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李繼雄:「地膽」辦地區盛事事半功倍

疫後經濟復甦不像預期,全面通關後,港人習慣北上消費,本港零售業及餐飲業叫苦連天。面對此境況,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繽紛式、盛事活動,由去年四月「開心香港」起,到九月的「香港夜繽紛」,再到今年推出的「18區日夜都繽紛」,無非希望能利用地區特色,吸引旅客,帶動熱鬧氣氛,推動香港經濟,鼓勵多些港人留港消費之餘,亦可以為本港旅遊推廣多一個賣點。 說到「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除了有不少迴響的廟街夜市之外,剛過去周末,利園協會和、灣仔區議會和灣仔民政事務署首次舉辦「流行共響節」,亦令筆者有深刻印象。活動地區範圍貫穿啓超道、恩平道及白沙道等三條街道,活動有豐富的本土元素,包括街頭理髮、紋身體驗及本土農業產品、手工品牌、小食等,啓超道更搖身一變成「街頭舞台」,有中西樂表演、本地流行音樂、霹靂舞等表演,活力澎湃,令人有新鮮感覺。今次活動相對近月一些盛事活動,题材新颖、地點適中丶更接地氣,難怪場內人頭湧湧,大人小朋友都樂在其中。 這些盛事活動,網上總有人抄作评論,今次就有以本地茶餐廳為主題的攤檔賣48元一個特式菠蘿包、30元一個特式蛋撻,網上即刻有人炒作。其實簡單一杯咖啡,在不同地方都賣不同價錢,始終質素有差別,難以直接比較,本土食物未必一定是平價,只要有特色,相信一定有定價能力。 銅鑼灣是匯聚了新舊、中西文化風貌的重點地區,最能了解其特色,自然是當地的持份者。今次「流行共響節」除了獲灣仔區議會及灣仔民政事務署支持外,更關鍵是獲當地地膽 — 利園協會的參與。眾所周知,銅鑼灣利園附近地區是希慎集團的核心業務所在地,多年來嘗試以「地方營造」的方式經營社區,即是以當區特色,包括歷史及文化等為原材料,塑造現有公共空間及當區人文景觀,他們在商場、辦公大樓,致力美化利園區的街道,又不時與地區團體、小贩商戶合作舉辦文化活動,營造了大量豐富具特色的社區活動,早前更成功舉辦「利園滑板節」等,協會既了解地區特點,同時又累積不少地區經驗,籌辦「地區盛事」自然事半功倍。 為帶動地區經濟,特區政府應多鼓勵由民間、商界、社群,由下而上發起的地區盛事,同時,亦應鼓勵地產發展商在經營其商場業務等項目時,嘗試以「地方營造」的方式經營社區,營造一個特色地區環境,將地區特色有效轉化為香港的旅遊資源,以協助推動香港的經濟旅遊發展。   撰文:李繼雄  前灣仔區議員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