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工總:選定四大高增值製造行業 發展本地「再工業化」

再工業化是近年本地工業界關注的議題。香港工業總會發表《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檢視港資製造企業在香港內外的經營狀況和發展策略。工總認為,可以選定部份在香港最具競爭力及高增值製造業、以政策鼓勵其在香港投產,集中投入資源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工業人才,並建議強化上下游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科研、設計、採購、物流貿易、銷售、金融保險等,及處理先進製造工序,以大灣區及東南亞為大量生產基地,發展區域化產業鏈。   工總主席葉中賢(中)、工總副主席陳祖恒(左)及工總副主席兼是次研究項目召集人莊子雄(右),在論壇上發布主要研究成果及提出對香港未來工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調查委託香港大學香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獲231間港資製造企業回覆。研究報告指出,59%以內地市場為主的港資廠商,選擇配合中國雙循環經濟策略,拓展內銷市場;即使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也有51.1%表示會拓展內銷市場。 結果顯示,除了內銷市場,以內地市場為主的港資廠商,35.9%選擇開拓東盟市場;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也有28.9%有意開拓東盟。工總副主席陳祖恒坦言,雖然疫情影響東盟國家的產能,但港企拓東盟市場的意向不變,包括事前準備、規劃等進程未見受影響。 除了銷售市場,業務亦再定位,受訪港資製造企業比以往更傾向採取「加強科技研發」(57%)與「加強產品設計」(59%)的經營策略,相比 2015年的比率倍增,顯示大部份受訪企業均有向生產鏈上游延伸的傾向。 工總主席葉中賢指出,是次研究全面檢視香港工業的現狀、挑戰及機遇,為香港工業未來發展提供所需的重要參考數據,協助政府制訂有助製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把握製造業向高科技轉型及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條件,為香港工業開創新時代。   升級Made by Hong Kong   葉中賢表示,以往「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只是代表在香港進行生產工序的產品,「香港製造」應被更廣義理解為由港資製造企業進行科研、設計、生產管理,蘊含源自香港的智慧與工藝的「香港製造(Made by Hong Kong)」多元產品。 該會建議,選定高增值製造業發展本地「再工業化」,如先進電子業、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業、回收及環保工業及生物科技工業,鼓勵其在香港投產,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人才,成為香港經濟的新支柱。工總副主席莊子雄表示,該會建議強化上下游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科研、設計、採購、物流貿易、銷售、金融保險等,及處理先進製造工序,以大灣區及東南亞為大量生產基地,發展區域化產業鏈。   知識交流論壇  專家剖析產業轉型觀點   在發布研究報告同日上午,工總舉辦知識交流論壇,邀請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分享對香港產業轉型的觀點。他指出業界應好好把握香港的轉型契機,在大灣區及周邊地區推動並發展創新的產業。 論壇亦邀得產、學界代表同場,包括港大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所所長陶志剛、利豐發展(中國)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及ASM Pacific Technology Limited集團首席運營官徐靖民,就國家產業政策、亞洲區域發展、本地人才培育以至先進製造業界現況等多個角度,探討港資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及所需政策支援。   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出席《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知識交流論壇   論壇上邀得多位業界及學界專家出席,探討香港產業政策及港資製造業發展路向等議題。(左起)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利豐發展(中國)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工總主席葉中賢、港大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所所長陶志剛、ASM Pacific Technology 集團首席運營官徐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