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廖錦興: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

「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裡萬重門」,這一段出自一首有關紫禁城的七律詩詞,無疑是盡顯北京故宮昔日繁華景象。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這座超過6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接待近2,000萬海內外遊客人次,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古蹟之一。筆者對中國歷史十分著迷,曾親到西安看兵馬俑、華清池,河南省的洛陽博物館看千年歷史珍藏。而去年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盛世聚首天寶芳華:圓明園獸首暨文物展」展出牛、虎、豬及猴四獸首銅像,更是難能可貴。 早些年,香港獲中央支持建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並於2022年對外開放,同年7月共展出914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物,其中包括有166件國家一級文物,讓香港人不用長途跋涉到千里的北京,便可近距離看到珍貴歷史文物。 對於喜愛中國歷史的香港年輕人而言,過去都把握暑期長假到內地古都遊覽歷史古蹟,而沉浸式歷史文化深度遊更是成為近年熱門選擇。而香港故宮去年首辦「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計劃),以本地大專院校學生及中學為對象,透過一系列學習及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物及博物館專業的認識和興趣,目的為香港培育未來文化藝術及博物館專業人才。 該計劃吸引不少熱衷於中國文化、藝術及歷史,並有志投身文化藝術的青少年,甄選準則方面包括學習態度、團體精神、表達能力、創新思維及語文能力。在眾多報名參加者中經過嚴格的甄選,最後只有108位學員經過九個月培訓成為「首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中的學習活動包括故宮文化等專題系列講座、創意藝術活動、文物修復工作坊、實地考察、博物館導賞講解培訓等,學生更有機會參與實習活動,以導賞員的身份運用在計劃活動中所學的知識及技能,籌劃教育活動。 筆者在東區青年領袖訓練計劃中,也認識其中一位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她是就讀蘇浙公學及「第八屆東區青藤計劃」畢業學員陳靖霖(Janice),高中時期品學兼優且口齒伶俐的Janice為參觀香港故宮的嘉賓,包括東區民政事務專員及政府高級官員作導賞。而對文物修復頗有興趣的Janice稱,完成計劃後有莫大的滿足感。她更表示,假如有機會獲選參與北京中華文化交流之旅,將會對瓷器和對相關項目進行作深入探討,期望把經驗和知識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對中華文化歷史產生興趣。 本周開始香港故宮展出近200件北京圓明園珍貴文物,其中立體建築模型「燙樣」首度來港展出。其中一項展出燙樣 ——「萬方安和殿」是雍正皇帝常用寢宮的建築模型,其主體建築平面是象徵神聖與吉祥的佛教符號,還有「乾隆帝元宵行樂圖」,展現宮廷在元宵節前後放煙火及賞燈等場景。如此機會實屬難得,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暑期實習與師徒關係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大華銀行「藝·坊」成本港慈善團體 葉楊詩明:傳承中國水墨藝術

大華銀行日前宣布「藝.坊」已正式註冊成為香港慈善團體。大華銀行「藝.坊」董事、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表示,未來「藝.坊」會以「心繫藝術 水墨傳善」為信念,以藝術連繫社區,觸動人心,致力讓更廣大的公眾接觸中國水墨藝術,將這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遺產融入社區。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表示,未來「藝.坊」會以「心繫藝術 水墨傳善」為信念,以藝術連繫社區。 大華銀行日前宣布「藝.坊」已正式註冊成為香港慈善團體,並進行啟禮儀式。 大華銀行「藝·坊」日前(15日)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第二屆「水墨藝術節」等活動,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展出「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展,展期至本月31日(19日除外)。其他重點活動包括互動水墨藝術體驗、沉浸式水墨動畫投影、專題講座、期間限定音樂表演和水墨藝術工作坊等,推動中國水墨藝術傳承。 葉楊詩明表示,大華銀行「藝.坊」積極履行大華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推廣藝術、培育人才和促進教育(尤其是兒童),務求於社區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大華銀行「藝.坊」成為慈善團體後,會接受來自企業和個人的募捐贊助,所籌得的善款將用於支持大華銀行「藝·坊」的藝術活動和發展項目。她透露,自2015年起,大華銀行「藝.坊」透過藝術己接觸超過26萬人,推動地區藝術發展。 推動普及藝術教育 培育人才 大華銀行日前宣佈,大華銀行「藝.坊」已正式註冊成為香港慈善團體。談及大華銀行「藝.坊」未來工作,葉楊詩明表示,「藝.坊」不會單單只利用金錢去冠名贊助藝術家或其活動,而是會主動與藝術家共同合作/策劃合作項目,同時亦表明在不會干預藝術家觀點或想法下, 共同促進藝術傳承。而大華銀行「藝.坊」透過精心策劃的藝術項目,旨在傳承中國水墨藝術,延續其跨時代的魅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她續指,透過水墨藝術工作坊,提供學習平台和資源,讓對水墨有不同程度認識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接觸中國水墨藝術。「水墨在民間」的計劃更特別為中小學校提供水墨藝術課程,推動普及藝術教育。 另一方面,大華銀行「藝.坊」支持藝術人才,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透過「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We+1實習及師友計劃」以及「一日藝術家」等項目,為年輕藝術家提供平台,讓他們盡情探索,實現藝術抱負。 葉楊詩明表示,大華銀行來自新加坡,在東盟藝術界貢獻良多,自1970年代起開始收藏新加坡藝術家的作品,以支持當地藝術發展。時至今天,大華銀行藝術收藏系列已超過2,600件。40年以來,大華銀行致力在東南亞國家推動藝術及培育人材,該行透過「大華銀行年度繪畫比賽」等長期藝術項目,促進大中華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她指未來大華銀行「藝.坊」將致力促進大中華和東盟之間的文化對話,提升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期望發揮積極作用。 葉楊詩明稱,將透過大華銀行「藝.坊」這個平台, [...]

可持續發展

第二屆水墨藝術節 推動水墨藝術融合時代發展連繫社區

為弘揚和傳承中國水墨藝術,大華銀行「藝‧坊」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度攜手呈獻水墨藝術節,今年的水墨藝術節訂於12月16日至31日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透過一系列與中國水墨有關的節目和活動,讓觀眾體驗優秀而精彩的中華文化。 大華銀行「藝‧坊」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度攜手呈獻水墨藝術節,展現雙方致力弘揚和傳承中國水墨藝術的共同願景。(左起: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 水墨藝術節的節目精彩豐富,當中包括「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展、互動水墨藝術體驗、沉浸式水墨動畫投影、專題講座及座談會、期間限定音樂表演、水墨藝術工作坊和探訪藝術家工作室。這些活動旨在讓公眾參與和感受水墨藝術靈活多變的特質。 是次合作充分體現大華銀行「藝‧坊」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培養本地藝術人才,以及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雙方在弘揚中華文化和水墨藝術方面不遺餘力,期望有助提升香港的文化底蘊和世界認可的地位,同時亦配合特區政府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表示:「我們很榮幸連續兩年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舉辦水墨藝術節。是次合作除了展示中國水墨藝術博大精深之美,更重要的是探索這個傳統藝術媒界的創作潛力,同時培育下一代藝術人才。作為亞洲領先的藝術支持機構,大華銀行一直致力激發靈感、追求超卓藝術,並讓這份支持藝術的決心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透過水墨藝術節,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讓水墨藝術的永恆魅力融合持代發展,同時透過藝術連繫社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再度與大華銀行的合作水墨藝術節,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公眾以及中外旅客欣賞和了解中國傳統水墨的藝術精髓,充分印證了該館致力於促進文化交流和推廣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特別是加深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藝術的認識及興趣。 2023年水墨藝術節重點活動 水墨藝術節將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舉行,入場費全免,歡迎公眾參與。觀眾可欣賞「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展覽,展出的作品涵蓋抽象以至山水風景或具象類別,創作技法多元,展現豐富而深遠的意境;部份作品同時配以擴增實境(AR)技術展示,增添互動體驗樂趣。觀眾亦可在「墨影劇場」欣賞沉浸式水墨動畫投影,感受水墨藝術帶來的精彩視覺享受。 是次水墨藝術節將科技巧妙地融入藝術,提供多種別出心裁的互動體驗,加深觀眾對水墨藝術的欣賞。是次焦點活動之一——「墨幻遊蹤」互動水墨體驗區,將展示三組引人入勝的互動藝術裝置。 藝術家張瀚謙 (h0nh1m)創作的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湫漻冊》 由香港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 (h0nh1m)創作的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湫漻冊》,是張氏創作的《書》系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湫漻冊》這是一本記載清静無聲之書,它以彷似墨的水滴痕跡組成,歡迎觀眾輸入文字內容,內容將轉化成摩斯密碼呈現出來。 另一焦點是互動數碼裝置《辭海》,其創作靈感源自「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觀眾可透過與裝置的互動,從中探索得獎作品的命名與當代水墨畫的關聯和意義,同時讓觀者感受「文字」如何能夠引發想像並重新詮釋水墨藝術,讓觀眾以一種嶄新方式與藝術品互動。 此外,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Hidy [...]

廖錦興博士:多元音樂藝術 共冶一爐

博客

廖錦興:多元音樂藝術 共冶一爐

五月份是個熱鬧的月份。經歷了四月年輕人「扮鬼扮馬」的復活節及內地旅客報復式外遊的五一勞動長假期,五月中又再回到工作崗位。在兩週內,筆者有幸欣賞了五場不同的本地表演,分別是香港中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的《四象和合》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聲音導航》、香港電台在紅磡體育館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香港演藝製作中心在尖沙咀星光大道的「我們風華正茂星光薈大型文藝表演」及香港管弦樂團在中環大會堂的「港樂X王菀之The Missing Something」音樂會。 中西文化匯聚 環保創新 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都會,這個細小的城市讓人能夠享受多種不同種類的音樂表演,而且表演者都展現出熱情澎湃和超高水平,實在難得。除了歷史因素之外,政府的支持和來自國內外的藝術人才亦使這音樂之都生色不少。香港不僅擁有多元的藝術表演,還在中樂樂器上應用環保創新技術。香港中樂團創造了一系列的環保胡琴(環保高胡、環保中胡、環保二胡、環保低音革胡、環保革胡)。第一代環保胡琴研發由2005年開始,2009年整體完成。2014年完成第二代,2019年進入第三代。至今已演出近1,500場。三代環保胡琴研發之目的是為配合藝術總監的整體發展佈局。通過樂器功能的改良,擴展樂曲表現力及提高演奏水準。香港中樂團環保胡琴不僅順應當前環保物料的趨勢,更能改善樂器的品質,使中樂藝術家能在不同環節境下都能充份發揮樂器的功能,演奏出悅耳動聽的音樂。 香港中樂團的「四象和合」 在上述音樂會中,筆者對香港中樂團的《四象和合》及香港管弦樂團的「港樂x王菀之the missing something 音樂會」演出印象深刻。《四象和合》音樂會原定於去年中公演,但由於當時疫情嚴重,而推遲至今才正式演出。據漢典的詞語解釋,「和合四象」是氣功術語,指在進行氣功鍛鍊時,要求眼、耳、鼻、舌處於一種特定狀態。當中的「和合」與「四象」非並列關係,而是「和合」作動詞,將「四象」和合為一之意。而香港中樂團的敲擊首席陸健斌先生利用小軍鼓、雲鑼、定音鼓等敲擊樂器獨奏,並配上大阮和吹打樂器合奏,展現出敲擊所需的專注和力量,盡顯《四象和合》的狀態。除了在敲擊樂造詣深厚外,陸健斌先生還是個畫作高手,本次演出的場刊封面設計亦是出自他的手筆。 「港樂x王菀之音樂會」 由香港管弦樂團演繹王菀之(Ivana)全新編寫的管弦樂作品讓人印象深刻。音樂會名為《我不肯定咖啡要配甚麼:冰島、那個鋼琴,還是你的畫像?》(The Missing Something [...]

時尚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別展覽 —— 「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開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於日前為全新特別展覽「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揭幕。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策劃主辦,並由卡地亞支持,為全球首個以女性在卡地亞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與影響為主題的特別展覽。展覽展出約300件卡地亞藝術珍品,包括從19世紀至今的珠寶、鐘錶、珍寶、配飾及文獻,將於今年4月14日至8月14日開放予公眾參觀。 展覽開幕典禮於昨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主禮嘉賓包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Pierre  Rainero、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杜麗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卡地亞北亞洲區域行政總裁陸慧全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展覽帶領觀眾穿梭歷史上多位重要女性與珠寶配飾之間的動人故事,探索由古至今女性審美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們希望能夠啟發觀眾在欣賞這些珍寶藝術的同時,了解它們背後中西交融的故事,以及女性的創造力和歷史。」卡地亞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思禮樂表示:「是次『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展覽開展了一次探索之旅,讓大家全面了解女性以至人類的本質、狀態和夢想。 「百樣玲瓏」展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後推出的第三個特別展覽,追溯女性與珠寶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著重呈現中國藝術對卡地亞珠寶在設計風格、圖案、選材與工藝方面的啟發。通過展示各種跨越近200年的珍品,「百樣玲瓏」展讓觀眾認識女性在卡地亞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當中數件珍品更體現出中國美學對世界女性生活方式和時尚的深遠影響。 展覽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王室與貴族女性:優雅與名望」展示王室及貴族女性在19世紀卡地亞發展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單元「女性新姿:打破傳統」介紹卡地亞珠寶設計在女性解放潮流的背景下創作的新風格珠寶,其中一大亮點是徹底改變了現代和當代珠寶設計的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貞.杜桑(1887 – 1976年)的故事;第三單元「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探索中國和世界藝術如何激發卡地亞的創作靈感,以滿足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求;最後一個單元「非凡女性:璀璨新傳奇」則聚焦卡地亞珠寶與現代女性之間的密切關係,展出的珍品來自多位舉足輕重女性的珍藏,包括摩納哥王妃嘉麗絲.姬莉(1929 – 1982年)、著名演員伊莉莎白.泰萊(1932–2011年)、劉嘉玲與林青霞,以及企業家何超瓊等。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推動世界文明之間的對話為立館使命,卡地亞典藏凝聚了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時見證社會時尚潮流的變遷,此展覽彰顯了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在過去30多年,卡地亞典藏曾在逾30間世界上享負盛名的文化機構展出。卡地亞亦在過去十多年間與故宮博物院緊密合作,包括於2009年和2019年合辦兩個專題展覽;雙方更合作修復了故宮博物院數件鐘錶藏品。為配合「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開幕,博物館亦將推出講座、音樂表演、電影放映及工作坊等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作為香港故宮講座系列的一部分,博物館及國際專家將分享他們對卡地亞典藏的最新研究,以及中國美學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全球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