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金管局余偉文:債券通研擴交易品種 推進「南向通」

富時羅素上周宣布,將在明年10月起分階段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旗下的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撰文,債券通作為外資進入內地債市的渠道深受歡迎,下一步當局會與內地研究,把債券通的交易品種擴展至回購及其他衍生工具,例如利率互換,也會繼續改善外匯對安排。此外,也會就債券通南向交易和內地溝通,適時列為當局未來工作重點之一。   余偉文提到,全球約有3 萬億至5 萬億美元資產追蹤這三大指數,按市場估計,以內地債券佔三大指數5%至10%比重計算,約有2,000億至3,000億美元資金需投放於內地債券。他認為,指數納入過程仍在起步階段,所以這股投資熱潮只是開始,加上中國國債的孳息率比歐美大部分地區的國債高出不少等,在今天環球低息持續的環境下,對國際投資者來說十分有吸引力。 債券通作為進入內地債市的渠道選擇之一,余偉文指今年首8 個月,債券通佔境外投資者在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成交量的52%,而自2017 年7 月債券通開通至今,境外機構持有境內債券淨增加1.9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9%是通過債券通持有。他相信內地債券納入三大指數後,債券通交投將會繼續快速增長,為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的香港金融機構帶來更大的機遇。   [...]

本港時事

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已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佔一重要席位,連帶人民幣也晉身成主要國際性貨幣之一。目前,人民幣的貨幣地位仍然與中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所佔比重並不匹配,但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發展方向,而香港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充份發揮金融橋樑的角色,並善用自身的框架優勢,連接內地資本市場及海外資金,同時更可藉此鞏固其獨有的金融中心地位。 撰文:余美玉 | 攝影  鄺銘漢 回顧歷史,當主要貨幣融入全球體系時,通常都會引發一次國際資產價格的重大調整,例如在1929年至1971年期間,美國當時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佔全球總量五成,兼為最大的黃金儲備國,但美元的貨幣地位仍然遠低於主導市場的英鎊。直至成立了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大部分國家加入了這個以美元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體系後,美元正式取代英鎊成為全球貨幣和金融體系的領導者。 其後,美元多次出現危機,加上制度本身不可解決的矛盾性,布列敦森林體系於1973年宣告結束。於80年代,美國貿易逆差達1,680億美元,對日本和西德的貿易逆差佔75%,日元及馬克等貨幣亦在波動中融入國際體系,開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貨幣地位與國力不匹配 回到現在,全球貨幣體系再次面對變革,是次的主角就是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15年全球GDP總量達74萬億美元,美國以佔比24.32%稱冠,其次是中國,GDP佔比是14.84%。不過,2017年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佔比分佈中,美元的比重達64%,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885.4億美元,佔官方持有外匯儲備約1%,與其GPD實力完全不匹配。 事實上,中國一直為人民幣國際化而舖路,而「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存在內在一致性及協同發展的內在邏輯,「一帶一路」可實現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將活躍而具影響力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相連接,憑藉產業、技術及人才等優勢,為人民幣融入國際體系提供動力。 提高滲透率增「話事權」 港交所(0388)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出席中大論壇時提到,當向發達經濟體出口貨品時,現時中國企業的談判力不足,在決定結算貨幣時很難有「話事權」。不過,周遭的東南亞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及「一帶一路」部份經濟體系中,自2017年以來,當地使用人民幣的比率已近10%,這是一個轉捩點,代表人民幣已融入當地,成為主要貨幣之一,當人民幣的滲透率越高,中國企業自有更大的「話事權」,可以決定交易的結算貨幣。 除此以外,人民幣的國際化還連接一個很重要的題目,就是中國現時設有資本管制,資金不能自由進出。假如中國有一日成功取代美國的經濟地位,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但其貨幣仍然不可以自由兌換,在如此一個封閉的貨幣體制下,相信難以能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及國際地位。 [...]

本港時事

林鄭班底 金融強  經濟飊

新一屆特區政府正式上任才數天,林鄭月娥便有多項新舉動,包括再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方案聽取勞資雙方意見;考慮重開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等。有鑑於金融是香港的經濟支柱,本週一(七月三日)林鄭月娥更透露會在未來五年,將多放精力發展經濟,似乎銳意創立新人事新作風。 要發展經濟,自然要一班財金班底幫助,當中,官員方面就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走馬上班,行政會議成員中則有「四大支柱」任志剛、周松崗、史美倫及陳智思。在一班金融精英協助下,加上中國近年的發展為香港帶來如「債券通」、「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等機遇。林鄭可佔盡天時、地理、人和,此刻要重振香港的金融地位,已再不是夢。     新一屆司長、局長、行政會議成員於本週正式登場。自競選以來,一直強調經濟是「主打」的林鄭月娥,早已表明如當選,新政府將實現「理財新哲學」;結果她當選後,亦一直積極招纜金融業專才加入其財金班底。可惜,過去幾個月雖然有傳林鄭積極在政府以外延攬人才,包括資深大律師鄭若驊、豐控股(00005)亞太區行政總裁副主席王冬勝等,然而,多位財金猛人均拒絕加入「熱廚房」,以致一場「財金官員大換血」的美夢難成。 不過,在三司十三局中,林鄭總算找到有分量的財金人馬,就是由副局長升任為局長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劉於一九七○年代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取得數學學士及數學碩士學位;回港後,加入政府的政務官職系;一九九三年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曾任助理總裁;二○○四年成為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總裁,有指他更為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愛將。 而為了填補新班子的「財金缺口」,林鄭更在行政會議中力邀請各界財金界人馬。本週二(七月四日),她首次主持行政會議後,率領新一屆行會全體十六名非官守議員會見傳媒,她形容今屆行會有豐富金融經驗的「四大支柱」,包括「出山」加盟的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由上屆留任的港交所(00388)主席周松崗、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及亞洲金融(00662)總裁陳智思。林鄭形容任志剛及史美倫熟悉金融及監管範疇,陳智思及周松崗則熟悉保險及金融業。     財金四大支柱   事實上,這四位金融專業人物在業界的經驗及知名度,國際上廣為人知,甚有香港代表性。如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曾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香港戰勝金融大鱷,其加入有利於加強香港政府的財金應對能力。至於史美倫除了是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香港證監會副主席,近年亦執掌金融發展局,林鄭近日便讚賞過金發局撰寫的多份報告具前瞻性。   至於周松崗在商界經驗豐富,曾在英國GKN擔任第一位華人總裁及在澳洲的布萊堡工業集團出掌行政總裁之職,被媒體形容為「西方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人」。而在任職港鐵(00066)行政總裁時,更大力拓展海外業務,更完成了兩鐵合併的艱難任務。至於陳智思出自金融世家,亦具體豐富的金融業經驗,其已故祖父陳弼臣,更曾為泰國首富,亦是盤谷銀行創辦人。憑這些人選,已可以預測林鄭月娥未來五年的施政方針以鞏固、增強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