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應科院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 構建金融科技及永續發展生態圈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日前(22日)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聯盟),建構交流和知識共享生態圈,加強聯繫業內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孵化器及加速器、金融科技初創及企業等持份者,促進更多技術協作和科研成果商業化,助力香港發展成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在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中)、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左)及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右) 見證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22日)正式成立。 應科院邀得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親臨主禮,並與400多名來自學術界、金融科技以及永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和業界領袖聚首一堂見證聯盟正式成立。同場更舉行多場專題演講,邀請了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資推廣署以及多家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發表演說,探討銀行及保險業數碼轉型、數字資產、可持續金融及相關政策制定等議題,迎接金融數碼創新的新時代。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而財政司司長早前出席慶賀新春開市儀式時亦表示,綠色發展是大趨勢,將香港建設為「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亦是來年其中一個發展目標。林健鋒於會上表示:「除了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外,我們亦致力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生態圈,打造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應科院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讓香港實現此目標踏出重要一步。」 他補充說,香港匯聚金融專才,在銀行、投資及保險等領域上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 科技革新金融服務 金融業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20%。隨着香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創新和科技樞紐,金融科技社群也呈爆炸性增長。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指出,國家全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金融科技更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他說:「聯盟將為業界提供廣闊的交流平台,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的力量革新金融服務,提高營運效率、便商利民,並加速相關技術研發及全面應用,進一步鞏固香港金融樞紐的領先地位。」 助力金融科技落地應用 為了配合智慧經濟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金融科技,例如鼓勵更多金融科技服務及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推出創新的金融科技基建設施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說∶「為了更好地融合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積極拓展綠色金科技生態,我們今年上半年將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促進綠色領域創新科技解決方案的發展,並為創新金融科技舉措提供前期資金支持。」 應科院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政策,由其研發的多項金融科技亦已落地應用,主要項目包括:(一)與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建立安全、靈活且保護私隱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概念驗證系統,測試數碼港元在零售層面使用;(二) 研發保護數據私隱的聯盟式學習技術,助銀行探索新的替代信貸模式,助中小企獲得融資;(三)構建私有、可控及基於分佈式計算的沙盒環境,為智能合約的性能和安全提供全面評估。 隨着全球氣候加劇變化,世界各地對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應科院研發的「人工智能 ESG 報告分析」善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助金融機構提升ESG報告數據處理的效率,降低合規成本,滿足監管合規審查和信息披露等要求。 推動政產學研協作 「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是應科院主導成立的第三個行業聯盟,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表示:「承接過往的成功經驗,我們將與各持份者共同發展完善的生態圈,開創金融服務創新永續的新時代。應科院將致力促進知識轉移與創新科技發展,藉各類交流和商貿配對活動,促進聯盟會員與全球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企業的合作。」 應科院致力推動「政產學研」合作,促進創科產業上中下游合作,並壯大香港金融科技人才庫。過去兩年,應科院除了與香港六家大學(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浸大)簽署合作備忘錄外,亦分別成立了「微電子技術聯盟」(2022年11月)和「智慧出行車聯網技術聯盟」(2023年4月)。 而新成立的「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獲得多家銀行、金融機構及企業的支持,鼓勵新興金融科技的整合,推動傳統金融及保險業務數碼轉型,並提高營運效率。聯盟將會定期舉辦講座、研討會、技術演示和海外考察團等活動,促進各持份者緊密聯繫和合作,並發掘內地及海外新機遇,共同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廠商會「香港.創.新工業」高峰論壇 探索再工業化策略

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主辦、滙豐贊助的「香港.創.新工業」高峰論壇日前假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這是廠商會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活動之一。   論壇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廠商會會長史立德主禮,並雲集 200多名政府官員、工商界領袖和學者參與,大會亦很榮幸邀得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過視像致辭。論壇雲集政、商及學界的重量級領袖,探索新形勢下,香港「再工業化」的廣闊前景,以及如何借助創新科技振興本港製造業,以期成為未來香港經濟的新支柱。   史立德致辭時表示,「工業是構建創新科技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惟現時本港的製造業規模小,限制了科技商品化的發展;「製造業對推動創科發展以及香港新一輪經濟轉型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加快『再工業化』步伐;在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同時,政府亦應該針對傳統製造業、包括珠三角的港資製造業,提供更多激勵措施,推動業界朝高增值方向發展。」   史補充,發展創科和加快製造業轉型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香港在各方面都擁有競爭優勢,早已具備人才、前沿研究、工業基礎、香港品牌,以及對接全球體系和國際合作的豐富經驗;「因此香港不但能實現自身發展目標,更應善用好優勢,在國家科技和產業創新事業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滙豐工商金融總經理兼香港及澳門主管方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迅速發展,為香港製造業帶來新契機,企業可善用區內完備的製造產業鏈、供應鏈、物流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等,以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和市場應用。香港金融業一直是連接內地和海外貿易及投資的重要橋樑,在集資和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方面均具獨特優勢,加上全面跨境金融服務配套,業界將會繼續發揮所長,為『再工業化』進程提供重要助力。」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龐大市場和完整的供應鏈,透過與大灣區優勢互補,可以提升香港產業的競爭優勢。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發表主旨演講時,分享了他對「港產港研」如何透過區域協同發展,創建新優勢的看法。   而在廠商會立法會代表吳永嘉主持的專題討論環節,大會邀得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立法會議員洪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工商金融總經理兼香港及澳門主管方嘯、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以及CMA檢定中心董事局主席駱百強擔任分享嘉賓,各位講者就如何加強政、產、學、研的合作,以及如何把握北部都會區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再工業化」等交流意見,他們的真知灼見對未來香港的產業發展帶來重要的啟示。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 [...]

本港時事

生產力局「並肩同行 攜手發亮」推港成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日前舉辦「並肩同行 攜手發亮」活動,邀請逾二百名政產學研的代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指,政府會一直深化與大灣區城市合作,並加速研究項目「落地」及實際應用,積極推動創科發展,達到「工業4.0」。 主禮嘉賓進行啟動儀式。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是本屆政府施政重點,在穩定的基礎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積極地加大力度推動創科發展,成就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未來當局會做好設計及規劃,豐富創科人才庫,完善創科生態圈以及發展生態鏈。   他續稱,政府將會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深化與大灣區城市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國家所需。他指,政府將會繼續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研究成果商品化,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予青年,讓市民感受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   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表示:「我在生產力局擔任主席六年,帶領生產力局推動香港工業發展。我們積極聆聽業界聲音,並因應業界的需求,制訂了六大發展方向,包括先進製造、再工業化、智慧及綠色生活科技、未來技能、數碼化與網絡安全,以及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支援。生產力局會不斷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助業界以新技術創新經濟。」   活動上展出了生產力局多項世界級獲獎項目,涉獵各樣先進技術,包括先進製造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智慧及綠色生活科技等,當中大部分已落地應用,甚至推廣至海外。活動更邀請了十間來自不同界別的公司,向在場嘉賓分享與生產力局合作推動「工業4.0」及智能科技的成功故事。   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 [...]

企業策略

港企設智能生產線 研高增值納米纖維材料

為推動港府近年發展及推動高增值工業,香港生產力局近期獲本港生產商Nanoshields Technology Limited (Nanoshields)委託,度身設計和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有效提升產量超過60%,每年可生產超過300噸材料用作製造個人防護裝備和濾水器,供應全球市場。此項目更成功獲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1,500萬元,是本地首個最高資助額的項目。 Nanoshields董事黃少華。   生產力局為Nanoshields提供「一條龍」支援服務,由可行性研究、工廠佈局、生產過程及智能生產線設計、設備安裝和集成,以至執行測試及調試等。這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上的每台設備將採用先進人機介面和自動化技術,從而減少對熟練工人的需求及人為失誤;更會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環境和生產數據並實時傳輸數據,以建立實時監察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視覺化。Nanoshields可透過該系統收集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數據,以便對產品的品質進行實時預測,期望能顯著減少生產線停機時間,提高良品率及加快商品化步伐。生產力局亦會為Nanoshields管理層及員工提供工業4.0及智能技術培訓。生產線將落戶將軍澳的先進製造業中心,並預計於2023年內投產。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此項目結合靜電紡絲和智能生產兩種先進製造技術,除有助Nanoshields加強生產線的靈活性,大大提高效率和品質,加快開拓其他新的應用如傳感器、電池和功能性紡織品等的時間,還能推動靜電紡絲行業價值鏈的發展,進一步刺激研發需求,將香港的納米纖維材料行業拓展至全球市場,加強全球消費者對香港研發及香港製造的信心,鞏固香港製造及研發高端新材料的技術,推動高增值產業,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Nanoshields董事黃少華表示:「生產力局擁有專業的工業4.0顧問團隊,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物聯網、智能生產、大數據等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我們期望透過該局的協助建立智能生產線,優化工廠運作、改善設備維護、加強成本控制,以提升生產效率。智能生產線預計將節省逾40%人力成本、降低品質管控成本約30%、減少約8%庫存成本、減少約20%維護時間及提升60%以上的年產量,有助我們進一步拓展國際納米纖維過濾材料市場。」   Nanoshields更計劃將納米纖維材料應用於電子、電池和紡織上的感應纖維,結合「政產學研」力量,善用本地大學科研優勢及政府資助、透過研發機構如生產力局等的技術支援,在香港建立智能納米纖維材料生產中心,務求應用於各種不同產品的領域上。   生產力局為港企Nanoshields設計和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邁向再工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