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廖錦興:「再工業化 」- 香港下一個經濟飛躍

香港經歷了幾年動盪不安的日子,在疫情打擊下,去年經過基本清零的小陽春,新年於始又要被新冠變種病毒衝擊,各行各業都為前景憂心。凡事必有兩面,挑戰背後亦有不少機遇,香港雖受困於疫情但基於嚴格的防疫抗疫政策,積極清零,追索病毒傳入源頭,有利於公共衛生和安全,製造出穩定生活和經濟環境,一方面保持市民的生活運作正常,另方面營造與內地和澳門的免隔離通關的條件。在經濟方面,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高質量建設粤港澳大灣區的方案,支持香港建設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擁有理想的科研基礎,但要把握未來大灣區發展機遇,需要落實再工業化政策。 香港政府在2016年提出「再工業化」政策(政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有助推動製造業向科技密集型,高度自動化發展,為香港本土經濟創新增長動力,具體而言,政策有四個方向: 一)推動工業研發,工程設計; 二)港資製造企業為保護關鍵技術,將部份生產線搬回香港; 三)協助本地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及科技級轉型; 四)創造新的先進製造業。 毫無疑問,再工業化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內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亦提升國民福利和履行對國際組織的環保承諾(「雙碳」目標),香港必須與國策同步向前之餘也面臨不少自身挑戰,因此香港的企業也需同步增值。去年由香港工業總會提出以《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為題作出研究報告,並由工業貿易署撥款資助,香港大學香港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于漸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負責調查研究報告及提出政策倡議。我認為當中的倡議值得特區政府及業界考慮: 善用國家策略及本地製造業基礎,選定行業發展本地「再工業化」建立核心技術優勢,包括電子業、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業、回收及環保工業、生物科技工業。 重組工業人才體系,加強應用學科在教育制度中的認受性,完善升學及就業途徑,善用資歷架構及資格認證制度,吸納資深工業人才,促進院校與業界合作,重塑工業形象。 改善工業配套,制定再工業化績效指標。規劃工業用地,促進產學技術轉移,因應先進製造業特性,檢視廠牌及來源證要求及適度放寬政府資助計劃申請要求。   香港企業從上世界70年代加快製造業發展,亦把握國家改革開放的良機,由代工生產到開發創新產品及自創品牌,下一個重大機遇便是粤港澳大灣區規劃,希望香港企業可以利用官產學研的優勢,再工業化發展高增值產業,為香港工業開創新時代。 撰文: 廖錦興 萬通集團國際行政總裁 [...]

本港時事

港大經濟研討會 集思廣益論疫後經濟

隨著第四波疫情開始受控及新冠疫苗抵港,香港的經濟有望於2021年下半年逐步復甦。港大經管學院與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日前舉行「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廣邀中外經濟學者、政府官員、商界及社福界,共同為本港疫後經濟復甦出謀獻策。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右一)、香港交易所主席查史美倫(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右二)、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Romer(左一)、港大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左二)出席專題討論環節。   研討會邀請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超過20位公營機構與商界的專家領袖參與,並集中討論在現時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促進本地經濟穩定發展的可行方案。研討會涉及五大範疇,當中包括重整香港經濟結構、土地及房屋改革、政策改革及市場發展、人口老化及貧窮問題、以及教育、社會平等及流動性。 陳茂波:化機遇成真正的社會及經濟利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帶來龐大的機遇,然而環球趨勢包括地緣政治緊張、氣候變化加劇及近來疫情等亦帶來重大的挑戰。因此,他指出,找出影響香港經濟發展及競爭力的障礙,例如土地供應及人力資源等,並採取可行的應對方案尤其重要。只有這些障礙得到處理後,才能發揮最大的發展潛力,將香港的機遇化為真正的社會及經濟利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研討會上致詞。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Romer從環球經濟角度出發,提出個人見解。   Paul [...]

專題

港大公布經濟政策綠皮書 倡重推租置計劃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與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日前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當中針對房屋供應問題,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程騰歡提出以恒常物業稅,例如差餉增加至15%,取代如印花稅等交易稅,相信能更加有效規管樓價。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提出重推租置計劃,解決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   程騰歡於其報告中提出可以參考海外政策,都會得出結果為恒常物業稅會比交易稅更加有效規管樓價,而且香港在1976年間的差餉稅率曾經高達18%,而目前處於5%的近歷史低位,就算稅率提高至15%,由於本港稅務機制存在各項優厚的扣稅和補貼項目,實際稅率將會遠比15%低。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提出重推租置計劃,可以變相額外增加最多5萬個住宅單位。王于漸解釋按照過往數字統計,租置住戶平均每戶人數為3.4人,比公屋租戶的2.9人為多,因此預料若然租置計劃捲土重來,1,578座公屋大樓變為可租可買,可以額外容納157,257名住客,等同相比目前額外增加5萬個單位。 王于漸就此提出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為向現居租戶,以市價二五折出售,待補地價五成;而居屋則以市價約七折出售,並維持現有補地價。而方案二與上述方案大同小異,只是可以豁免三成待補地價,令兩類計劃都分別相當於市價四五折及七折出售。王于漸亦提出可以規定一段時間禁售期,以遏止投機炒賣。 至於經濟前景,他預期會比去年好,先進國家正爭取今年八成市民接種疫苗,屆時經濟才會恢復,但亦無法回到原來狀態。例如很多食肆這兩年倒閉,大眾亦已習慣網購,從事零售行業的職位減少,需要找替代工作。另外全球政策改變,大幅投資醫療科技,重視環境保護議題,亦會完全改變產業結構。 港大經管學院日前聯同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公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就經濟政策四大範疇,包括經濟及產業、人力資本、監管與規管以及房屋作出解說,提出政策改革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