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名人系列】Arthur de Villepin | 品味藝術人生.The entrepreneurial visions of art

執筆之時,新冠肺炎疫情正於全球蔓延,連帶不少藝術盛事亦相繼停擺,有香港Art Basel宣佈取消後再推網上展廳,後有Art Central也同告取消。然而,新畫廊Villepin卻無懼當前「疫市」,照原定計劃於三月正式開幕,引起藝壇熱話。該畫廊由Arthur de Villepin(潘雅德)與其父前法國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共同創辧,首場展覽名為《友誼與和解(Friendship and Reconciliation)》,展示知名已故法籍華裔大師趙無極的傑作。Arthur深信,當從現實生活中抽身,以不同角度細味藝術,在陰霾下仍能瞥見曙光。 Text / Jamie Tsang Photo / Cheung Chin Yui 自幼培養的藝術觸覺 Villepin畫廊,以Arthur及其父Dominique的家族姓氏命名。在疫情陰霾滿布的特別期間,二人選擇「疫市」創業,舉措十分大無畏。「聽到今年很多大型的藝術盛事取消了,我感到十分可惜。對於我們來說,在這個特別時間開幕,正要告訴大家:為何我們要這樣做?當中的意義和目的又是甚麽?透過這個地方,就是要分享藝術,招聚有志之士,我想這是很有意義的。」 談到藝術,原本談笑風生的Arthur,突然變得很正經,他時而沉思,時而滔滔不絕。不難發現,他和曾是政治家及外交官的父親一樣,對藝術同樣有火。 自幼成長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愛好藝文詩詞,又鍾愛藝術收藏,母親是著名雕塑家Marie-Laure Viebel de Villepin,其姊則為知名畫家Marie de Villepin。因父親的特殊工作需要,Arthur經常需要周遊列國,去到不同地方,遇見不同的藝術家朋友,除了趙無極,還有德國著名新代表主義的靈魂人物Anselm Kiefer、被喻為黑色代言人的藝術大師Pierre Soulages和獲獎無數的西班牙抽象藝術家Miquel Barceló 等。年少的他,有幸走進常人觸不到的創作空間,與大師建立情誼,因此練就了專屬他的藝術眼光,如何用藝術看世界、感悟人生、從旁觀者角度細味藝術家的創作經歷,是他成長過程經常徘徊於思路中的重要命題。 為收藏家建平台 生於法國,再經歷漫遊他方,十年前被香港的五光十色吸引下決定定居於此。在香港這個充滿活力的都市,Arthur所經營的生意及投資項目,有不少與藝術有關。2010年創立了Pont des Arts,是以藝術紅酒為主,廣邀藝術家為紅酒設計酒標;繼而再成立Art de Vivre Group,再拓展經營藝術事業的範疇,參與經營YellowKorner攝影畫廊,又曾引入法國連鎖畫廊Carré d’artistes,為藝術界帶來新點子。 這次,他與父親一同以父子兵上陣開畫廊,二人決定用姓氏代表他們對藝術收藏的熱忱,其定位是由收藏家為收藏家而創立,讓收藏家與畫家建立關係;透過畫廊空間,引發其他收藏家的討論和思考。 「Villepin的展期會比一般畫廊為長,期間會設立文化沙龍,為不同的收藏家建構對話平台,藉以深入討論畫作與藝術家。我們不以售賣許多藏品為目標,而是令收藏家與藝術家『墮入愛河』,這是一個過程:訓練收藏家的雙眼,去做資料搜集,了解和認識藝術家,那是最佳的收藏藏品方式。我們發現,亞洲近年冒起了許多新的收藏家,但很多時候他們不知從何入手。我們希望透過Villepin,給予他們建議,引導他們開拓個人的收藏領域。」 畫廊的首個展覽以《友誼與和解 (Friendship and Reconciliation)》為題,用上大師級人馬趙無極的作品作為開幕展,首要傳遞的訊息是─將不同文化融和,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展示趙氏作品中「和而不同」的氣質。Arthur說:「趙無極是我最愛的藝術家,也是藝壇上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從前他由中國移民至法國,深諳中國文化之餘,同時被歐洲文化藝術薰陶。文化差異對他來說是一個契機,使他在文化大不同中謙卑自己,與人融和。透過作品,向大眾呈現美好一面,用藝術將熱情和正向帶到人前。如今香港社會正經歷重創,景況艱難,希望畫作能為人們帶來生氣。」 談藝術:展現法式細膩情感 18世紀英國詩人Lord Byron曾說過:“The great art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