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疫市焦點】 中醫應對新冠有效,攻克病毒現曙光



中醫成為現代醫學之外另一支攻克疾病的科學力量。

每逢疫症大規模流行,人們最關注的兩個焦點,一是有無特效藥,二是有無疫苗。隨著越來越多的病毒的出現及變種,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成為醫學界,尤其是西醫界最難攻克的題目。可喜的是,在近年,中醫作為一種「非主流」科學,漸被公眾接受,還屢次參與到對抗疫症的隊伍當中,這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不例外。

撰文  蘇梓

上月下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率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中藥方劑「連花清瘟」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該團隊在國外醫學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藥理學研究》)發表題為《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的論文。文中提到中成藥「連花清瘟」對一系列流感病毒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

攻克傳染病不可缺

根據上述報告,研究人員在Vero E6細胞中評估了連花清瘟對SARS-CoV-2的抗病毒活性。試驗結果表明,連花清瘟在mRNA水平上顯著抑制SARS-CoV-2在Vero E6細胞中的複製,並顯著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連花清瘟是一種中成藥膠囊,主要療效是清瘟解毒,可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減少發熱或高熱、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喉痛等徵狀。

事實上,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素來有良好的效果。近年來,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頻發流行,中醫藥在治療沙士(SARS)、甲型流感(H1N1)等疾病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為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研究證實,中藥的整體調節,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還有抑制和殺滅病毒的作用。


採取中醫療法的武漢江夏方艙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教授早前撰文指出,中醫藥的發展歷史,是伴隨著抗擊傳染性疾病而成長起來。早在約1,800年前的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便是根據自己治療傳染病的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被譽為四大中醫經典之一,也是中醫的群方之首,其中的許多方劑於現今中醫治療流感等傳染病時仍然使用;待至明清時期,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更為頻繁,也更為嚴重,當時就有名醫創立及發展了溫病學說,運用一些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治療流感發燒的方劑,例如著名的銀翹散,便是治療風熱型外感的主要方劑。

治療有效率達90%

3月18日晚,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等人通過視頻,與美國針灸與東方醫學協會專家們連線,就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展開了交流。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雙方討論了中藥藥方、針灸、艾灸對新冠肺炎的防治效果等問題。

據張伯禮介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醫藥的參與度與廣度前所未有。截至中美專家連線當日,在全國確診的病例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病例達到了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參與比例分別為91.86%和89.4%。張伯禮表示,中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顯著進步,關鍵在於3個經驗:一是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而且隔離點人群普遍服用中藥湯劑,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二是通過方艙醫院,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地調節了醫療資源,為搶救重症患者提供了保障;三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90%以上患者都使用了中藥,緩解了症狀,截斷了病情的惡化。儘管目前尚未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但中醫界擁有有效的方案,解決了很大的問題比如中國推出的「三藥三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此次中國的「抗疫」戰中,中醫藥廣泛參與了新冠肺炎治療,深入介入診療全過程,發揮了前所未有的積極作用,成為抗疫「中國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3月16日,前全國5萬餘名出院患者大多數使用過中醫藥。據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湖北省中醫藥使用率累計達到91.91%,方艙醫院中醫藥使用率超過99%,集中隔離點中醫藥使用率達到了94%。

3月23日,國家中醫藥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超過九成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使用中藥,總有效率逾90%。同時強調,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阻止疫情的蔓延,是中國取勝的基礎。中央指導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余艷紅表示,全國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中醫藥治療,佔總數91.5%;其中湖北有61,449名患者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佔90.6 %。臨床療效觀察結果顯示,中醫藥治療總有效率達90%以上,有效緩解患者症狀,減少輕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發展,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員機體康復。

有效降低轉重率

如何讓輕症患者不要變成重症,是疫情防控的治療工作中的關鍵問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表示,在輕症患者基數較時候,轉重率高低直接決定重症病人數量多少。為了避免大量重症病人的出現,最好在早期就控制住輕症患者的病情發展,特別是要在社區、隔離點筑牢第一防線。

根據國際臨床評價指標,醫學界普遍認為,對於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真正反映療效的關鍵指標是轉重率。張伯禮對媒體表示,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轉重率,特別是在早期介入,能顯著降低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幾率。他對比類似條件下的108例病例后發現,西醫治療轉重率在10%左右,而中西醫結合治療轉重率約為4.1%。對發熱、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狀,中藥起效非常快,對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轉陰都有明顯效果。

邱海波則認為,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的結合,在防止早期輕症向重症轉化上有很大作用。經其團隊研究發現,中醫中藥對於輕症患者的發燒、乏力、肌肉酸痛症狀確有緩解作用,這些症狀緩解后轉成重型的病人就變少了。

中西結合效果佳

作為西醫,邱海波與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在ICU里合作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著經過實踐檢驗的深刻認識。他表示,自己是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最關注的就是危重和重症病人的救治。起初大家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並不夠,治療措施很有限,特別是看到病人上呼吸機一周甚至兩周仍無好轉跡象時,真的感到非常被動和著急。自1月20日來到武漢,邱海波就直奔ICU,研究如何讓病人繼續支撐下去,盡可能降低器官損傷,獲得恢復的時間與機會,於是他開始尋求中醫的幫助。


西方在這次疫情中防備意識低。

位於武漢江夏的方艙醫院也稱「中醫方艙」,儘管是中醫醫療隊承包,但化驗檢查、移動CT等現代醫學設備一樣不少。例如吸氧、輸液和肺部影像檢查等治療手段該用就用,同時也備有一些常用的基礎西藥。對此張伯禮介紹說,現在的中醫醫生以高校培養為主,除了學好中醫理論外,西醫課程也佔40%,所以如果是真正的中醫學生,沒有完全不懂西醫的。有了中西醫這兩大醫學體系保駕護航,優勢互補,中西醫結合不僅能夠實現,還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關於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療效和後期護理成果,張伯禮感到很滿意。他表示,事實證明中藥對於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完全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對於剛出院的身體機能較弱的患者,中醫也在積極提供康復方案,幫助更多的患者調理提升免疫力。 3月5日,湖北省中醫院開設了新冠肺炎康復門診,釆用中醫治療手段,為康復出院的患者提供恢復期治療與康復指導。

救治方式多元

在3月23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中醫藥局黨組書記余艷紅介紹,,國家強力推動中醫藥全面介入、深度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在這次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醫藥主要開展了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從全國調集精銳力量,共有近5,000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約佔援鄂醫護人員總數的13%,其中有院士3人和數百名專家。這次中醫藥援助隊伍規模之大、力量之強,亦屬前所未有的。
其次是分類開展救治。中醫藥早期介入輕症治療和恢復期治療;重症、危重症則實行中西醫結合,相關醫療團隊制定出相應的治療規范和技術方案。在武漢疫情爆發早期,許多疑似病人在隔離點等待確診,團隊及時給予中藥湯劑或中成藥,有效緩解了病情發展,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的壓力。


中國研製的「連花清瘟」方劑初步顯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再次是篩選有效方藥,推動科技攻關,對已經納入第五、第六、第七版診療方案的中成藥和方劑進行了臨床療效的同步觀察。上文提到的「三藥三方」,便是經過篩選、對於化解肺毒卓有成效的結果。

多個案例表明,在對抗疫情方面,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這次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余艷紅指出,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