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何寶琪指出環保署非常有誠意,多次邀請她前往屋苑觀察及磋商解決方案。「觀察時是冬天,但開蓋時仍釋出濃烈氣味。我們帶備專業空氣檢測儀前往量度,發現一開蓋,空氣中的甲醛及TVOC指數和環保署的指標超標相比,超標了10倍以上。對於頻密使用Smart Bin的地區,空氣質素一定會有所污染,加上如果空氣不流通更易產生細菌,當開蓋倒入廚餘時,就有機會吸入有害物質,甚至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何寶琪指團隊經多次商議商討後,最後決定以物理方法來解決抑菌、除臭並且對環境及人畜都安全無害。 經過兩個月的多次試驗後,何寶琪最後研發出本港首部以物理方式運作的「智能除臭抑菌專利裝置」。革命性的智能裝置系統,擁有感應器並能透過智能程式調節離子釋出的份量及時間。「專利的智能裝置能將空氣中因廚餘而產生的臭味及有害的細菌粒子,以高頻離子作直接分解。與離子結合及分解後的細菌和臭味會消失,這樣就不但能除掉臭味,更不含化學成份,不產生額外費用購買消耗的化學物品之餘,更絕對安全環保。既附合經濟效益亦附合環保及安全健康原則。」 「智能除臭抑菌專利裝置」已安裝在將軍澳尚德邨並測試了超過兩星期,安裝前團隊測量了廚餘機附近空氣,其甲醛及TVOC的指數超標近10倍;安裝10分鐘後指數即時下跌20%;安裝後一天後,再前往量度指數,甲醛及TVOC 已下降至接近0 的水準;然後每天都前往紀錄指數,14天以來,所以錄得的數字都接近零。(EPD 指標,甲醛0.08 ppm、TVOC [...]

本港時事

綠色交通運輸  城市未來發展重點

畢馬威中國最新有關可持續城市發展的年度地區性調查發現,香港在未來數十年間將繼續發展成為一個智慧型及可持續發展城市。香港作為物流樞紐和國際金融中心,有助促進於運輸及物流、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創新發展,而密集的城市結構亦為房地產科技解決方案提供了發展機會。香港在開發可應用於大灣區及東盟其他市場的用例方面處於有利位置。 調查報告中,香港市民認為減少碳足跡仍有改進的空間。本港最大碳排放來自於發電(66%)、交通及運輸(18%)、廢棄物(7%),政府亦同步公佈三份行動計劃書,分別是《清新空氣藍圖2035》《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和《資源循環藍圖2035》。只有25%受訪者認為目前已投入足夠力度打造碳中和建築,而 19% 受訪者則認為推廣碳中和汽車的工作已足夠。 推廣電動車使用 為實現香港2050 年碳中和的目標,污染、減廢、廢物管理及減少即棄塑料是香港面臨最迫切的可持續發展挑戰。車輛排放是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於電動車沒有尾氣排放,碳排放亦較低,政府一直積極推廣使用電動車輛。全球都在計劃如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香港要爭取在2050 年前達到碳中和,其中一項減碳行動就是推動車輛電動化,向「零碳排放‧清新空氣‧智慧城市」的願景邁進。 要增加電動車使用率,需要由不同方向著手。政府在過去已落實了不同措施及寬免政策,當中包括提供車輛首次登記稅寬減;推出電動私家車「一換一」計劃;為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新建私人樓宇地下停車場給予寬免總樓面面積;擴展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及政府停車場免費充電服務等。此外,現時電動私家車每年的車輛牌照費遠低於傳統私家車,它們使用電力的費用亦比傳統私家車的燃料費用便宜。 提升電動車充電配套 電動車近年在香港發展迅速,在過去三年間,電動車佔新登記私家車比例激增,但社區普遍電動車充電站配套及技術仍未能與之配合。政府的政策方針是電動車車主應在其住所、工作地點或其他適當場所為其車輛作日常充電;而公共充電網絡則讓車主在駕駛途中偶有需要時為其電動車補充電力。如果車主能在家中或工作地點作日常充電,又可在有需要時找到公共充電設施為電動車充電,將可減少車主對購買及駕駛電動車的顧慮。因此,推動在私人樓宇安裝充電設施和優化公共充電網絡,均是推廣使用電動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路線圖》提出,目標在2025年或以前,推動私人住宅和商業樓宇中有最少150,000個停車位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及不少於5,000個公共充電器。 根據環保署2021年6月底有關統計數字,平均近五輛電動車爭用一個充電車位,反映電動車充電資源短缺問題嚴重。停車場管理及顧問公司威信停車場管理(控股)有限公司(威信),這次於金鐘停車場開設的大型智能電動車充電區為駕駛人士提供多達13個快速或中速充電器的電動車專屬車位,為一眾電動車駕駛人士帶來更便捷的智能泊車新體驗,並計劃於未來陸續擴展至集團旗下龐大的停車場網絡,相信能大幅提升本港電動車位的數目,有助推動電動車普及化,以配合社會對電動車位的需求。而快將推出的網上預約電動車充電功能及更多的智慧科技服務,希望能為全港駕駛者帶來更優質的泊車體驗,並同時提升整體停車場管理效益。 專業技術支援服務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支持低碳駕駛,致力推動香港邁向更環保及智能化的城市。為配合政府推出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中華電力推出升級版「智易充2.0」電動車充電支援服務,為有意申請政府資助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提供一站式的專業技術支援及客戶服務,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私人屋苑及住宅大廈在停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 中華電力發揮電能專業,為電動車車主提供穩定和可靠的供電,以及設立便利的公共電動車充電設施,全力支持香港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作為香港主要的電力公司,中華電力亦致力擔當本港電動車生態系統的樞紐角色,透過一站式的專業技術支援服務,全方位照顧客戶的需要,藉以鼓勵更多駕駛人士選用電動車,推動香港成為一個低碳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