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辦主任 丘卓恒 踏入發展關鍵年 今年三大項目動工上馬 四區進行規劃諮詢

專題

北都辦主任 丘卓恒 踏入發展關鍵年 今年三大項目動工上馬 四區進行規劃諮詢

特區政府重點規劃項目北部都會區,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也是促進香港與大灣區高質量經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北部都會區計劃涵蓋土地發展、房屋供應、交通基建、生態保育、產業發展,以及政府和社區設施等領域,規模巨大,特區政府多個政策局和部門均參與,而特區政府於去年建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負責統籌及協調等工作,北都辦主任丘卓恒形容,今年是計劃發展重要的一年,不少建造項目工程接連上馬,今年就洪水橋、新田科技城等三個項目申請撥款動工,並為四大區域包括流浮山規劃方式進行諮詢,涉及土地龐大,故存在巨大的挑戰。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丘卓恒去年2月出任北部都會區籌備辦公室主任。他表示,北都辦的日常主要職務,包括就推展北部都會區計劃擔當整體倡導及統籌角色;制定創新的規劃及土地政策與執行安排,以推動及支援新產業策略;加強與相關決策局和部門的協調工作,以適時在北部都會區推展房屋、交通及其他基建設施、生態保育、不同界別的產業發展,以及政府與公共設施建設等,達至全面整體的發展。 定位國際創科新城  成港未來房屋主要供應區 他續指,早前公布的行動綱領的願景和目標是把北部都會區發展成「國際創科新城」,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推動更佳的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當中包括開拓土地房屋。當局指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區內的新發展土地約3,000多公頃,當中不少於1,400公頃10年內可供發展,佔未來10年整體「熟地」供應約四成。「北都」新發展土地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是香港未來房屋供應重鎮。而全發展後,整個「北都」預計可容納250萬人口,約佔香港現有人口的三分一。 至於其他願景和目標,還包括產業導向、職住平衡、推動創科和其他產業,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提供約50萬個新工作職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特別是北部都會區內不同區域可與深圳各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基建先行,鐵路為骨幹;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保育生態,城鄉共融;建設多元藝文康體和青年設施;以及政府部門進駐,帶動發展等。 丘卓恒提及,今年將推出的北都重大項目,分別包括3個進入申請撥款及施工階段的新發展區,包括:1. 古洞北 / 粉嶺北餘下階段、2. 洪水橋 / 厦村第2期、3. 新田科技城;以及4個新區,包括:1. 流浮山、2. 新界北新市鎮、3. 牛潭尾,及4. 馬草壟(4區涉及逾1,700公頃土地),將會公布初步規劃構思並進行諮詢。 流浮山規劃公布  拓科技生態遊 至於4個進行土地用途諮詢的新區,將會由流浮山「打頭陣」,丘卓恒透露,該區位於洪水橋北面,作為洪水橋擴展區角色,產業定位則分別作為數碼科技,以及生態旅遊產業。 丘卓恒表示,是次發展規劃將有兩大主題,包括數碼科技樞紐及休閒生態旅遊,料將成為未來策略性跨境交通樞紐,與深圳前海及香港其他部分包括機場各核心商業區緊密相連。他說,流浮山作為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的擴展區,可增加產業及房屋用地供應,而位於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及流浮山可與前海合作區和南出區在金融、專業服務、物流服務等領域推動及深化高端經濟服務。 他又提到,洪水橋/厦村定位及發展為一個擁有2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的高端專業服務中心,以及一個擁有超過60公頃作物流發展用地的現代物流樞紐,其港深西部鐵路將於洪水橋、厦村及流浮山設站,快捷聯繫南山區及前海;策略性鐵路連接交椅洲人工島及港島西;屯馬線於洪水橋設站。 在休閒生態旅遊方面,丘卓恒表示,尖鼻咀擁有后海灣和鄰近拉姆薩爾濕地的自然景色,將會定位為動態的主題活動節點,如發展戶外歷奇樂園及露營地等,以吸引本地和海外旅客。而當中白泥以日落景色聞名,同時是紅樹林和豐富海洋生物的家園,則將會定位為靜態的生態旅遊節點,作生態度假村和農莊,容納與自然有關的活動等。 丘卓恒表示,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的有關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已於2020年展開,首批人口預計於2024年入伙;而第二期發展的工程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陸續展開,首批人口於2030年入伙;而流浮山屬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較後期的發展,下一階段的勘查研究將於本年上半年開展,並預計於約2030年展開建造工程。流浮山規劃發展局於本月初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 至於餘下的牛潭尾則有潛力發展高等教育,可以發展與科研有關的高等教育,推動「產、學、研」合作;而古洞北北面的馬草壟,則可作為支援河套港深科創園區的居住社區。 規模最大則為涉及1,500公頃的新界北新市鎮,特別在於擁有3個口岸,包括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他指出在這條件下,可以發展與口岸相關產業包括跨境金融、跨境醫療或口岸消費等,亦有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例如食品科技、環境工業、先進製造業。同時亦會在區內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一部分。 同時,北都基建亦有部分已經進入建設階段,包括今年動工的洪水橋站有望2030年通車,而北環線古洞站已經動工,預計2027年通車,整條北環綫則預計2034年完成。丘卓恒提及,北環線對北都發展發揮重大作用,除了服務途經的新田科技城及牛潭尾外,亦連接起東鐵線屯馬線形成一個環狀系統,對於整體運力及路綫彈性有相當大提升。 定期聯繫各界  走入社區 丘卓恒坦言,北部都市區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除統籌多個政府部門的工作外,同時,北都辦亦會與內地機構緊密和定期聯繫,加強合作,務求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城巿產生的協同效應和帶來的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推動公眾參與及加強與持份者溝通。 問及今年北都辦最大挑戰,丘卓恒指在於項目發展規模大,香港已有一段時間無發展新區,今年在相若時間推出數個重大項目,影響不同利益、原居民、棕地作業眾多,不是單純土地發展項目,需要不同政策支撑、跟不同部門建立及維持協作關係。 他舉例說,自《行動綱領》公布後,北都辦已馬不停蹄地頻繁接觸各界,包括政商界、專業界別、海內外企業、公用設施企業、非政府組織,內地不同單位,以及外國的政府代表等,介紹北部都會區的計劃和最新發展。至於公眾教育方面,他透露,中環展城館2樓展區最近翻新重開,增設互動展品,讓公眾了解北部都會區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新城」。 =============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

香港珠海學院開年見喜 獲最大單筆捐贈 申請增設研究生課程 打造最佳智慧校園

本港時事

香港珠海學院開年見喜 獲最大單筆捐贈 申請增設研究生課程 打造最佳智慧校園

香港珠海學院2024龍年開春即迎來開門紅,香港南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同時也是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林樹哲,慷慨捐贈港幣500萬元,以其母親蘇秀蓮之名於香港珠海學院成立「蘇秀蓮展覽廳」,藉以支持香港高等教育舉辦各類教育教學宣傳活動,並開放予政府、社區使用。 > 「蘇秀蓮展覽廳」命名典禮暨2024新春茶聚今日(23日)假香港珠海學院舉行,中聯辦協調部朱文部長、福建省統戰部李文慎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英國生物學會及香港科學會黃玉山院士、香港教育局李忠善副秘書長、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術評審及評核張蕙君總主任擔任主禮嘉賓。其他嘉賓包括中聯辦台務部肖洪副部長、中聯辦研究部李兵副部長、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暨中國工程院陳清泉院士、香港珠海學院校董兼校務委員會主席暨香港科學院徐立之院士、香港中華總商會袁武永遠榮譽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施清流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蔡毅會長等等,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林廣兆並率學院中高管理層連袂出席此次活動。 申請增設研究生課程,從招生數量走向學生質量 香港珠海學院校董兼常務副校長ZHANG Jane首先與在場嘉賓分享香港珠海學院2023年的傲人成績及2024年的展望。她指出,香港珠海學院成立77年來,已為香港和世界培養超過1.5萬名英才,目前設有14個本科課程、16個碩士課程,在校生數近2,000人。同時,為適應前沿學科建設規律,打造高質量學科體系,2023-24學年學院新增兩個授課型研究生課程。 身為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的一員,香港珠海學院展望未來,在香港致力科技化、成為中西文化橋樑的此時,香港珠海學院責無旁貸,希望能盡己之力通過教育、研究和推廣服務香港、服務大灣區。「2023年,我們成立了『黃廷方・信和一帶一路研究院』,設立了茶文化交流室,今日我們更有幸揭牌『蘇秀蓮展覽廳』。我們將心懷感恩、不負眾望、踐行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 展望2024年,學院希望能繼續在學生素質、教學品質、國際合作等方面達到提升及優化,朝向「可持續性」目標前進。希望繼續實現學生數穩定有序增長,同時致力從「招生數量」走向「學生素質」。同時,引進大灣區首個基於大模型技術的AI招生面試系統,極大提高效率的同時,持續增強招生透明度、公平性,以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也計劃申請並積極爭取新增不同專業領域研究生課程以及博士課程,力爭成為擁有博士點的香港私立高校。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為開闊學生全球視野,將與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在内的十餘所國際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同時,作為紐帶加强與福建、台灣地區高校的聯繫。另外,亦思考拓展、深化、多元化現有國際交流與培養合作,包括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合作環球傳播碩士課程等。 由於香港珠海學院現時學生人數將達2,000人,校舍可容納之人數即將飽和,學院在善用現有空間的同時也積極思考並爭取拓展新空間。她表示,「當務之急仍以最大化善用現有空間為主,在全力保障課室數量與授課需求的前提下,滿足教職員工辦公環境的改善需求,同時兼顧學院未來發展前景,持續優化、簡化、美化現有空間。學院也會瞄準北部都會區、粵港澳大灣區、福建省等地發展機會,更好的服務大灣區、服務閩港及兩岸三地交流。」 獲最大單筆金額捐款,蘇秀蓮展覽廳揭幕 在全場嘉賓的見證下,「蘇秀蓮展覽廳」命名典禮及揭幕儀式由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林廣兆先生、校董兼常務副校長ZHANG Jane代表學院接受由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保良局2021-2022年主席林潞陪同,林樹哲副主席捐贈的500萬元支票,林廣兆主席隨後回贈題字予林樹哲、ZHANG Jane贈送錦鯉擺設予林潞,場面熱鬧溫馨。 林廣兆主席在致謝辭時表示,「林副主席是香港工商界優秀實業家,多年來熱心公益,他主持的南益集團多年來,捐贈給祖國教育事業、公益設施、慈善賑災的各項善款,已超過人民幣5億元。在熱心公益之餘,對教育領域也貢獻良多。近年他擔任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非常關心及支持學院發展,並提供寶貴指導。如今,他為表示更大的支持,對學院作出重要捐贈,將學院教學樓地下大堂,以母親蘇秀蓮女士之名冠名『蘇秀蓮展覽廳』,他紀念先慈,懷緬母親竭盡心思之美德,值得我們學習。未來,在此將舉辦展覽、茶會、慶典儀式等更多具價值和意義的活動,以實踐學院使命,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切合社會所需。再次感謝林樹哲先生對學院的熱心支持,學院會掌握國家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機遇,與各界攜手合作,促進教育、研究和知識的發展,造福社會。」 [...]

吳旭茉:一帶一路凝聚 女性力量作貢獻

博客

吳旭茉:一帶一路凝聚 女性力量作貢獻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已經有超過150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覆蓋全球75%的人口。「一帶一路」不僅促進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維護世界穩定與安全打下基礎,而且對女性投入建設「一帶一路」指出明確方向,為沿線國家的文化和經濟等作出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範圍覆蓋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度洋沿岸、南美洲,以及大西洋地區等國家。這些沿線國家的文化、經濟、社會環境,以至宗教信仰各異,對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目標帶來不少挑戰,然而在彼此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又互為影響,共同進步。 從女性角度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女性地位不一,如何推動各國女性共同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筆者認為至關鍵之一在於教育,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可供其他國家借鏡。 教育提升女性社會地位 聯合國早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在1995年至2018年間,全球高等教育女性入學人數增加了3倍。然而,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差距在最近幾十年中只有微降。尤其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各個層面上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距。雖然女性在提升高等教育參與度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在這些領域中的女性從業人員位比仍屬少數。原因與勞動力市場中持續的兩性不平等密切相關。 不斷提升女性的教育水平,對凝聚女性力量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起到積極作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對拓展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領域的交流合作,充實和豐富「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文內涵,充分發揮婦女的作用均具有一定意義。例如中國與中東關係深入拓展。中國多年保持著沙特阿拉伯最大交易夥伴國地位,沙特阿拉伯近年積極提升女性權益,並開放旅遊業,容許遊客前往當地。當地人士指出,隨著國家開放,世界可以更了解阿拉伯文化。 今年初,中國僑聯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非洲國家人員的往來日益頻繁,非洲逐漸成為中國女性勞工移民的重要輸入地。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女工開始以獨立合同身分遷移到非洲。 中國女性到非洲打工過去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一帶一路」帶來多邊互利的環境下,促進了中非之間的互動。這種勞動力交流,不單為女性提供新的就業出路,亦意味著中非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互動,對提升地區和諧及友好關係貢獻良多。事實上,非洲國家需要外來勞動力正是「一帶一路」帶來的結果。蓋因非洲是「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重點地區之一,加速了中非之間的經貿頻繁合作與往來。 對外講好中國成功女性故事 除了女性勞動力的就業出路受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女性高管同樣得到更多商業機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三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是繼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議」之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重要全球倡議。「三大倡議」是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對引領新時代女性的全面發展提供不少機遇。 調查顯示,中國女性高管佔比達到32%,與世界水準持平。而中國女性廣泛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建設項目,以及在人文交流之中,對推動性別平等、女性賦權發揮到重要作用。中國可以藉此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女性交流合作,建立起長效溝通合作機制、共謀發展。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領導者之一,可以將中國婦女的成就和發展等寶貴經驗與其他國家展開交流。 越來越多的女性創業創新者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舞台上,這些力量將有力推動中國婦女與沿線國家婦女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也將助推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對外交流,實現共贏發展。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讓男性和女性都參與協商過程,可以獲得更多具有可持續性的結果,減少社區可能出現的衝突。中國有望在性別議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中國可以輸出「通過婦女賦權實現經濟繁榮的寶貴經驗」,從而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合作框架內享有平等的職業發展機會。 中國在推動性別平等上發揮帶頭作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獲得巨大的利益,提供更強大的人力資源;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未來女性人才。」   [...]

本港時事

高教界 林偉文:促加強陸生支援 助補充港人才庫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強調本港要搶人才,維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本港智庫107動力於日前(16日)舉行的午餐會上,大會邀請來香港高等教育協會會長林偉文作主講嘉賓,就「教育開放帶來『才』『財』兩旺的機遇」發表演說,他指出,政府在今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施「搶人才」措施,但在對留港升學的內地生所提供的支援及便利措施仍不夠完善,政府仍加強有關範疇的工作,吸引這些陸生能夠在香港落地生根,紓緩本港人才荒。 林偉文指出,今屆本港JUPAS大學聯招一共有39,523名考生申請,按年減少1,135人,是自2014年以來連續9年下跌,故此,為補充本港人才庫,及避免學位過剩問題,政府應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吸引來內地學生來港升讀大學。目前本港多間大學均設有內地生比例不多於10%的上限,此上限沿用多年, 現應進一步探討放寬的可行性。低出生率及移民潮令港生數目減少,內地生能獲來港升學的學額也同時降低,這不利香港整體發展。這批在港升學的內地生畢業生,已逐漸能適應香港生活,並有一定聽講粵語的能力,政府應提供適當支援,以鼓勵他們繼續留港發展,為港作出貢獻。   林偉文指出,由於香港政策的局限,不少港漂畢業生無法如願般留港發展,導致了勞動力白白流失。反觀內地一線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則給人才提供了更優惠的落戶及創業政策,值得借鑒。   林偉文並提出,中港教育事業中有不少商機和機遇,他指出,由於內地學生選擇來港升讀大學的人數愈來愈多,在內地開辦香港DSE課程的學校應運而生。他在五年前在深圳開辦一所提供DSE課程的學校,首年收生人數為19人,現在學生人數已上升至過百人,可見市場潛力之大。另外,出住房一直是這批港漂學生們的困難之處,由於他們沒有收入證明,故往往遇上苛刻的租房條件,因此私人學生宿舍業務具有極大的市場需求,是不可錯失的商機。   107動力每月均舉行午餐會「智圓雅聚」,讓本會會員及不同人士聚首,就本港經濟政策,熱門時事等互相交流。活動並會邀請不同財金精英、專家及學者,就特定主題作出分享。是次活動的協辦機構還包括堅策研究中心及香港高等教育協會。 香港高等教育協會會長林偉文就「教育開放帶來『才』『財』兩旺的機遇」發表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