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新世界夥城大 加速實現2050淨零碳排放

新世界發展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加速實現集團於2030年前實踐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及2050年達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以響應香港政府的環保目標。 (左起) 新世界發展可持續發展主管鄧業煒,以及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陳澤強教授,就加速實現於2050年達致淨零碳排放簽署備忘錄。   新世界發展一直有透過行動逐步應對氣候變化,以提高集團在業務營運及資產方面的氣候變化抵禦能力。集團全力支持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以及響應由聯合國發起的「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聯署運動,設定目標協助全球暖化升幅控制在工業時代前水平攝氏1.5度以內。 是次新世界發展與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合作,雙方將在高效節能設計、可再生能源、低隱含碳排放之建築材料、廢物管理、排放交易及身心健康等領域上,共同開發淨零碳相關技術,並提供實現研究構思的試點機會。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集團致力為社會大眾及所有持份者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我們深明必須要與外界攜手,方能促進全球邁向零碳未來。透過與城大的策略性合作,新世界發展與城大將共同開創嶄新科技以應對氣候變化,務求為下一代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新世界發展可持續發展主管鄧業煒表示,為了進一步推進集團的減碳工作,正有系統地確保旗下建築項目的減碳措施均能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標準。這次與城大的合作極為重要,並會集中資源,為新綠色技術及創新方案作先導測試,以達致由集團本身以至全球所制訂的淨零碳目標,令建築行業以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方式來建造和營運。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陳澤強教授補充指,該學院一向致力創新研究,並以實現碳中和經濟轉型為目標。城大很高興能與新世界發展攜手合作研發技術,推動建築及工程業更積極應用淨零碳創新方案。透過雙方通力合作, 相信定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新世界發展表示,將繼續竭力遵循《2030可持續發展願景》的環保、健康、智能與關愛四大方針,為持份者創造共享價值,一同把握機遇。 [...]

專題

疫情下各方協作 累積社會資本致共贏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近年被認為能有效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共融的良方之一。特區政府自2002年以來,如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等,實現社會共融。在新冠疫情下,有企業團體都選擇繼續建立社會資本,為本港注入可持績的發展動力。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關則輝表示,社會資本不但能解決社會問題,更是企業的無形、被忽略資產,以該委員會支持的「從北孤單網 鄉情」​計劃為例,如透過長年社區參與而建立的龐大社區網絡、與社區受惠者包括客戶建立的良好關係及企業形象),在經濟危機關頭時往往發揮效用,令企業和社會達致雙贏。 關則輝續指,該計劃也親證不論是企業,還是非牟利團體,只需利用自身已有資本,花一點心思,再與其他機構優勢互動,​人人皆可建立社會資本​。他指出,社會資本著眼社會可持續長遠發展,減低突發社會因素如疫症對社會的衝擊,促進社會繁榮,被全世界企業、政府視為走出經濟蕭條良方。   義工隊到訪蕉徑村探訪獨居長者。   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總主任周華達表示,「從北孤單網 鄉情」計劃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為期3年,期望透過「社、醫、校、商」跨專業及跨界別協作模式,由鄉村衛星2.0及夥伴義工共同關懷及支援上水、粉嶺及沙頭角區的鄉郊長者,促進城鄉共融,並透過建立村民網絡聚腳點,推動具孤獨感的鄉郊長者與社區重新連結,促進鄉里之間守望相助的精神,建立鄰里支援網絡, 周華達坦言, 近年本港各界逐步重視社會資本,不但能改善社區,促進社會繁榮,更有助企業或機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開闢龐大社區營商網絡,及與社區受惠者包括客戶建立良好關係,令企業和社會達致三贏效果,無疑是企業或機構重要的無形資本。 他期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社福機構項目協作的行列。 屈臣氏集團企業傳訊總經理李民漢認同,社會各界持分者累積社會資本,加上追求共享經濟是現今社會大勢所趨,最終令企業和社會達致三贏效果,尤其在當前疫情下,社會資本作用就更加明顯。以「從北孤單網 [...]

大中華時事

剖析Gobee.bike真正「死因」

本港的共享單車流下第一滴血,首間來港經營共享單車業務的Gobee.bike宣布,下周三(七月十八日)正式結束在香港的業務,在港的「生命」只有短短十五個月。同樣由投資推廣處引薦,共享經濟卻始終無法在香港落地開花,政府不肯協助,制度僵硬,將令香港錯失共享經濟的大好機遇。 在投資推廣署穿針引線之下,由居港法國人Raphael Cohen創辦的Gobee.bike,去年四月於香港引入共享單車,首輪在沙田、大埔及馬鞍山推出服務,成為行業的第一人。Raphael Cohen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公司仍未能錄得盈利,單車維修開支龐大,難以繼續營運。他坦言,自去年十月起一直未找到投資者,但如果將來找到資金的話,希望可以捲土重來,再在香港營運。該公司於七月十日起將停止接受新用戶登記或帳戶增值服務,而現有用戶在一星期內,即至下週二(十七日)為止,可繼續使用單車,而全數按金將會退回。 雖然Gobee.bike陣亡,但其他公享單車公司就聲稱業務運作正常,更朝收支平衡方向邁進。HobaBike創辦人及首席執行官宋賢邦表示,該公司經營非常健康,雖財務上未算有很大收益,但開業兩年內做到收支平衡的目標已逐步達到。他坦言,租賃單車只是公司項目之一,透過單車業務掌握營運經驗,以助未來發展租賃電動車等業務。另一間LocoBike亦指,該公司現時收支平衡,平穩發展,但現時仍未回本。 Gobee.bike在其短暫的壽命中,亦曾經風光過,除了飲到頭淡湯,去年八月更由Grishin Robotic領投,連同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合共獲得超過九百萬美元(約七千萬港元)的投資。不過,開支龐大加速Gobee.bike的燒錢速度,最後亦難以維生。共享單車自推出以來,引起大量問題,令經營者及市民都非常頭痛,形成「雙輸」局面。 天災人禍送前程 Gobee.bike於去年進駐香港僅兩日,就有人惡意將多部單車丟進城門河。其後其單車亦不斷遭惡意破壞甚至被偷走,更有單車懷疑遭縱火。人禍之外亦有天災,去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就有近五十部單車因水浸而損毀,部分更被沖落海中,令該公司損失慘重。再加上Gobee.bike的技術存在問題,不時出現亂扣錢的情況,惹來用戶不滿。 另一個令Gobee.bike短期內死亡的原因,正是共享單車公司愈來愈多,但香港市場極小。政府未對共享單車進駐作出任何阻撓,先後讓大量公司進場,包括有HobaBike、oBike、LocoBike、Ketch’Up Bike及滴滴出行投資的ofo小黃車等,令市場出現一片亂像,共享單車數目高峰期估計近兩萬部,嚴重供過於求。 共享經濟是否注定死路一條?其實只要「識玩」,大量商機有待開發,今個星期就有多個來自共享經濟範疇的好消息。東南亞叫車服務平台Grab,在區內發展極為成功,今年更成功令共享汽車始祖Uber敗走。 Grab今年三月宣布收購Uber的東南亞業務,Uber則收購Grab的百分之二十七點五股分。Grab將接管Uber在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業務和資產,並會將Uber在區內的共乘及送餐業務整合到Grab現有的多式聯運和金融科技平台中。 Grab是成功典範 為了再下一城,Grab週二亦宣布將轉型為「超級app」,新的Gr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