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中遠購東方海外 冀爭做國際一哥

航運業正值低潮,市場整合賣盤不斷,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旗下有七十年歷史的航運王國東方海外(00316),在多次傳出賣盤消息下,最終落實以四百九十二億港元高價賣給中遠海控(01919),數倍於後者的H股市值。 中遠海控雖要付出巨額資金,卻能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運營企業,更讓中國的航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而隨着東方海外落入國企手中,意味本港又一個老牌企業將被染紅。回歸二十年,港資不斷被中資買走,再一次印證「英走陸進」這回歸後的市場發展情況。   剛過去的週日(七月九日)晚,中遠海控聯同其持有百十五股權的上海國際港務,以及東方海外(00316)發出聯合公告,中遠海控及上港集團將以每股七十八點六七元,向東方海外發出全面現金收購要約,較東方海外上週五收市價有百分之三十一的溢價。交易一旦完成,中遠海控將持有東方海外百分之九十點一的股權,上港集團則持股百分之九點九,而現金交易總額為四百九十二億三千一百萬元。 中遠海控管理層指,要達成收購條件,仍有待中遠海控股東審批,以及中國官方部門的監管批准;收購亦需經過中國、美國及歐盟的反壟斷審查,預期在三至六個月內可滿足相關條件。公告又表示,交易完成後,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將繼續以各自品牌營運,發揮協同效應;此外,聯合要約方承諾在交易後至少兩年內,繼續聘用東方海外現有員工並維持現有薪酬及福利體系。要約方亦有意保留東方海外在香港的上市地位,並將總部及管理職能繼續留在香港。 東方海外由前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創辦,為首支國際性中國商船隊。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帶動公司發展迅速,集團於一九七三年上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擁有一支超過一百五十艘貨輪、總載重量超過一千萬噸的船隊,躋身世界七大船公司之列,董浩雲也被冠以「東方船王」的稱號。   全球排名第七 可惜好景不常,一九八二年董浩雲去世, 航運王國由長子董建華全面接掌,適逢遇上伊朗與伊拉克爆發戰爭,導致油價飆升,國際航運業一落千丈,加上之前大舉擴充船隊,令東方海外一度陷於破產邊緣,後得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注資,才成功渡過難關。根據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資料,公司現時運力排全球第七位,規模為一百零三艘,總載重量(集裝箱)達六十六萬六千噸。 然而,自金融海嘯後,歐美貿易需求減少,不少航運企業的風光已大不如前,加上前幾年不少航運公司及船東擴充旗下船隊,導致航運業規模遠超實際需求,造成運力過剩。而隨着廉價航空公司愈來愈多、空運成本相應降低,也搶去不少航運市場分額,種種原因均導致近年多家航運企業虧損嚴重。 如原本世界排名第八的南韓韓進海運,去年八月底申請破產,雖然南韓政府一度向韓進提供約一千億韓元的長期低息融資,但也未能挽回悲劇,韓進今年二月正式宣布破產。而去年尾,澳洲大南航運(GSS)亦申請破產;至今年一月,再有Eastern Bulk Hold AS的關聯公司Z Bulk A宣布破產。 東方海外的業務同樣受到大環境影響而差強人意,去年就錄得二億一千九百萬美元虧損。《彭博》綜合分析員估計,雖然今年該公司將由虧轉盈,惟僅賺一億六千七百萬美元。因此,不排除東方海外在艱難的境況下賣盤,事實上,自今年一月起,市場已不停傳出東方海外賣盤,雖然當時公司斷言否認。 董家收逾三百億 而今次的交易,讓外界關注的是,雖然航運業不景,但交易作價並不低,年初東方海外的股價僅為三十三點七元,但自賣盤消息傳出後,北水透過港股通密密掃貨,上週五消息公布前,已炒高至六十元,最終中遠海控以溢價逾三成提購,每股收購價高達七十八點六七元,自然刺激其股價再度飆升,其股價週一收高兩成至七十二元收市。由於董建華家族現持有東方海外約六十八點七股權,成交後可得金額高達三百三十八億元。 [...]

博客

穩贏不賠的投資

上月底發生的「粉哥」系股票暴跌事件,對細價股及財技股巿場的影響仍在,對於一批疑似已經磨拳擦掌,準備開車的股票,由於細價股市場氣氛實在太差,也被迫放棄死頂,讓股價自由浮動,所以有一批本來強勢的股票,也紛紛跌了不下來了。 在如斯市況,我認為有一類股票,好值得我們特別關注,這就是以全購方式賣殼的股票,尤其是已經宣布成功賣殼,但由於仍須獲得相關部門的批准,所以具體全購完成時間表仍未能確定,也正正由於交易能否順利完成,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完成所需時間也不能確定,所以此等股票的現價與全購價出現明顯折讓,令這種投機差不多穩贏不賠。 近年難得一見的大型上市公司賣盤事件,在這星期出現了,東方海外(00316)最終落實賣給中遠海運控股(01919),兩公司剛聯合宣布,中遠海控聯同其持有15%股權的滬市掛牌公司上港集團,以每股78.67元全面收購東方海外,作價較上週五(7日)收市價60元溢價31%,涉及總金額達492.31億元。交易完成後東方海外將保留上市地位,並承諾兩年內維持公司現狀。 據東方海外現時股權分布,董建華家族持股68.7%,而持股5.94%的第二大基金股東Silchester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LLP,本身亦是電視廣播(00511)第二大股東。聯合公告提到控股股東董氏家族已與中遠海控簽訂不可撤回承諾,接納有關收購,預料套現338.24億元,而所持的68.7%股分,當中的58.8%由中遠海控買入,餘下9.9%由上港接手。 潛在的爆升空間 中遠海控亦會一併購入東方海外的街外股分,假設要約獲全數接納且交易完成,中遠海控將持有東方海外90.1%股權,上港持股9.9%。今次要約有待先決條件達成,包括取得所需的監管機構及中遠海控股東批准。 按今次收購作價,市賬率(PB)達1.4倍,由於買方出價不低,相信股東接納機會大;近期航運業好轉,未來發展仍視乎行業情況。 這股在本週二的收市價為71.65元,相對於全購價78.67元,出現了約10%的折讓,此折讓主要反映此宗全購交易的不確性及等待時間,此刻投機這類股票,擁有接近包贏的承諾及潛在的爆升空間,其原因在於,只要能等得最長一年半載,這10%是包贏,如果好彩遇上在全購完成前炒上,就可以贏得更多。這種咁正的投機機會,也出現在另一隻股票身上。  這股票是先達國際物流(06123),它在2016年5月8號出了通告,將以每股4.0698元出售控股權予圓通,圓通將斥資10.41億元收購先達的61.87%股權即2.558億股,並可能觸發無條件強制性現金要約,但須於公告內的「先決條件」獲達成後,方告完成。入主後會保留先達物流上市地位,先達將出售部分業務及派發特別股息。收購價較先達物流前收市價3.87元溢價5.16%。交易完成後,先達大股東林進展的持股將由46.46%降至9.98%,先達亦計劃派發不少於1,631萬元特別股息。 確保貨源絕對歸邊 由於雙方均為內地物流公司,交易先決條件包括獲中國商務部授出反壟斷批准,以及取得商務部、外管局等審批,並把資金到經審批部門同意的香港銀行賬戶,公司預告「所需時間可能會顯著超出預期。」同時,先達物流亦會出售台灣、韓國業務,原因是交易亦受韓國及台灣的法律限制,為免交易被監管障礙延長,圓通方面會先以84.1萬元收購先達韓國3%股權、1,547.7萬元全購先達台灣。 今次賣殼交易中出售的只有先達的61.87%股權即2.558億股,交易完成後,先達大股東林進展的持股將由46.46%降至9.98%,根據《上市規則》定義,持有上市公司超過10%股份,便是該公司的「主要股東」及「核心關連人士」。而根據《上市規則》第8.24條,聯交所不會視「核心關連人士」為「公眾人士」,因此不會把「核心關連人士」的持股視為「公眾持股量」。 [...]

資本政經

北韓局勢 外張內弛

本週二(二十五日),北韓人民軍建軍八十五週年紀念;本週五(二十八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北韓核問題會議,在在皆被視為朝鮮可能再次試射導彈,甚至進行第六次核試的敏感時刻。 北韓方面劍拔弩張,《勞動新聞》早已指出美國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即將抵達朝鮮半島水域,是「明目張膽的軍事恫嚇」,並嘲諷此類威脅只能嚇嚇水母,更直言北韓革命部隊已做好戰鬥準備,將一舉擊沉美國航母。 緊張局勢似乎不斷升溫,戰事可能一觸即發,然而,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眉來眼去」可以判斷,中美已有默契,美國派出航母,只是擺擺姿態罷了,實質應對手段是讓中國對平壤實施經濟制裁。而北韓經濟極度依賴中國,若然中國實施制裁,北韓經濟六個月內肯定大跌,相信平壤政府不會輕舉妄動。 事實上,每有風吹草動,中美兩國元首便通電話。例如本週一建軍節前夕,兩者就繼四月初「習特會」後,兩個星期內第二次通話。當中,習近平強調,中方堅決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行為,希望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加劇半島局勢緊張;並稱願與包括美方在內有關各方一道,為北韓半島和平、東北亞和平、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其實,特朗普既然要令美國再次強大,實在沒有時間、心機、精力,投放到其他事情上,既然北韓與中國有交情,便由得中國去管束北韓好了。且看就連南海問題,特朗普自上任後,亦提都沒有提過。 本欄早已說過,無論從國際、海洋法、考古及歷史等不同角度、不同文獻來看,南海諸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領土;存在爭拗的領海線,是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才畫的,但其時國民黨又與共產黨爆發內戰,因而無暇理會(同樣情況發生在沖繩,本來一半屬於美國,一半屬於中國,其後中國的一半卻沒有了),最後更加避走台灣,而共產黨執政後,則「韜光養晦」了三十年,才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罷了。 況且,中國近年積極在南海填海造島,興建軍事設施,擺明車馬的如意算盤是,即使打起上來,打海戰總好過打陸戰,經濟損失可以降到最低。當然,特朗普亦非省油的燈,明知美國派軍,就像擺酒一樣,隨着財力有限,只能每圍加雙筷,而不能多開幾圍。 舊的「戰線」亦放在一邊,新的「麻煩」則有中國去處理,始終,特朗普是個生意人,這場仗,打不成的機會較高。如此這般,環球經濟將會向好。而股票市場已預示了這一切。 ①中美已有默契,美國動武只是幌子,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才是真章。 ②南海問題既有史實根據,中國又先下手為強,特朗普已無出過聲。 ①兩位局長被免職,傳聞實際上是「被炒魷」。 ②曾德成的「死因」,被指處理青年工作不力。 ③佔領運動的問題,在於年輕人參與度極高。 [...]

資本政經

朝鮮局勢緊張 打不成仗

朝鮮局勢波譎雲詭,戰雲密布。北韓方面,在上週六(十五日)已故領導人金日成一百零五歲冥壽的大閱兵上,曬出了大批戰略武器,包括首次亮相的「北極星一型」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中程導彈以及各式火箭發射器及坦克大炮等;翌日更試射導彈,但以失敗告終。 美國方面,媒體報道得沸沸揚揚,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下週二(二十五日)可能抵達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會合」早一日抵達的列根號及尼米茲號,來勢洶洶。副總統彭斯到訪南韓時更明言「戰略容忍」政策時代已經結束,強調美國對北韓已失去耐性,將向北韓施以「終極壓力」。 不過,本欄認為,這場仗打得成的機會十分低。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特朗普屬生意人從政,習近平則屬政治家做生意,兩者雖然背景不同,但目標卻一致——以利益為先,因此不會打起上來,除非被逼到無路可走才會出手。若要中美聯手打朝鮮,機會就更加低。 況且,北韓的地方細,出產的物品少,底牌已經十分清楚——若受經濟制裁,所受影響極大。所以,依此看來,美國對付朝鮮的第一招,是讓中國對北韓進行經濟制裁。始終,中國是朝鮮的大哥,「管束」朝鮮是中國的「責任」。 事實上,特朗普亦不諱言,在與中國一起解決一個更大的問題時,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也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這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朝鮮。 原來,朝鮮的貿易,幾乎有九成是與中國進行的。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第一季,中國與朝鮮的貿易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三成七,當中,出口激增五成四,進口增長一成八,其中主要是鐵礦石、鋅和其他礦產,以及海鮮和服裝。據報今年一月和二月,中國從朝鮮進口的鐵礦石總量,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二點七倍;但今年頭三個月的煤炭進口,比起去年同期下降一半有多。 除了推動中國實施經濟制裁,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對朝鮮的戰略,也是進一步加強經濟制裁,可能包括石油禁運、對朝鮮國家航空公司進行全球禁飛、攔截進入公海的朝鮮貨船,以及懲罰與朝鮮有經濟往來的中資銀行等。 如果只是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朝鮮可奈其甚麼何?又不是美國出的手,難道打北京?即使是美國也制裁,北韓亦難以發難——有報道指,對上一次兩韓戰爭,北韓受到制裁,飛機連汽油都沒有。  ①特朗普屬生意人從政,習近平則屬政治家做生意,以利益為先。 ②北韓的地方細,出產的物品少,若受經濟制裁,所受影響極大。 ①兩位局長被免職,傳聞實際上是「被炒魷」。 ②曾德成的「死因」,被指處理青年工作不力。 ③佔領運動的問題,在於年輕人參與度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