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陳國民:引「香港品牌名冊」 逾200本地原創品牌列入資料庫

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於日前(6日)舉行年度會員大會,主席陳國民在會上回顧該局過去一年的工作。陳表示,品牌局引入的「香港品牌名冊」登記制度,透露至今逾200個本地原創品牌進行身份認定,該局透露未來正探索一套適合香港企業的「ESG執行實務類別」指南,並協助廠商會發起「ESG+約章」計劃,鼓勵業界、特別是中小企,確立以可持續發展。   品牌局主席陳國民表示,在過去一年,内外經濟形勢波動,新冠疫情仍揮之不去,年初本港更爆發嚴峻的第五波疫情。所幸的是,即使面對劇烈的市況波動和經濟逆境,本港業界仍展現出強大的韌力和靈活性,一方面積極推動業務重回正軌,同時透過發掘新的市場機遇、引進新的科技和商業模式,開闢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更令人鼓舞的是,許多本地企業在努力抗疫和克服短期經營困難的同時,亦未有放慢品牌創建的步伐,甚至投入更大的熱誠,打造『品牌競爭力』。」陳國民指,品牌局引入的「香港品牌名冊」登記制度得到業界的熱烈迴響,在短短一年多,就吸引超過200個本地原創品牌進行身份認定,以及上載資料於網上中央資料庫,展現出「真.正.香港品牌」精神。   另一方面,在疫情影響下,陳國民表示,疫情促使人們反思人與自然、經濟與生態、發展與保育之間的關係,更催化了企業將可持續發展思維和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理念納入經營決策之中。因此,品牌局一方面透過舉辦研討會、培訓項目以及屬下「中小企品牌群策營」的分享活動,向業界推廣ESG的理論與最佳實踐,同時亦修訂了「品牌選舉」和「香港名牌標識(TOP嘜)計劃」的審核機制,將「環保及社會責任」標準擴充為「環保、社會責任與企業管治」,以確保這項品牌發展的「標杆」基凖能與時俱進。   而在此基礎上,品牌局正探索一套適合香港企業的「ESG執行實務類別」指南,並協助廠商會發起「ESG+約章」計劃,鼓勵業界、特別是中小企,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經營方針。   陳國民續指,國家正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是香港企業融入國家「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更為香港品牌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品牌局近年積極倡導共建「品牌大灣區」的願景,呼籲業界依託「香港品牌」優勢深耕區域市場,並引領大灣區的品牌創建與品牌合作,帶動區域的高品質發展。   同時,品牌局亦身體力行,在「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大灣區消費市場的研究,例如今年初發表了《「大灣區品牌制勝謀略」企業案例研究報告》,為港企在制訂品牌發展策略提供具啟發性的建議。現時品牌局正密鑼緊鼓地籌備重啟「香港.進.品牌大灣區」項目其他活動,爭取在通關條件許可時盡快赴廣州、澳門等城市舉辦大型品牌產品展示。品牌局亦積極聯同內地合作機構推行公益直播活動,藉此協助港企應用新興電子商務模式,加快進軍大灣區零售市場。         [...]

商事動態

陳國民:品牌局拓灣區機遇 深耕區域市場

香港品牌發展局日前舉行年度會員大會,主席陳國民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港企疫後振翅起飛的重要跑道,呼籲大家應依託香港品牌,深耕區域市場,共建品牌大灣區。 陳國民在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時,指疫情衝擊浪接浪,幸好本港經濟自去年下半年漸見好轉,許多本地企業在經濟逆境下加緊強化綫上服務,提升品牌競爭力。品牌局和廠商會在合辦的2020年「品牌選舉」過程中雖遇上困難,但參與的品牌質素仍保持高水準,而獲獎品牌數目更處歷史高位。 疫情催化了數碼經濟發展,品牌局一方面透過舉辦培訓課程和提供相關資訊,協助業界提升數碼化營運管理的關鍵技能;另方面則定期舉辦網絡研討會、工作坊和網上交流活動,在綫上綫下推廣數碼轉型概念和實踐。 陳國民強調,大灣區為香港品牌的發展提供巨大機遇和更廣闊空間;參與灣區建設無疑是港企疫後振翅起飛的最重要跑道。品牌局近年積極倡導共建「品牌大灣區」的願景,強調港企應依託「香港品牌」優勢,深耕區域市場,並引領大灣區的品牌創建與品牌合作,促進區域的高品質發展。 推「香港品牌名冊」 品牌局更在「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的資助下,推行「香港.進.品牌大灣區」系列活動,透過多站式的推廣,為香港品牌進軍大灣區市場提供支援,亦正式推出了首個「香港品牌」身份的認定系統和網上中央資料庫—「香港品牌名冊」,為提升香港品牌的集體形象和加強對品牌公共資產的保護構築新基建。 展望品牌局未來的發展,陳國民指,局方已於今年年初完成理事會的換屆工作,並設立了多個委員會負責品牌評審、認證、推廣與國際事務、策略發展、財務等方面的事務,以配合品牌局未來的三大工作方向,包括:推動業界拓展大灣區市場,協助中小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以及推廣香港品牌的集體形象。 [...]

企業策略

品牌局廠商會調查:香港品牌在大灣區優勢仍在

隨着內地消費市場蓬勃發展,香港品牌愈來愈重視開拓內地市場,有調查指大灣區市民來港購物的意慾有下跌跡象。品牌局及廠商會早前已委託法國里昂商學院陸定光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在大灣區內地9城市和澳門進行「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態度及購買行為調查報告」,研究發現有51%受訪大灣區市民較喜歡在本地城市購買香港品牌,建議港商應積極在大灣區投資設立實體店以及改善網購和配送設施,並加強於社交媒體上的宣傳力度。   調查於去年7月至10月期間在大灣區內地9市和澳門進行,以面對面問卷的形式訪問了逾1,700名大灣區城市的消費者,探討大灣區居民的消費形態和變化趨勢。 調查顯示,很多大灣區市民喜歡來港消費,但近年來港購物的意欲有下跌跡象,反而喜歡在本地城市購買香港產品,故港商應積極在大灣區投資設立實體店,以及改善網購和配送設施,並加強於社交媒體上的宣傳力度。 特別在新冠疫情下,尤其喜歡在淘寶、京東、天貓等平台搜索產品/服務資訊和下單購物。在線上消費時,產品質量仍是影響購買決定的最重要因素,但大灣區消費者亦愈來愈重視購物的方便性、配送服務以及個性化的消費體驗。調查亦發現,不同城市、年齡的灣區消費者在購買行為的差異性,主要見於品牌導向(重視品牌因素),和休閒及娛樂傾向(重視零售場所的氣氛、服務及體驗)上。 55%人願付較高價格購港產品 此外,逾55%受訪者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以5%-10%的溢價為主)購買香港品牌,可見港商在定價方面有較大的操作空間。然而,若與品牌局過往在其他省市的消費調查相比,大灣區消費者對香港品牌優勢的認同程度,以及付出溢價的意願均有所降低。 在眾多香港品牌當中,以周大福、周生生、屈臣氏、維他奶和美心五大品牌於大灣區的認知度最高。但同時,一些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整體認知度和辨識度較為不足;部分受訪者將某些國際大品牌誤認為是香港品牌,有些更將香港品牌與其他名稱相似的內地品牌混淆。 研究建議,港商應加緊認識「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消費者,引入新零售技巧,加強顧客體驗管理,而特區政府可倡導以「品牌大灣區」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的願景,凸顯本港在大灣區品牌經濟建設中的特殊角色與作用,為香港、「香港品牌」的正面形象注入新的元素。 設電子名冊 助提升港品牌認受 為提升香港品牌在大灣區的辨識度,品牌局推出了電子「香港品牌名冊」(Brand HKiD),透過一套由具權威、第三方的香港身份認證標準,建立香港原創品牌的登記/註冊和網上公示系統(id.hkbrandhk. org),讓內地消費者能夠更便捷地識別香港的優質品牌。 香港中華廠商會常務副會長兼「香港品牌名冊」督導委員會主席盧金榮表示,品牌局目前已為首批130多個本地品牌辦理登記,並上載了其資料供公眾免費查閱,期望藉此打造香港原創品牌的中央資料庫,以提升香港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受性和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