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疫市焦點】防護意識增加,中國衛生產業新機遇



中國防護意識的提高,令衛生用品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

近年,中國由於人口規模龐大、居民收入增長以及衛生觀念的普及,國家衛生用品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一次性衛生用品。有數據顯示,到2018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市場規模已提升至1,277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同比增長12.1%。而一場不期而至的肺炎,更使行業的增長在短期內出現爆發式增長。雖暫無統計數據,但近期內僅口罩的需求數量,就很能說明問題。

撰文  蘇梓

中國的口罩產業產值一直保持穩定的發展,產值年增長率維持在10%以上。2019年,中國內地口罩產業產值已破百億。進入2020年,受到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醫用口罩產值增長率顯著提升。最近一項預測指增長率可達28%,整個口罩產業產值將會受到拉動,預計2020年全年,中國口罩產值將突破130億。

一次性衛生用品產能高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上月中旬發布的數據,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進出口呈貿易順差狀態,2019年上半年,一次性衛生用品的進口量出現明顯下滑。這反映出中國生活用紙和紙尿褲等衛生用品的產能不斷增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使進口量不斷縮減。至於出口業務,表現較為穩定。雖然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生活用紙出口量有所降低,但出口額和平均價格有較大增長。衛生用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額也都保持了平穩增長。

去年上半年,中國各類一次性衛生產品出口量均有增長。其中成人紙尿褲增幅最大,出口量同比增長35.72%;嬰兒紙尿褲出口量同比增長19.5%;衛生巾/衛生護墊和止血塞類產品出口表現較為穩定,出口量同比增長2.94%。由出口結構來看,嬰兒紙尿褲為主要出口產品,2019年上半年佔出口量的27%,佔出口金額的35%;其次是衛生巾/護墊產品,佔出口金額的16%;紙漿、紙等用品以15%的佔比排名第三。

受到紙尿褲產品進口量下降的影響,一次性衛生用品的整體進口量有所下降。去年上半年,嬰兒紙尿褲的進口量同比減少24.44%,進口金額同比減少34.42%。成人紙尿褲產品進口量也大幅降低54.15%。衛生巾/衛生護墊和止血塞類產品的進口量為5,796.55噸,同比增長了35.06%,漲幅明顯。濕巾產品的進口量同比降低6.62%,進口額相較2008年同期增長10.54%。


由於市場對口罩和消毒用品需求短期內劇增,中國境內外均出現限購。

但另一方面,中國衛生用品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以及預期出生人口數大幅減少的局面,加上2019年國際貿局勢的複雜化,使得整個行業形勢愈發嚴峻。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原產於美國的絨毛漿(衛生用品原材料之一)關稅從2018年9月24日起由0增至到5%,使中國衛生用品企業的成本壓力上升。中美兩國互相增收對方進口的衛生用品關稅,對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帶來負面影響,相關生產企業承受巨大經營壓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突破困局,國內行業領先企業著力擴大規模效益,深入開拓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開發高端化和差異化產品,並開拓新的營銷方式,爭取獲得較高的利潤。這些都為衛生用品行業帶來了新氣象。

疫情促進防護意識

中國向來是世界最大口罩生產國及出口國,年產量約佔全球 50%,產值高達 102.35億元。內地共有 21,000餘家企業涉及口罩的生產和經營(涵蓋上下游相關企業),其中,浙江、山東、河 北、北京、河南是中國口罩企業數量最大的5個省份,佔全國口罩企業總數超過六成;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產量為2,000多萬隻。

這次匆匆來襲的肺炎疫情,不僅促使大眾提高了公共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防護意識,也令防護類化學紡織品(主要包括口罩產業鏈的上游關鍵原材料聚丙烯等)和消毒類化學品的需求量大為增加。口罩是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必需品,無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消費者,對於口罩的需求量都很大。特別是對於一線的醫務人員,防護級別強的口罩更是不可或缺的用品。中國的醫用口罩上游產能較為集中,產量連續保持較快增長,口罩製品市場規模近5年內複合增速在 10%以上。

肺炎疫情爆發後,經國家調整,許多企業逐步恢復生產,到 1 月 29 日,中國口罩日產已達到一天 800 萬個以上。而許多工廠24 小時不間斷的生產,也使越來越多省市的口罩產能逐漸恢復,預計很快就能達到甚至超過此前每日 2,000 萬 個口罩的產能。截至今年 1 月底,僅上海全市的 17 家口罩企業已經逐步恢復產能,能夠實現每日 400 萬個口罩的生產能力。因為疫情,預計今年醫用和個人防護口罩需求會有爆發式增長,且未來有望持續保持較快增速,全年口罩產值將遠超過 2019 年的產值。據了解,中國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為每秒120到200個,但一個解析消毒的標準流程則需要7天乃至半個月。因為醫用口罩採用環氧乙烷滅菌,滅菌後,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它不但刺激呼吸道,還含有致癌物。所以就必須通過解析方式,使殘留在口罩上的環氧乙烷釋放,以達到安全含量的標準,經過檢測合格後,才能出廠上市。

消毒液原料供應足

隨著疫情的發展,消毒液用量短期內大幅上漲,使民眾很難購買得到消毒液或相關用品。但其實內地的消毒液原材料產能並不短缺,造成當前短期供應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當前的疫情影響了消毒液廠商的開工率,產能未完全釋放;二是交通管制制約了企業產品的運輸;三是消毒液配套產業鏈企業比如包裝瓶塑料桶企業推遲開工,或擴產沒有跟上消毒液原材料的增產速度。

2月初,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在會上表示,當前疫情緊缺的主要消毒液為84 消毒液,而手部消毒液和 75%醫用酒精的供給能力總體上可以滿足需求。在工信部統計的 433 家 消毒殺菌企業中,84 消毒液企業有 95 家,平均開工率僅為 60%,日產量1,579 噸,另有庫存 1,908 噸。84 消毒液的原材料為次氯酸鈉,按照其含量標準 5%到6%計算,全國對次氯酸鈉的日需求為100 噸。而目前中國的次氯酸鈉日產能在1 萬噸左右,雖然開工率較低,但產量也可以達到 5,000 噸。因此,84 消毒液在原材料產能上是有保障的,尤其是企業逐漸復工後, 84 消毒液產量足夠社會和醫療需求。

另據工信部統計,用於日常生產防護的手部消毒液,全國生產企業有70 家,日產量達到140 噸左右,庫存還有 200 餘噸,總體可以滿足供應。醫用酒精生產企業 則有59 家, 日產能 407 噸,產量達到 200 多噸,復產率在55%。當前除醫用酒精企業生產外,食用乙醇和工業乙醇等生產商也都紛紛轉產醫用酒精,總產能完全能夠滿足當前需求。

消毒過程智能化

疫症令醫護人員人手嚴重短缺,加上避免疫情擴散的需要,中國開始在醫院布建服務型機器人,負責消毒、送餐等工作,以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降低疫情擴散的機會。事實上,使用機器取代人力是近年掀起的新潮流,成為全球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趨勢,這次肺炎來襲,機器人有了很好的用武之地。


抗疫期間引進的機器人,能夠避免人與人接觸而引起的肺炎擴散。

此外,原本只有在機場才使用的熱成像技術、體溫感測攝影機,也將大量運用於公共場所;音訊警報、視訊警報等也用來監控防疫。有科技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知名量販店和超市下單,將警報系統做成固定裝置,設於賣場門口;而在住宅及辦公大樓,還可以連結雲端、門禁設備等互聯網技術加強防疫。該負責人認為,當前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透過智慧共享,資訊串連起各防疫單位、醫療院所,更加確實地掌握疫情動態,改變以往資訊分享的「孤島」局面。


體溫感測攝影器材被大量用於公共場所。

AI解決物流難題

內地傳媒報道,出於防疫的需要,自動化倉儲系統的應用設備由工廠搬到公共場所,使原本用於搬貨、打掃的可移動工具變成消毒工具,例如透過掃地機器人移動的原理,在醫院或機場等地消毒。此前上海的鈦米智慧消毒機器人已進駐湖北武漢數家醫院,執行消毒工作。

政府頒令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也為服務性機器人創造了立即性的商機,其中,武漢市6個主要治療肺炎的醫院已裝置逾 30台消毒機器人,且 24 小時不間斷使用。同時,針對已確診和疑似病例需要隔離治療和觀察的病患,醫院在隔離病區開始布建服務性機器人,以完成送餐、送藥等輔助工作,儘量減少人們接觸,防止交叉感染的機會。服務性機器人應用範圍非常廣,涉及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醫療等工作。

受到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境內的交通運輸不及以往便利,勞工返回工作崗位的時程被拉長。 2 月 10 日中國大部份企業開工後,「勞動力荒」的局面比過去更為明顯,相信這也會刺激企業負責人加速進行產能自動化的規劃。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機器人產業有機會恢復溫和成長,預估 2019 年至 2021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增加 1.85%。 2019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年減 0.24%,但2020 年及 2021 年可望恢復雙位數的成長,年增率分別達 11.64% 和 10.64%。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