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燃氣行業復甦 可吼濱海投資(2886)

博客

黎家聰:燃氣行業復甦 可吼濱海投資(2886)

恒指由8月10開始因為內房又爆雷的影響而下挫了接近2,000點,上周終於暫時有止跌反彈。不過成交量不配合的情況,依然未算樂觀。留意18,458有否升穿守穩啦。一如以往,當恒指較弱時,筆者偏向尋找一些跟大市走勢相連度較低,而又有投資價值的股份,這次就發現了濱海投資(2886)。 濱海投資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國大陸城市燃氣市場,是最早介入中國城市燃氣事業的企業之一。公司主要業務為於中國大陸投資建設和經營城市燃氣管道網絡,提供管道安裝及施工服務,供應及提供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為工商業用戶和城市居民提供清潔能源。 就行業角度來看,天然氣行業一直受中國低碳目標和能源結構轉型的相關政策所推動,行業受關注和蛻變的時機一直在。這是由於天然氣是中國低碳目標中較現實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天然氣的碳排放量比大多數化石燃料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佔比較少。 把握市場復甦及政策利好因素 可是,自去年以來,受銷售氣量、購銷價差等因素影響,多家燃氣公司的淨利潤出現下滑。但所謂有危就有機,目前市場中城燃企業普遍到了較具性價比的估值範圍。而濱海投資亦在天然氣消費緩步復甦的情況下,積極把握國內消費復甦和行業政策利好帶來的市場機遇,為未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2023年度中期業績顯示,期內,受益於天然氣銷量增加,及銷售單價上漲,集團收入同比上升約2.4%至約31.19億港元。但由於2022年天然氣高氣價延續至今年首季,導致成本上升,加上房地產行業持續在低位運行,影響接駁業務表現,毛利同比下降約11.4%至約3.84億港元。然而,國內外氣價逐步回落,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差較2022年下半年回升0.05元人民幣。加上2023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94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6.7%,天然氣需求築底回升,加上6月起居民用戶順價政策在各區陸續出台,相信2023年下半年燃氣行業會較為樂觀。 此外,公司早前宣佈,天津泰達與中石化天然氣簽訂《關於進一步支持濱海投資完善產業鏈條的框架協議》,框架協議背景下,公司參股中石化液化天然氣,同時獲得中石化液化天然氣多方面的支持,例如支持公司完成儲氣調峯能力建設、支持公司通過貿易方式降低天然氣採購成本及貿易業務盈利模式形成,提升氣源端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支持公司整合天津濱海新區及周邊的燃氣市場,提升公司在上述區域市場影響力、以及向公司附屬進一步提供有競爭力氣量、氣價及指標串換支持。 獲得中石化天然氣的支持後,濱海投資將擁有上下游一體化的競爭優勢,公司將可藉助強大的上游氣源獲取、中游儲運資源調配以及下游優質分銷渠道,更穩健地發展天然氣業務。這令濱海投資前景變得樂觀。 總括而言,燃氣行業低位已過,中長期發展潛力巨大,濱海投資背靠中石化天然氣,使公司更有能力把握中國低碳政策的機遇。目前公司估值處於歷史及行業的較低水平,市盈率只有約8.73倍,值搏率不錯,有興趣投資天然氣行業的朋友可多加留意。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 延伸閱讀:黎家聰:背靠濰柴 法拉帝(9638)穩步上揚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化石燃料撤資潮 油企經營風險升

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大型天災頻生。雖然各國正努力減碳,但去年全球碳排放量不減反升,幸好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最新報告帶來好消息,認為靠電氣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能達成四分之三的全球減碳目標。 能源轉型成為近年的環保一大課題,各國除了發展再生能源外,亦加緊從化石燃料投資中撤資。撤資行動固然會影響石油類企業的前景,投資者不得不防,然而分析指,相關企業亦未必死路一條,前景如何,主要還要留意有關企業界會否有積極行動,及時轉型。 根據國際研究組織發布的全球碳預算報告,估計二○一四至一六年全球碳排放為零增長,而二○一七年則錄得百分之一點七碳排放升幅,而最新的二○一八年度更增至百分之二 ,二氧化碳排放量達三百七十億噸。報告顯示, 二○一八年是有記錄以來排放量最高一年。 各國碳排放增加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主要受經濟增長、運輸與工業發展,以及再次增加使用煤碳所致。當中中國繼續為全球最大排放國,其碳排放量上升近五億噸,原因是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部分地方政府放寬空氣污染與碳排放,以滿足工業生產。 全球污染境況堪虞,然而,本月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於德國舉辦的柏林能源轉型對話(Berlin Energy Transition Dialogue)中發表的「全球能源轉型二○五○年計畫」研究報告,就為環境保護帶來喜訊。報告指在全球能源轉型的「REmap」規畫下,人類的能源相關碳排放量有望在二○二○年達到頂點,隨後就一路向下,至二○五○年,全球的碳排放量可比如今低百分之七十。 再生能源成救星 報告如此樂觀,是經過一番的計算。「REmap」主要規畫可以分成發展再生能源、加速電氣化,以及提昇能源效率三部分。報告認為只要前兩部分能夠達標,便已可達成四分之三的減碳目標,若再加上提昇能源效率,便能達到九成的目標。 報告進一步指出,現時全球電力的耗消只佔全球能源消耗 兩成,其他主要能源消耗如汽車的汽油、航空與海運的燃油等,未來隨交通領域的電氣化,例如燃油車輛改為電動車,到二○五○年,電力佔總能源消耗將達一半 。而在成本繼續下降與加速規模化之下,加上電動車有使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氫作為燃料的趨勢,估計到二○五○年,全球電力需求將有八成六由可再生能源供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