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藝術家也要轉型?

近年,全球經歷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及變幻莫測的未來,許多企業以至個人都紛紛討論「轉型」。然而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許多時都是「手作嘢」,只喜歡閉門專注創作,對營運、市場策略認知比較缺乏,甚至全無興趣研究。他們又如何轉型呢? 大部分藝術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靠教畫,疫情期間不能開班授課,在低收入的境況下,甚至連房租都負擔不起,無奈地要接受時不與我的現實,因而退出藝壇。其實藝術家都是充滿夢想的人,倘若連生活都成問題,又如何繼續去追夢呢? 我2008年在英國創意藝術大學修讀碩士,課程內容有一個詞彙很吸引我: 「Multidisciplinary」,意即多門學科。大學的每個科目都分得很仔細亦很專門,光是攝影課程都分為幾個學位:時裝攝影、產品攝影、藝術攝影等。而我修讀的碩士課程有12位同學,皆來自不同的專業範疇,有建築師、產品設計師、珠寶設計師、物料藝術家、畫家等。教授希望我們向不同領域的同學身上學習,互相 Crossover,才能開闊視野。這課程亦給了我一些啟示,專長於一行只是基本功,但要多才多藝才能廣闊自己的創意空間,這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時代,多才多藝和跨界合作是非常重要,有助於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尤其對藝術家而言,我們更需要學習如何推廣自己和作品,如何與不同界別合作,及擁有商業及市場觸覺。 然而,轉型談可容易,它需要勇氣、創意和決心。對企業來說,轉型意味着打破舊有的營運模式,重塑競爭優勢。而對藝術家來說,則意味着要面對不確定性、批評和未知領域, 挑戰自己的舒適區,重建創意思維。轉型不一定會成功,過程中會面對許多的挑戰及失敗,亦要投放大量資源。但只要忠於自己的熱情,堅持不放棄,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在經驗中茁壯地成長,成為創作的養份,從中發現自己新的天賦和潛力,開拓新的職業道路,並取得更大的成功。以下是藝術界中幾個成功轉型的好例子: Banksy:一位匿名的街頭藝術家,最初是在公共空間創作塗鴉。隨着時間的推 移,他將自己的藝術轉化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其作品在拍賣會上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儘管他低調行事,卻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和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Marina Abramović:在其表演藝術生涯中,不斷轉變自己的藝術風格。她最初創作的表演作品常常令人感到強烈和不安,挑戰人體的極限。近年她轉為創作具有沉思和冥想性質的裝置藝術,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體驗她的藝術情感。 草間彌生:以其色彩繽紛、沉浸式的裝置藝術而聞名的日本藝術家。她不斷轉變自己的藝術風格,包括繪畫、雕塑、表演和時裝等多種媒介。她還利用自己的藝術來關注心理健康問題,並推動和平與愛的信息。 這些藝術家僅是成功轉型的幾個例子,他們不斷地發展個人平台和嘗試新想法,保持自己的活力和創造力,繼續創作有意義和具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姚俊傑(Joe Yiu) Creative Master Group創辦人、香港壁畫協會會長、香港藝術家及註冊室內設 計師,獲世界紀錄協會頒發「世界最大的3D立體地畫」世界紀錄、40驕子傑出設計大獎、十大傑出室內設計、香港智營設計大賞金獎及評審團大獎、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等等,亦接受傳媒訪問和參與電視台的室內設計節目。     [...]

商事動態

「破壞性」藝術品 搞事搞出驚人新價值

是的,在當今藝術市場上,當你自以為看透國際藝術市場上的趨勢時,卻愈是差不透當前正在發生的事,完全是意料之外,令你措手不及,比起《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公開教授張無忌打太極劍更加玄之又玄。 在當今藝術圈內,近日最玄的事,當然首推倫敦蘇富比於日前所舉行的一場晚間拍賣會,而焦點是由塗鴉藝術家Banksy所創作一幅名為《女孩與汽球》的畫。Banksy過去在街頭所創作的塗鴉畫已經舉世知名,有名氣又有影響力,自然惠及拍賣市場。原本這只是一件在每季拍賣都會發生的尋常事:新藝術家的冒起、創下新的拍賣紀錄云云,但因為Banksy素來喜歡惡搞,竟連向來嚴肅的拍賣亦沒放過。 事緣正當拍賣官為該幅《女孩與汽球》一搥定立,以104萬英鎊(連佣金)創下畫家個人紀錄之際,一直掛在牆上的作品突然傳來機械式的碎紙聲,原來該畫底部早已安裝了碎紙裝置,一等到拍賣成功,便啟動碎紙功能,幸而現場人員及時制止,但該畫的下半部已碎成了長條的紙狀。事後Banksy在IG上公布自己的「罪行」,坦言為防止自己的作品終有一日被拍賣,乃將碎紙裝置安裝在畫框內,於是就發展成今日的國際大新聞。作品受損,交易自然告吹,但那位成功競投的女士,仍願意以原成交價,亦即104萬英鎊購回作品,而藝術家更識趣將「新作」改名為《Love is in the bin》,蛻變成作。如此爆炸性的新聞,自然令作品價值迅速提高,據說目前已升值一倍,作價200萬英鎊,而且是三方受惠:拍賣行、藝術家及新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