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 傳統工業重鎮創新 藉高鐵效應 升級旅遊文創基地

專題

江門 傳統工業重鎮創新 藉高鐵效應 升級旅遊文創基地

江門市素有「中國僑都」之稱,位處大灣區內西端,一向是珠三角地傳統製造業集中地區,傳統優勢產業包括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具製造、建築材料、金屬製品、家用電器、造紙等傳統工業。隨著國家經濟邁向高新技術,在早前發布《江門市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推動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以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打造大灣區臨港先進製造業基地;另一方面,江門市政府近年積極轉型,開拓服務業發展,推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商貿會展、現代金融等服務業,以及發展創科服務、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新業態,在高鐵開通聯乘效應下,可以預期江門未來目標大力推進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將深化與港澳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特色合作平台。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香港) 江門位於珠江西岸,全市總面積9,535平方公里。由於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匯合處,蓬江北面的蓬萊山與江南的煙墩山對峙似門,故名「江門」。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雲浮,南瀕南海,毗鄰港澳。2022年底常住人口482萬人。江門市設立蓬江、江海、新會3個區,下轄台山、開平、鶴山、恩平4個縣級市。江門有「中國僑都」之稱,祖籍江門的華僑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拓展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形成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 基本上江門現時生產總值的構成,過去以第二產業為主,但近年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上升。不過,江門仍以「工業立市」為發展方向。國家級開發區包括江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方面有新會經濟開發區、台山廣海灣工業園區等。 與本港經貿關係密切  打造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據內地官方數據顯示,以江門市2022年實際利用外資35.2億元人民幣,其中22.64億元人民幣來自香港,比重甚高;同年江門市與香港進出口總額為218.2億元人民幣,佔全市總額的12.31%。截至2019年底,江門市經批准的港資企業累計達3,438家,佔全市總數的67.1%;合同利用港商直接投資額為132.6億美元,佔全市總額的63.2%;實際利用港商直接投資額為81.2億美元,佔全市總額的57.6%,可見江門是本港工業產業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對外經貿及投資方面,2016年江門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創建單位。同時,《江門市十四五規劃》亦提出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目前,江門市正爭取成為擁有3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即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世界記憶遺產的「五邑銀信」《僑批檔案》,及正在申遺的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江門史蹟點。以2021年計,江門全年旅遊總收益124.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8%。 另一方面,近年江門積極開發多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粵港澳青年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推動青年創新創業。2019年6月,江門市人民政府印發《江門市關於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優化港澳青年到江門就業創業環境,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他們到江門就業創業。措施包括全面落實取消港澳居民就業證,允許港澳居民憑有效身份證件在江門市享受就業備案、繳納社會保險、開辦企業等一系列服務。 江門僑夢苑成立於2015年,包括江門高新區和大廣海灣經濟區兩大啟動平台。僑夢苑是海外僑商和高端科技人才共用江門發展新機遇的投資和創業載體,也是江門凝聚僑心、彙集僑智、發揮僑力的新平台。 珠西智谷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以智慧型機器人、高端數控裝備、節能裝備與電子裝備為重點發展方向。研究院致力建設珠西先進製造小微企業眾創空間、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展示平台、專業的先進製造共性技術支撐平台,以及先進製造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孵化基地。又如江門市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摩根園區是五邑地區唯一雙國家級園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重點扶持智慧裝備製造、教育裝備、生命科學、「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動漫創意、節能環保、機電一體化等的專案及團隊。而粵港澳大灣區海外青年創業基地融入文化主題與江門特色產業元素,涵蓋創意辦公、藝術廣場、青創公寓、教育培訓基地和電競產業基地等主題業態於一體,是有志於大灣區創業的海外青年的創業平台。位處江門區內的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孵化器還包括: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基地大廈(火炬大廈)、網商時代(江門)孵化器、ECTIMES SPACE、啟迪之星(江門)孵化基地等。 高鐵開通  冀旅遊服務業騰飛 2016年,江門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創建單位。同時,《江門市十四五規劃》亦提出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目前,江門市正爭取成為擁有3處世界遺產的城市,即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世界記憶遺產的「五邑銀信」《僑批檔案》,及正在申遺的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江門史蹟點。2021年,江門全年旅遊總收益124.8億元,比上年增長20.8%。 相比其他灣區城市,昔日江門交通不便阻礙當地經濟發展。隨著香港相連江門交通正式啟動,大大便利兩地經濟及文化交流。港鐵表示,去年10月開通湛江西,設江門、開平南、陽江、茂名及湛江西5個新站點,每日提供北南行各一班列車,將高鐵網絡覆蓋拓展至粵西地區。新綫連接江門、開平一帶的著名僑鄉,鄰近溫泉、碉樓等觀光熱點,旅遊資源豐富;而江門更是大灣區節點城市,設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多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無論是探親旅遊、公幹或經商,都能享受新路線的便利及優勢。 港商 莫慕潔:新型工業產業園湧現  基建便利孵化旅遊文創 江門是仍以「工業立市」。現時有不少大型港資或上市企業在當地設置大型工廠及生產線,如李錦記及維達集團等,亦集散大量中小型製造業港企從事生產工序。身兼江門市新會區政協委員、本港老牌錶針製造商標準錶針執行董事莫慕潔(Daisy)表示,江門市多年來成為大灣區的工業生產基地重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國家及地區政政府推動多項利商政策下,近年區內開拓新型工業產業園,有意走向高新科技領域發展。 她提及,標準錶針廠成立於1972年,內地改革開放之後,莫慕潔的父親、標準錶針董事長莫耀強作為第二代接手後,把廠房北移內地,由最初開始租用深圳南頭的廠房,並在1993年於東莞設廠生產,隨著訂單增長及產能逐步擴大,至2022年,公司看好江門的發展潛力,在當地設置12條生產線,以應付客戶的需求。她說:「江門是珠西地區理想生產基地,加上海陸交通便利,『三橫三縱』高速公路建設,受惠於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便利;鄰近海岸線可利用台山海方便把貨品出海,港商可作生產基地外,也可以成為進軍雙循環內銷的據點。」 另一方面,在製造業以外,隨著灣區內交通日趨便利,中外企業重視文創產業發展,透過區內強勁製造力,加速創意設計與產品化、品牌化的結合,相信未來有助江門升級內灣區內文創產業基地。她透露,公司亦有在當地投資文創產業園,利用當地豐富文化底蘊,包括一些名物土產如陳皮及檀香等,融入創意設計衍生成品化,把公司業務邁向多元化。 江門INFO 主要社會經濟指標(2022) 面積:9,535平方公里 人口:4,822,200人 地區生產總值(GDP):3,773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約7.8萬元人民幣 進出口總值:1,772.6億元人民幣 出口貨值:1,446.5億元人民幣 進口貨值:326.1億元人民幣 產業結構(佔GDP百分比)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佔GDP 8.6% 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佔GDP 45.7% 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 45.7% 港口貨物吞吐量:9,628萬噸 旅客吞吐量:(接待過夜遊客)638.91萬人次 資料提供: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字(2022年) ============= 延伸閱讀:從生活進入藝術世界  保利拍賣香港董事總經理張益修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專題

高鐵湛江線開通 便利本港與江門旅遊經商

江門是著名僑鄉,鄰近溫泉、碉樓等觀光熱點,旅遊資源豐富;又是傳統工業重鎮及內地製造業基地,更是大灣區節點城市,隨著高鐵湛江西線於2023年10月開通,其中江門站及開平南站,接通香港與江門巿更為便利,香港旅遊業議會早前聯同港鐵公司早前共同舉辦「高鐵江門考察團」,與業界共同發掘江門新興景點及好去處,開拓旅遊新線的機遇。 珠西四市:塑造成大灣區的「重要增長極」 廣東省政府日前發布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期為2023至2030年,並定下2035年展望目標,為五大都市圈的發展劃出路線圖。根據《規劃》,廣州都市圈範圍包括廣州、佛山兩市,以及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土地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深圳都市圈由深圳、東莞、惠州三市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組成,土地面積約1.6 萬平方公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範圍包括珠海、中山、江門、陽江4市,土地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 換言之,大灣區內地9市基本上都已納入三大都市圈範圍。在大灣區中,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則將塑造成大灣區的「重要增長極」、具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展望2035年建立宜居宜業宜遊的高質素發展區域,並與廣州及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合。   高鐵湛江西線打通粵西地區 港鐵表示,高鐵出行成為港人新選擇,港鐵年內多方面提升服務,包括全面實施電子車票,車票與乘客的證件二合為一,只需憑證件便可直接入閘乘車,流程與全國高鐵看齊,配合香港西九龍站一地兩檢,乘客可享受更快更舒適的列車服務。此外,增設16個短途及長途站點,包括深受歡迎的廣州東綫;7月新增連接四川省的長途綫,增設成都東、樂山及宜賓西三個站點,而高鐵於10月開通湛江西線,設江門、開平南、陽江、茂名及湛江西 5 個新站點,每日提供北南行各一班列車,將高鐵網絡覆蓋拓展至粵西地區。 港鐵續指,新線連接江門、開平一帶的著名僑鄉,鄰近溫泉、碉樓等觀光熱點,旅遊資源豐富;而江門更是大灣區節點城市,設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多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無論是探親旅遊、公幹或經商,都能享受新路綫的便利及優勢。 徐王美倫:發掘灣區新景點  為業界拓商機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表示,香港旅遊業議會一直致力推廣兩地旅遊,適逢高速鐵路湛江線於開通,有兩個車站接通香港與江門巿,分別是江門站及開平南站,搭高鐵可節省交通時間,便利本港旅遊經商外,亦吸引內地旅客來港發掘美食打卡好去處,加強灣區城市互聯互通。 徐王美倫提及,新冠疫情令市場出現新常態,顧客在選購旅遊產品的模式出現變化,包括增加「自由行」,又愛深度探索旅遊目的地,而且往往透過媒體平台的介紹而進行決定,與傳統旅行社的旅行團業務造成一定衝擊。但有幸高鐵帶來更多彈性及市場機遇,例如容許規劃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短線行程,令市場這塊「餅大了」;她指若高鐵加強班次及服務,令旅遊業界能夠設計多元化的產品,業界與若果進一步與航空公司及酒店合作,能夠為顧客提供不同的服務體驗。 [...]

專題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大灣區九市 鼠年各顯神通

就在亥豬走,子鼠來的去舊迎新歲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更加如火如荼。一月十六日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場記者會,會上珠三角九市市長或分管副市長向外界透露了下一步本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計畫。當中包括廣州和深圳的「雙核聯動」,以及廣佛的「極點帶動」,深圳則堅持與香港互利共贏。至於珠海正與澳門緊密協商,探索新的機制用於橫琴的開發建設、成立新的機構與澳門共商共建共管;東莞提出了「技能人才之都」計畫;中山將把現有的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結合起來,加快生物醫藥等創新平台發展;江門將重點打造好三個品牌活動;肇慶就推進農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發展,打造高標準的「菜籃子」和「中央廚房」。 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表示,將強化廣州和深圳「雙核聯動」,落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推動首批合作建設的項目,重點在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發展的高地等方面進行合作。同時,將繼續強化廣佛「極點帶動」,聯手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汽車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全面推進廣清一體化,深入推動基礎設施產業、營商環境、民生事業、生態環保五個一體化。 除此,廣州將從優化功能布局、強化示範帶動兩方面加強合作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開通粵港澳電商直通車,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推出粵港澳三地智慧財產權互認互通的辦法,未來將爭取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廣深「雙核聯動」 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表示,在「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下,深圳堅持與香港互利共贏,推動雙方在經濟、科技、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深化合作。深圳將與香港推進深港創新合作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等重要合作平台的建設,將深港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發展極。 隨之而起是深圳將加快推進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建設,布局一批重大的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比如已經開工建設的合成生物學、腦類比和腦解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集包括資訊科學技術、材料科學技術和生命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重大科研平台。加強與中國科學院等重要科研機構的合作,爭取更多國家級、省級科研資源布局到深圳。創新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和運營的體制機制,加強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兄弟城市的協同,探索更好的人才、技術、資訊、資金等要素跨區域流動機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珠海市市長姚奕生透露,橫琴未來的開發工作中將有兩個「新」,現時,珠海正與澳門緊密協商,探索新的機制用於橫琴的開發建設、成立新的機構與澳門共商共建共管。在橫琴開發的過程中,珠澳合作將聚焦高新技術、產業的落地,注重實業發展,看重青年就業與港澳和內地居民生活,惠及大多數人,提升三地人民的獲得感。 圍繞省委提出的「把珠海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門戶樞紐」工作目標,珠海將從六個方面推動城市發展:一是與澳門、廣州、深圳、肇慶、中山、江門交通基礎設施的連接;二是推進包括格力在內的產業園發展;三是全力推動一批醫院、學校等公共部門的建設;四是穩步推進地下管網、垃圾分類工具等環保設施的設立;五是加快老香洲、橫琴等地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六是建設好橫琴濕地公園、香山湖公園、機場東路海濱公園、圖書館、藝術館、科技館等提升城市品質的公共建築。 佛山「六大工程」 佛山市市長朱偉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堅持製造業立市、製造業興市,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緊接下來,佛山將實施好「六大工程」推動製造業的高品質發展:實施強核工程,不斷提升佛山市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實施立足工程,築牢產業基礎,打造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實施強鏈工程,著力提升產業現代化水準;實施優化布局工程,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實施品質工程,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最好最優;實施培育工程,用力營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氛圍。佛山還將力推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建設發展,並將其作為佛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主要載體和重點平台。至於惠州主力建設「丰」字型交通網絡框架(上期本欄有詳細述及,今不再累贅重覆)。 東莞市市長肖亞非表示,東莞是一個產業大市、製造業強市,擁有五百一十萬的產業工人,經已聚集的人才超過一百九十萬,其中高層次人才接近十三萬。東莞提出了「技能人才之都」計畫,每三年準備投入十個億,提升一百萬產業工人的技能素質。下一步,東莞將結合產業結構和地方特色,努力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繼續探討東莞技能培訓的地方標準,包括「一鎮一品」,採取技能學校、企業聯合培訓的方式,推進新型學徒制度等,進一步培養「莞邑工匠」,每年挑選各個行業出類拔萃的技能人才,每人獎勵三十萬。此外,將與國際化培訓加強合作,將有潛質的產業工人輸出去培訓後回來為東莞產業發展服務。 中山市市長危偉漢表示,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山一直以來是有產業基礎的,創新企業也是有基礎的,但是現在和兄弟城市一比,又變成了一塊短板,當前中山正在「雙區驅動」時代背景下,對創新發展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中山將把現有的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結合起來,加快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精密製造、先進裝備製造等領域發展,打造深中產業拓展走廊、珠西先進製造業聚集區、中山生物醫藥國際合作區等創新平台。危偉漢又指,中山已經形成健康產業上千億的規模,最近正在和中科院等有關機構把前期的研發和成果轉化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同時將進一步深化和打造國家級的開發區(火炬區)創新平台,作為創新產業的一個載體。 江肇各有所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提及,支援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門市市長劉毅表示,廣東海外華僑華人大概三千萬,僅江門就有四百多萬,約佔上七分之一,江門將用好華僑華人的資源。據介紹,江門將重點打造好三個品牌活動,一是把把「少年中國說」中華詩詞大會品牌做強;二是辦好兩年一次的世界青年江門大會,今年三月將在巴拿馬舉行大會,這是巴拿馬首次有廣東大型活動舉行;三是用好廣東省華僑華人大會分會場平台,邀請更多海外僑胞回來交流。此外,江門將打造好五邑華僑博物館,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級華僑文化保護實驗區,以此為抓手,做好華僑的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 肇慶市市長呂玉印表示,肇慶將推進農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發展,打造綠色農副產品的集散地,以此為核心來帶動全市農業加快產業化、規模化、集聚化的發展,從而打造高標準的「菜籃子」和「中央廚房」,為大灣區提供品質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綠色農產品。肇慶將在八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七個市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力爭打造超百億規模的產業園。據瞭解,肇慶已引入新希望集團,計畫在懷集投資一百億元建設生豬的生產地,目前已經落地三十億元,產值預計可以達到一百億,稅收四億左右,形成飼料生產、屠宰加工、冷鏈和配送、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推動從養殖向全產業鏈延伸。 [...]

專題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兩門」互補所長 發展無限大

江門與澳門有著深厚的血脈聯繫。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年來,江門始終與澳門特區政府、行業協會商會等保持頻繁互動,特別近幾年,雙方已簽訂了十多個合作或指導性協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江門成為不少澳門投資者眼中的「寶藏」。現時,該市累計已批准設立澳資企業超過九百家,投資總額超三十八億美元,有力地拓展了澳門的產業發展空間。江門與澳門的合作發展,可說是互補所長,就產業基礎而言,澳門產業結構高度單一,側重第三產業,反之江門擁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之餘,新興產業也發展順暢。加上,澳門是大灣區土地資源最為匱乏的城市,而江門是灣區內唯一有大規模可開發的地皮。所以「兩門」透過合作或互補,兩地未來發展走向無限可能。 江門市澳新食品由香港人或中外遊客均熟悉的十月初五餅家(澳門)於二○○四年成立,名符其實是家澳資企業。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潘健軍表示,由於江門是僑鄉,十月初五的產品也成為了不少華僑華人離鄉必選的手信。江門毗鄰澳門,近年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讓不少澳門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江門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將持續圍繞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方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產業協作文旅發展、金融合作等領域拓展兩地合作空間,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澳共建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共同加快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打造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台。 澳資企業進駐 去年七月,五十名澳門青年企業家到江門考察,共商江澳兩地發展機遇。在考察中,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會長葉朝輝,就對兩地合作前景充滿信心,葉指江門製造業擁有良好的基礎,澳門則是葡語國家產品的集散中心,兩地各有所長。 澳門青年企業家看好兩地產業協同發展,並非門面功夫。江門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分析,從土地資源來看,澳門是大灣區土地資源最為匱乏的城市,而江門是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地級市;從產業結構看,澳門產業結構高度單一,第三產業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九成,而江門工業基礎紮實,機電、食品、電子資訊、紡織服裝、造紙及紙製品、精細化工為六大傳統優勢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也如火車頭。 該負責人表示續表示,在土地資源、產業結構方面,江澳兩地發展擁有較強的互補性,為未來合作帶來了很大的不同發展空間。為支援澳門拓寬產業發展空間,發揮澳門作為國際視窗的作用,江門累計已批准設立澳資企業超過九百家,投資總額超三十八億美元。 江門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則指,在江門眾多澳資公司中,製造業企業達到七百多家,佔比超過七成。澳門企業在該市投資領域廣泛,涉及傳統製造、房地產、網路軟體多媒體開發等行業。其中,銀葵醫院、崖門新財富、江盛重工、東望洋食品、澳新食品等重大項目,先後落戶,成為推動江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該負責人又指,在此基礎上,接下來江門將進一步拓展兩地產業發展空間,推動更多澳資企業快速成長。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江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江門將集中推進江澳在產業、商貿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推動澳資重點企業的發展。 五邑大學教授劉志堅指,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特別是具有聯通葡語系國家的橋樑優勢,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劉建議江門應發揮澳門溝通葡語系國家的優勢,努力發揮澳門的橋樑紐帶作用,拓展兩地與歐盟、拉美的經貿往來與合作。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公司資深專家、助理總經理范家文在二○一九年江門金融融資推介系列活動上表示,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澳門資本市場將成為江門企業直接融資的新途徑。 江澳跨境金融 江澳金融一直廣受關注。一五年,江門市金融工作局與澳門金融管理局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關於加強江澳金融合作的備忘錄》,江門成為全國首個與澳門簽訂金融合作協定的地級市。現時,江澳金融合作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江門銀行機構與澳門銀行機構合作,通過全口徑外債業務、投注差業務為江門企業向澳門銀行機構融資;二是江門銀行機構通過同業存放吸收澳門銀行機構資金。 最近幾年,因應粵港澳大灣區的加快建設,江澳跨境金融合作朝更深層次發展。去年第二季度,《江門市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獎補辦法》正式印發,分別從跨境融資及跨境人民幣結算兩個方向出發,給予通過港澳地區開展跨境金融業務的銀行機構獎補。在此推動下,今年第二季度該市的跨境融資新增業務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約百分之七十七。此外,江門還舉行江澳「奮進新時代共建大灣區」對接會等一系列活動,為江澳金融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推動兩地金融業務量再創新高。據統計,一九年江澳金融合作前三季度累計發生資金七百三十點二五億元,該數額超過過去三年發生額總和的四倍。其中,銀行吸收澳門同業存款七百二十二點六億元,企業在澳門金融機構成功融資七點六五億元,為企業節省約二成融資成本。 江門市崖門新財富環保產業園是上述合作其中一個受益項目。該項目由澳門資本投資建設,但在起步階段便遭遇資金需求較大、授信合作銀行較為分散、企業授信管理成本較高等多重困難。為此,江門提出跨境聯動,通過「投注差」的外債登記方式為該專案破解融資難題。很快,該項目便獲得澳門中行授信額度二十一點八四億元。截至一九年九月底,該公司向澳門中行提款十七筆,共計十九點六億元。該項目營運方有關負責人指,澳金融合作解決了我們的融資難題,降低了融資成本,促進了園區的發展。 江門市金融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市將繼續推動江澳兩地的跨境融資及同業存放的業務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債券、基金、保險等新領域創新合作模式,引導港澳等社會資本參與江門基礎設施建設,支援澳門資本參與內地銀行建設。 金融之外,江門與澳門地域相近,文化相近,文旅交流頻繁。去年四月,澳門旅遊局組織參加「第七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的澳門及海外旅遊業界代表團近一百人,到江門考察文化旅遊資源;到了六到七月,澳門與江門在開平舉辦世界文化遺產展覽;七月,江門成功承辦廣東省二○一九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江門站活動。 共建文旅市場 [...]

專題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江門務實有力 推動大灣區建設

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十月二十三日召開,特別提到在過去兩年多來,江門市紮實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當中包括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及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等等。而在全會分組討論中,與會人員圍繞「如何履行好江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責任擔當」這題目展開思考,也就上述的五大打造,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思考,讓江門更為務實有力地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是次江門全會開首便提到部署布局有力有序。制定「一+一+五」工作舉措,把大灣區建設擺在五項重點任務之首,牽引帶動全局工作。成立市推進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十二個專項小組,印發推進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畫,出台《關於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決定》。 全會報告指出,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要把發展經濟的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在產業集群、科技創新、特色平台上取得突破,不斷塑造江門產業新優勢。事實,江門現代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比重達到百分之三十八點六,榮獲「全國小微雙創示範城市」稱號,國家高新區排名提升至六十二位,高新技術企業達一千二百四十家。五邑大學高水準理工科大學建設穩步推進,與港澳八所院校合作不斷深化。「一+六」核心園區納入國家開發區目錄,五大萬畝園區納入省產業園政策範疇。全市引進超億元項目五百一十三個,投資額超三千一百億元,其中來自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項目一百二十六個,投資額達八百三十四億元。 土地優勢 市委台港澳辦主任李欣立指,江門有土地資源優勢,但如果僅僅停留在製造業這個低附加值上,高附加值的研發和銷售都不突出,這一優勢就會被抹殺。江門要探索產業合作體系,才能保證利益。不過,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楊少景則表示,在新興產業還未培育起來的時候,還是需要緊緊依靠傳統產業,將傳統產業發展好、維護好。 近兩年,江門市大力實施交通大會戰,完成投資四百三十多億元,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四百八十九公里,江湛鐵路建成通車。但本次全會也指出,江門市交通建設仍然存在短板。市政協專職常委黃耀雄說:「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如何加快江門基礎設施建設?我呼籲各部門要圍繞短板多想辦法,破除交通短板。要爭取拿出時間表,爭取省裏資金支援,幫助江門更好地對接和參與好大灣區建設。」 此外全會報告也替交通建設指明了方向: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構建集高鐵、城市軌道、高速公路、港口、機場「五位一體」的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網路,實現一小時通達大灣區樞紐機場、一小時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一小時通達市域主要城鎮。江門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許春綿表示,接下來,除高快速公路外,江門將積極推進港口航道的建設、完善快速道系統,按照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的部署和要求繼續推動各項工作。 在經濟新常態下,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要素,而江門也正在打造在珠三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營商環境。全會報告提出,要打造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對標最優最好最先進,充分借鑒廣深港澳經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營造穩定公平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市行政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梁柏源表示,市行政服務中心將進一步推進工程投標評標工作資訊化、電子化、一體化,優化視窗辦理的具體流程,完善配套措施,讓市民、企業辦事更方便、更舒心。 僑鄉文化 就此,江門營商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江門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記「微信+智慧化審批」,電子證照應用全面鋪開,全市開辦企業實現一天辦結。加快建設「數位政府」,全市依申請政務原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百分之七十二。率先在全省實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累計共二百八十七個項目試行承諾制。營商環境的優化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市場主體總量達到五十一萬戶。 全會報告指出,「僑」是江門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江門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特紐帶。要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加強與港澳旅遊合作、文化交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加快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市文廣旅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湯惠紅表示,針對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設,江門要善於「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這一方面目前江門市已經有了新的進展,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保稅區,針對走出去的華人華僑,在意識形態、管理、稅收等方面爭取政策,讓經貿活動落地;二是研究在旅遊方面進行突破,目前,江門市正跟港澳的企業洽談合作,打算做遊艇自由行和低空飛行;三是重點打造灣區精神,希望江門做影視後期製作的基地,將影視明星的演藝事業做成一個博物館群,與文化產業相結合。 湯惠紅續指,與此同時,江門要打造一個僑鄉文化傳承示範區,因為這一方面江門是最有特色的。我們是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的僑鄉文化保護試驗區。同時,也確定於十一月中上旬舉辦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大會以及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大會。這不單只是嘉年華這種形式,同時也要舉辦高端論壇,促進灣區的文化融合。 就此,便民惠民系列指施落地見效。穩步推進江港澳民生福祉銜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港澳居民在江門市就業參保約七千人,實現創業約三千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制定出台該市配套政策。積極推進衛生醫療合作,三個項目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開展江港澳青少年交流一百二十多批、逾一萬四千人次,結對港澳「姊妹學校」三十七所,「少年中國說」活動走進澳門。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級財政投入超過七百一十億元。 養老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