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加密藝術免除中介人 WAVE於 Art Basel展示作品/ NFT拍賣

傳統藝術的創作、展示、收藏的模式已運作超過數百年,是時候作出革新。網絡興起數碼資產,數年前更開始了網上數碼藝術品拍賣,無論是影像、畫作、歌曲又或者圖片,均可變成拍賣品。這種網上拍賣模式以「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形式來作出拍賣,簡稱為NFT。 本港新晉藝術家WAVE,決定趁着2021 Art Basel 巴賽爾展覽期間來一次考驗傳統之舉:將實體作品置於Art Basel的內作公開展出但不會在現場出售,WAVE會在展覽同期會將數碼作品放上NFT平台OpenSea.io拍賣,這種打破傳統的展示和銷售方法,目的是希望借助新的方式與技術來改變藝術市場的遊戲規則。由於希望作品能引起更多人注目及反思,WAVE更會在海港城多個戶外及室內的大型視像屏幕向大眾展出作品。 WAVE是一個由本港一家藝術科技初創公司The Screens Guru育成及管理的NFT藝術家,將最新作品以NFT形式拍賣,正是因為想從藝術家觀點出發重新思巧藝術的創作、展示和收藏的形式,The Screens Guru代言人Peter Yu 表示,今時今日要成為藝術家門檻實在太高。 「藝術系畢業生百中無一能得到畫廊垂青,有幸被畫廊簽約旗下,再假設畫廊為你投資百萬的個人展覽成功,然後能夠售出作品,你都需要上繳一半收入,藝術家要維生實在太難。」為了扭轉狀況,The Screens Guru 決定和 WAVE合作將全新作品在Art Basel、港城外牆屏幕展出,再以NFT在 OpenSea.io 拍賣。「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中文名稱作『人人』,是一個融合了335個人類指紋(指紋由理工大學數據庫提供)構成的QR code的一件作品,主題探討精英和大眾在藝術創作、展示及收藏上的角色,希望藉作品的視像及概念的震撼來挑戰觀眾的傳統理念。」作為全港首個NFT藝術家,WAVE相信作品為大。為了挑戰藝術生態的既有價值及標籤,選擇以一個不露面、非實體的虛擬身份去展現藝術平權的一個想像。 WAVE的出現並非偶然,一來是傳統藝術市場的制度和運作模式未能完全發揮最新社交、網絡、數據科技可以在藝術發揮的可能性,二來網絡興起數碼資產拍賣也有助突破提升網上銷售的潛能。網上數碼藝術品拍賣,以「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來作出拍賣,雖然只有短短數年歷史但卻成績驚人。早前有統計指NFT藝術品的價值超過4億美元。今年3月,美國數碼藝術家「Beeple」的數碼作品,以6,930多萬美元(約HK$5.4億)拍賣「天價」成交,震驚全球;而香港熟知的華語音樂人陳奐仁,早前發布的新曲《Nobody gets me》在NFT平台以11萬港元拍賣成交。   關於NFT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是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拆分、替代和分割的特點,將資產的擁有權加以記錄,每個NFT都是獨立個體、無法複製;當事人可用NFT作驗證,表明擁有權來作為保障。產品經拍賣後,擁有權便會轉移,買家可確保自己擁有真迹,一旦作品再次易手,初創者亦可分得利潤。NFT藝術品銷售有別於傳統,買家及賣家可以直接交易,免除了畫廊中間可高達50%的佣金,而且作品拍賣面對全世界,令收藏家及藝術知音人的範圍大大擴闊。 展覽及拍賣資訊 ART BAZEL 2021展覽日期及展位:5月19至23日 Booth No:P6 NFT 拍賣日期:5月19至25日 (拍賣詳情:www.thescreensguru.com/openseaau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