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生產力局助建智能生產線 促傳統工業升級

生產力促進局(9日)舉辦「並肩同行 成就新型工業化」研討會,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指出,去年共收到近1.9萬宗政府資助申請,獲批申請的總資助金額達33億元。科研相關獎項佔比增加至七成,當中近八成的獲獎研發已經落地應用,他預計今年底還將有多條智能生產線在港投入運作,涵蓋食品、醫藥、新材料等行業,繼續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 位元堂執行董事鄧蕙敏表示,中成藥包裝及生產一向較為複雜、繁瑣,需要大量勞力完成,但藥廠的自動包裝系統落地後,生產效率提高了約6倍,相關生產的人手更大減九成,勞動力可轉移至無法靠機器完成的炒藥等工藝環節,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整體效率。 果蔬飲品商怡加新(香港)董事陳嘉新則分享,品牌一直受到產能和保質期限制,難有拓展至香港以外市場的機會。該公司向生產力局遞交申請後,得到了綜合技術支援,引入了智能生產線,如改進了殺菌技術,有效延長保質期;實時監測水電數據,提高產品追溯性等。隨著新一條智能生產線啟用,產能會大幅提升8至10倍,節省人力調任其他崗位。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透露,去年9月推出的BEE「資助易」網上平台,幾個月來已累錄超過20萬瀏覽次數,令企業申請資助流程更暢順。 創科局局長孫東強調,特區政府會加強支援策略性的先進製造產業,在港建立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並協助香港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製造。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中)、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左)、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右)出席「並肩同行 成就新型工業化」活動。 數據素養協會創會主席湛家揚(左一)主持活動研討會,來自怡加新(香港)實業有限公司陳嘉新(左二)、位元堂藥廠有限公司鄧蕙敏(中)和生產力局屢獲殊榮的年青工程師代表楊浩坤(右一)及羅詠婷(右二),分享香港新型工業化的實踐與前景。   延伸閱讀:HKCERT:本地網絡釣魚事件連升三季 逾13,000宗按季激升九成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傳承三代港製粟米汁品牌首建智能生產線

都市人注重健康生活,新鮮蔬果汁亦是飲食新潮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日前與怡加新(香港)實業(2+3)簽署合作協議,設立香港首條新鮮粟米汁智能生產線,大幅提升產能及產品質素,以應付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此項目亦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獲資助項目總開支的三分之一,預計2023年中投產。 「2+3」的創辦人周建華(粟米媽媽)年幼時靠耕種維生,常常喝外婆特製的粟米汁,自此粟米汁便是她的童年回憶。2010年,粟米媽媽決定在港創立粟米汁品牌「2+3」,堅持生產天然、健康、無添加防腐劑的粟米汁。惟發展初期並不順利,在購置機器時遇人不淑,損失逾七位數。其後,她重整業務並交託給子女打理。近年品牌漸受公眾認識和支持,產品亦在多家超級市場及連鎖便利店發售。   隨著品牌知名度提高,現有生產系統已接近飽和,產量漸漸供不應求。「2+3」早前遂找生產力局合作,希望建立智能生產線提升產能及出品的穩定性,從而開拓更大的市場。生產力局透過工業4.0的顧問團隊及先進製造技術,為客戶提供「一條龍」綜合技術支援,由可行性研究、工廠佈局及生產線設計等提供一系列智能化升級方案,並通過系統實時監察及採集數據,加以分析,提高產品追溯性及預視性。   怡加新(香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陳嘉新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供應香港市場,每周生產約8,000支粟米汁。他說:「我們希望把產品拓展至鄰近城市,以至海外市場,惟一直受產能及保鮮期限制。智能生產線能有效解決以上痛點,除大幅提升產能外,亦改進了殺菌技術。當中的殺菌參數如溫度、壓力、時間等均通過智能感應器收集及監測,不但能延長機器的壽命,還可確保殺菌的可靠性及穩定性,提升產品品質及安全。在不使用添加劑及防腐劑的情況下,保鮮期亦能有效地延長。」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香港有不少充滿人情味的品牌,往往隨著時代變遷而被淘汰。生產力局致力透過工業4.0先進技術助香港品牌與時並進,創優增值;既保留傳統風味,亦透過智能生產提升產能及競爭力,確保本地的食物安全水平,加強國際市場對『香港製造』的信心。此外,大數據是未來企業趨勢,運用傳感器、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將會為各行各業帶來重大改革,不但有效簡化生產流程、建立預測性維護、更可按數據作產品研發及分析,長遠減低成本,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益處。」   怡加新(香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陳嘉新。   「2+3」目前主要供應香港市場,每周生產約8,000支粟米汁。 [...]

企業策略

生產力局:為食品製造商建智能生產線

生產力促進局一直致力為製造業升級轉型,引入先進技術提升生產力及解決傳統製造業痛點。生產力局日前與本地食品生產商廚房壹號簽署合作協議,為該公司的中央廚房建設智能生產線,提供「一條龍」支援服務,由可行性研究、工廠佈局、生產過程及智能生產線設計、設備安裝和集成、執行測試及調試、以至配對政府資助基金及培訓科研人才都給予支援。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廚房壹號有限公司創辦人黃志超簽署合作協議。   香港「美食天堂」之稱號譽滿全球,食品製造業乃香港傳統行業,生產線大多較為傳統,於香港地少、工資高昂的環境下,引入可節省廠房用地、人手同時確保產品質素的智能製造方案,對富前瞻性及對品質一向有嚴謹要求的「廚房壹號」別具吸引力。   「廚房壹號」現時主力生產低溫慢煮及燒燴食品,期望透過智能生產提升淨利潤。生產力局針對該公司業務進行深入了解及評估,按「廚房壹號」需要,設計了U形緊湊佈局的智能生產線,節省用地空間;精益化的生產設備佈局和生產流程安排,可減少材料重覆運送,有利加快整個生產流程並提升生產效率,預期明年第二季投入生產。 生產力局為項目提供全面技術支援,設置實時數據可視化系統以助監控生產流程,確保食品安全及可溯源性,並分析和預視特別情況,提前對設備作出預測性維護,可避免意外故障停機所招致的損失,讓企業控制每日平均產量更得心應手。數碼化訂單管理系統則可優化生產排單和出貨安排,減少冗餘生產造成浪費。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這條新的智能生產線將成為『成就智上』的又一成功例子,期待生產線於明年正式投產後,能為『廚房壹號』增加產量之餘,更可減少人工、倉儲、能源消耗的成本。此外,實時全面監控的智能系統,令產品質素更有保障,有利本地食品企業形象塑造,更可提升香港整體的食品安全水平,加強市場對『香港製造』食品的信心,為香港食品業注入智能製造新動力。」 「廚房壹號」創辦人黃志超表示,從事傳統食品加工多年,近年察覺到市場需求與消費者的行為均有所轉變,在考慮擴展業務時,希望尋求更智能的生產方式提升競爭力,配合業界大勢所趨。因此,公司把握疫情期間生意稍受影響的重整期,果斷決定為廠房升級,配置智能生產線。黃志超預期,智能生產線能夠為其節省廠房佔地,減省操作人手、提高產量並降低綜合成本,亦能確保產品符合國際品安全標準,長遠將為企業持續發展帶來益處。 廚房壹號項目是生產力局協助下首個成功申請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的項目,獲該計劃資助最多三分之一的項目總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