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啟宏:免費市場分析是莊家的騙局?


在互聯網盛行的世代,不少金融投資公司都會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網站、社交媒體及傳媒,向他們的客戶或潛在客戶提供大量市場資訊,例如是分析報告、市場動態、交易策略等等。而一些莊家公司,例如是輪證發行商,每天都會積極去提供市場資訊及推介合適的輪證產品;而一些場外交易產品的公司,例如是從事槓桿外匯/黃金交易的公司,甚至會樂於在網站提供免費的即時報告和財經新聞動態。

很多投資者往往認為,由莊家提供這些資訊並不可信,因為在莊家立場,投資者的買賣賺錢,意味莊家公司的虧損,所以斷定由莊家提供市場分析和資訊並不可取。但實際情況則未必如是,在這裡首先要了解「莊家制」的運作。

莊家制度的好處,是莊家公司可以為市場內的投資者和參與交易的人提供一定的流通量,避免產品因為流通不足而導致其價格過於波動。但很多投資者都有會一種錯誤認知,認為莊家會利用他的資訊優勢去操控價格,令參與交易的人虧損。最耳熟能詳的例子,莫過於股市牛熊證產品散戶投資者,經常指控牛熊證莊家在背後操縱大市,故意使其產品剛好被觸發收回。

這種指控當然是在有投資者虧損後過於主觀和負面情感帶動,一位曾經於銀行做過槓桿產品發行的朋友就向筆者分享過,窩輪及牛熊證的產品基上都需要莊家在期權及期貨市場上持有一定合約作為對沖,而營運窩輪及牛熊證產品大部分的盈利來源,都是來自產品的買賣價差及發行輪證的行使差價,若然沒有為輪證產品進行對沖操作,發行商將會直接面對市場風險,雖然回報或許很高,但作為一盤生意長遠而言,卻是不穩定和不合適。

即使莊家與投資者是對賭立場,亦不見得莊家有太大動機去透過不公平交易來實現客戶虧損。以筆者過往工作過的公司來說,尤其是香港從事黃金買賣的公司,這些公司提供的場外交易產品一般都是以「莊家制」的模式運作,由公司提供流通量供客戶進行投資買賣。筆者早年工作過數間從事黃金買賣的公司中,曾將客戶的交易紀錄數據做過分析及統計,發現在一段長時間的紀錄內,數間公司的客戶平均每合約單位的交易盈虧皆在-45至-55美元之間(在沒有交易佣金及經紀代操盤的情況下)。而埸外黃金的買賣價差大約是0.5美元,以黃金每手合約100盎司計算,即投資者的每手差價成本為50美元,與客戶每手合約平均虧損相約。在這裡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是黃金這種對賭性質較強的槓桿產品中,在長時間不斷進行的交易活動下,莊家公司所賺取的幾乎只是產品的交易差價,這亦是所謂的「莊家優勢」。

一般來說,莊家公司都會希望市場交易暢旺,投資者交投活躍以提升公司價差收入。在這個前提下,莊家公司反而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交易環境更公平公正,以提升品牌的口碑。試問一家「賭場」經常出老千,哪裡還有賭客願意去消費呢?這亦不難解釋為何這些公司通常都會提供很多不同類型的免費市場分析等等資訊給投資者,這些資訊的功能其實並不志在幫客戶賺錢或令客戶虧損,更大的功用在於透過提供資訊來誘使投資者增加進埸買賣的動機,從而增加交易活動次數。這種行銷手法其實與賭場內每張賭枱都設有過往派彩的資訊板一樣,表面上是為顧客增加勝率參考而設,實際上則是鼓勵客人更容易往賭局投注。兩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啟宏 「Blackwell Global業務發展及研究部副主管」
李啟宏 「Blackwell Global業務發展及研究部副主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