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興:設計思維與循環經濟

博客

廖錦興:設計思維與循環經濟

現今,無論是就業職場又或創新創業方面,要成功都離不開設計思維。全球都聚焦於應對氣候變化,並關注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是大勢所趨。那麼,當設計思維遇上循環經濟時,將會有何影響? 筆者上周六出席專資青年追夢計劃舉辦的專題講座「設計思維與循環經濟」。講座由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Professor Eric Yim)主講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而興迅集團創辦人張益麟先生(Alan Cheung)則以「循環經濟:綜觀環球與微觀香港」為題,講解循環經濟最新發展。 「以人為本」之道訓練思維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給人印象是屬於設計範疇,但事實上設計思維是一種創意思考。它強調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式,從人(用家)的需求出發,為各種事物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在講座中,Eric講解設計與創意和創新的關係。創意是新想法的產生,可以是看待現有問題的新方法,也可以發現新機會的新方法。通過利用新興技術或市場變化展現出來,創意得以實現。創新是成功地運用新想法去改善經營模式,包括新產品、新服務、新的經營方式。而設計是將創意和創新聯繫起來,使新創意變成既實用又吸引的產品或服務,從而改善用家或消費者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World Economic Forum表示未來領袖需具備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逆境處理能力、創造力、人事管理能力、協作力等五種特質,都離不開設計思維的因素。 Alan在介紹循環經濟時指出,循環經濟是藉着共享、租賃、再用、修理、翻新及循環再造現有物料和產品,盡可能延伸其可使用時間,以減低氣候變化的影響。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亦定義循環經濟為「以昨天的成本,善用今天的成果,再造明天資源。」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企業可通過四種方法設計與創新、生產過程優化、產品使用和維護、回收和再利用,以提升企業社會價值。 香港政府在推動減排方面亦不遺餘力。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計劃下,香港將逐步減少碳排放,預計到2030年,絕對碳排放量將低於2005年水平約26-36%。由於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嚴重,世界需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到碳中和,才能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度。 「創造共享價值」之效益 在循環經濟上,設計思維應用能大派用場,涵蓋能源、廢物處理、交通運輸、建築物能源效益、消費與生活模式等都可以發揮作用。例如,政府推出「綠綠賞」(Greens)智能積分卡,鼓勵市民實踐減廢回收,讓綠色生活紮根社區;「再皂福」(Soap Cycling)計劃是透過回收及轉贈肥皂幫助社會自強,促進個人衛生及保護環境的循環經濟項目;惜食堂(Food Angel)是小寶慈善基金首個食物回收及援助計劃;GreenPrice是一家致力於減少食品浪費的香港創新企業;Invisible利用源頭減廢的方法發明出由水溶性及可生物降解物料所造的環保袋。 值得一提,香港企業由過去參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及至現在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提升了貢獻社會的發展層次。創造共享價值是明智的策略思維,提出這種思維的商界領袖,均志在為股東締造可持續價值,而懂得如何與社會溝通和進行社會投資,可為業務帶來長遠的成功。而工商界亦善用科技和創新的方法為環保出分。如屈臣氏蒸餾水及可口可樂推出用100%再生塑料設計膠樽,減少浪費塑料,同時易撕招紙設計更方便,循環再造。 時至今日,不論企業的規模大小,都得考慮在其營運中納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的元素。這不僅是城市甚至國家的進步和文明的指標,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香港的企業內部都會有恆常的慈善活動、以履行社會責任及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創造共享價值等項目。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房屋政策與《香港2030+》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香港設計中心成立二十周年 推出全新設計知識數碼平台bodw+

香港設計中心於2001年成立,二十年來致力推動香港社會更廣泛和具策略性地運用設計及設計思維,同時培育更多本地設計企業,以繁榮業界,奠定香港在亞洲以至國際設計領域的龍頭地位。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以下簡稱「創意香港」)贊助及支持,中心多年來推出多項標誌性的項目,包括亞洲年度設計盛事「設計營商周」(BODW)及「設計智識周」(KODW),讓全球設計業界以至公眾能掌握最新設計資訊與趨勢,推動跨界別交流和協作;設立廣受肯定的年度設計獎項「DFA設計獎」,表揚傑出設計領袖和在亞洲區內具影響力的優秀設計項目,及嘉許香港的青年設計才俊;成立「設計知識學院」(IDK)、人才培育計劃如「設計創業培育計劃」(DIP)及「時裝創業培育計劃」(FIP),以推行設計思維培訓及扶持初創設計企業;另舉辦「BODW城區活動」及「設計光譜」等項目,讓大眾能體驗及學習欣賞設計的價值。 為隆重其事,香港設計中心將於今年推出一系列二十周年慶祝活動,包括5月底舉行的「DFA設計獎展覽:創新設計 重塑時代」,展示2021年度DFA設計獎的五項大獎共近200個得獎單位的設計;7月將正式推出的全新設計知識數碼網站bodw+,緊貼具開創性的設計趨勢、為大家帶來最新設計資訊,包括設計營商周等旗艦節目轉播、創意領袖和新興人才訪問等,目標是成為亞洲領先的線上設計知識平台;「設計光譜」將於11月舉行展覽以祝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彰顯過去二十五年來本地設計力量的創意發展;今年「BODW城區活動」亦以「二十而立:深思‧煥然‧一新」為主題,將在11至12月夥拍香港多個創意社群於全港各區舉辦社區活動,啟發創意交流;以及Fashion Asia Hong Kong 將在12月舉行以「元宇宙」為焦點的時尚展覽與年度論壇等。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表示,香港設計中心過去二十年來致力推動與弘揚香港設計,創立不同平台讓本地以至亞洲同業互相交流,表彰優秀設計,同時鼓勵年輕設計師發揮創意,傳承行業薪火。今年香港設計中心慶祝成立二十周年,正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繼往開來,香港設計中心將秉持初心,致力搭建設計與社會交流的堅實橋樑,與大家攜手構建可持續社區,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地位。 香港設計中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下,將會於2024年落戶深水埗,為香港建立一個嶄新的設計及時裝基地,並與業界攜手邁進未來。 另外,香港設計中心將於5月21日至29日,在荃灣南豐紗廠紗廠坊舉行「DFA設計獎展覽:創新設計 重塑時代」,為二十周年打開頭炮,介紹五個不同設計獎項,包括:「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DFA設計領袖獎」、「DFA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近200個2021年的得獎單位及項目,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創意無限。 [...]

名人系列

設計界就是一座金字塔 | 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黃偉祖專訪

新人上場,往往只得兩條路,不是蕭規曹隨,就是勇闖新天,而黃偉祖(Joseph)應該是第三種。 根據香港設計中心的新聞稿:「黃偉祖是一位設計師、研究學者及教育家,擁逾20年的設計學科教育經驗,加入HKDC前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副院長及香港職業訓練局設計學科副學術總監,更於2014年獲頒栢克萊國際院士奬。」 由此看來,出身世界一流大學,從事建築設計的黃偉祖,應該不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極速蓋一座設計界的通天塔吧。那麼到底剛履新,黃偉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撰文:葉志強        攝影: 張展銳   設計在香港,永遠達不到大眾理想的那條線,尤其與其他冒起中的亞洲城市相比。到底是條線定得太高,還是我們要求太低?是誤會或是彼此欠缺默契?   「Joe(同事對黃偉祖的簡稱)在咖啡機貼了一張便條,問我們最喜歡喝什麼口味的咖啡,再默默的添置。」一位同事如是說。 「我們早上一起在公司看奧運直播,為香港運動員打氣。當何詩蓓奪得銀牌,每個同事都非常興奮。」另一位同事如是說。 以上的對白並沒有經過「設計」。香港設計中心位於荃灣南豐紗廠的辦公室充滿不同聲音。聲音是多元而躍動的。   設計源自溝通   [...]

創業家

New Office Works 建築設計師創業尋夢

近年來,文化及創意產業被視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隨著文化設施相繼落成,再加上不同的大型設計活動,讓本地大眾及海外人士有更多機會接觸本土設計,令香港設計逐邁向國際化,近年本港湧現了不少年輕設計師,除創造具特色的設計,亦敢於創業;兩位土生土長的港人謝怡邦(Paul )、丁慧中(Evelyn ),畢業後在國際知名建築師樓工作多年,心中想創造屬於自己的建築風格,遂回流本港自立門戶,期望把自家設計發揚光大。 年輕建築及室內設計師(左起):丁慧中(Evelyn)、謝怡邦(Paul )。   謝丁兩人於2014年創立了New Office Works。Paul於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修讀建築,畢業後到北京加入馬岩松的MAD建築事務所,最難忘是參與哈爾濱歌劇院的參賽作品,沒想到最終被選中並進行興建,Paul領略到心中建築願景是有機會實現的,及後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唸建築碩士,畢業後在OMA、SOM工作,之後加入聞名中外的David Adjaye建築事務所,一做便五年時間;Paul表示,在MAD工作時認識Evelyn,二人工餘開始不同的建築構想,更參加多個建築設計比賽,一次參加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建築比賽,構思創意更是天馬行空。「我們幻想每部汽車像水滴一樣,大橋就像河流,每部汽車經過都被膠囊包裹着,像一個個汽泡沉沒在大海中。」Paul說。 至於Evelyn,她在哥倫比亞大學修讀建築,加入MAD後,回到美國麻省理工唸建築碩士,相對哥大的理論派,麻省理工更重視結構、物料與技術的鑽研,而Evelyn本身喜愛寫作,認為建築亦應有說故事的功能,畢業後到倫敦規模較小的建築樓工作,一手包辦大屋的建築設計一切事宜,又是另一番的工作體驗。 Paul與Evelyn坦言,加入建築事務所發現事業發展不似預期,大部分都是滿足上司的要求,個人創意發揮空間不大,一直以來都醞釀創業的念頭,希望實現自己的建築夢。 西九Growing Up展亭  展示本土設計特色 [...]

商事動態

設計「智」識周6月登場 雲集世界級主講嘉賓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設計「智」識周(KODW),將於6月17日至21日一連五日盛舉行。延續去年KODW深受業界與公眾關注的「設計宜居生活」概念,本年度主題為「智用設計.數造未來」,展示人性化的設計如何擔當「數碼科技」與「人類」之間的橋樑,並配合香港特區政府致力將香港建構成世界領先智慧城市的願景,探索未來設計與城市發展的新路向。   世界級嘉賓登場,引發各界討論 通過3場主題論壇、7個互動工作坊、1場設計及創新領袖論壇及1場以公共服務創新為題的圓桌會議,KODW連繫全球相關領域的專家、決策者、行業領袖及先導者,透過知識共享平台集思廣益,引發社會各界持份者的討論及思考。 屆時,來自4大洲、近10個城市的國際級知名行業專家及商界領袖將雲集香港,探討智取未來生活的三大基石「宜居智慧城巿」、「未來零售與營商」及「數碼醫療與健康」。主講嘉賓包括:曾主理Google內部名為「Area 120」的新創公司培育中心、負責研究及發展創新城市系統、來自The We Company(前身為WeWork)的Di-Ann Eisnor;來自荷蘭、設計「全球最具智慧社區」Brainport Smart District的UNStudio/ UNSense創作團隊成員Ren Yee;IKEA旗下、探究未來生活可能性及解決方案的工作室SPACE10 的數碼設計師 Tom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