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婉華:守住財富降低投資理財風險

博客

庾婉華:守住財富降低投資理財風險

周三(21日)美聯儲會議紀周顯示,官員們對首次降息時間持審慎態度,多數官員並不急於減息,提前降息的預期降溫,但美股持續強勢。周三道指收漲 0.13%,納指跌0.32%,標普 500 指數漲 0.13%。     全球主要股指在勇創歷史新高,但A股去年底今年初暫時表現弱勢,導致內地一種名爲「雪球」的投資產品「爆倉」,據傳內地不少名人明星都損手。「雪球」産品的本質與當年令全球投資者損手爛脚的累計期權(Accumulator),以及台灣近年的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背後理念,跟投資銀行叻人們發明的對賭安排有異曲同工,機制上若市況出現極端情况,投資客戶很可能會本金全無甚至「輸突」,而被銀行追討欠款。 由於該類產品一般為專業投資者級別或高投資風險的投資產品,其後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再向客戶銷售或建議客戶作任何投資。由於認知、訊息及時間的偏差,投資者往往在資訊收集及風險評估上多少會處於平均等情況,在决定投資或理財前至少應該對市場、産品、投資理念和操作技巧有所了解,讓自己具備管理財富、配置資産的能力,要做一個智謀型投資者,對投資及理財事宜必須謹慎對待。 早前,香港高等法院就發生一單私人銀行客戶控告大型歐資銀行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及其客戶經理的事件。雖然該名原告有名有姓有地位,但從香港金管區定義上,該名客戶幾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弱勢客戶。 弱勢客戶損失本金仍被追討? 綜合市場公開訊息,案情主要關於一名來自台灣的名門家族成員控告德銀疏忽、德銀職員誤導客戶貸款及處理資金,以致資金被失踪,後來該名職員突然失蹤,德銀其後揭發相關事件,但仍向客戶追討相關的貸款,因而客戶向該名職員及德銀提告,同時就客戶經理可能「潛逃」在香港報警求助。 據悉,該名原告李先生及其家族成員是德銀的長期客戶,全家人在德銀開設了多個戶口,事件中的主要被告是德銀指派給李先生及家人的客戶經理。據稱在過去十幾年,該名客戶經理持續安排李氏利用家人開設的其他戶口進行抵押以取得銀行貸款,而且貸款額不斷加大,最後最高擬逾3,800萬美元。 雖然相關貸款條款中,列明款項只可用於「投資」、「投資德銀金融産品或經德銀批准的其他投資」,如非用於投資目的的「資金流出……應經由德銀同意」。但相關資金卻有部分資金,疑被轉出至其他戶口投資其他非德銀投資産品。 客戶經理建議留信件、更改地址要留神 事件中的關鍵點,是事件接近十數年,但為何客戶會毫無發覺?據稱其原因是該名客戶經理透過建議使用留存信件(hold mail)、將累積信件寄至郵政局郵政,以至於客戶經理指定的住宅地址等安排,同時未按李氏要求將主要出事戶口的信件寄回台灣,期間客戶經理多次對原告表示相關投資表現穩健,原告在德銀戶口的結餘穩定。 對於留存信件等安排,香港金管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因應當時出現的一些針對銀行的投訴發出指引以防止有欺詐及濫用,對於留存信件其在《防止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濫用及欺詐》通告中,講明信件留存安排不應被容許。因爲相關安排可能因「無法及時核實其資金及投資交易而會導致未經授權交易被隱匿」。同時「……更改客戶地址亦應有獨立程序進行核實及批準……要有適當的工作分隔……要按既定的政策及程序進行定期檢視」,尤其是居於香港以外或者年長的「脆弱客戶」……「但凡有可疑個案可能涉及刑事成分,認可機構應及時向警方及金管局舉報」。 由上述事件從表面上看,一般人而言似乎難以想像。相信事件正在調查中,筆者當然也不方便評論事件的調查內容,因而誰是誰非,當然要同時等到各個被告以及德銀的抗辯或者回應才能看到全貌。作為投資者,即使信任投資或客戶理財經理顧問,在購買產品或進行理財規劃時,也要三思而後行,必須了解其中隱含的風險,哪怕其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作為投資者,資產是十分重要,加強投資者保障措施更是不時檢討及優化的重心。     撰文:庾婉華(Avy Yu)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 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環球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庾婉華:美團受惠春節外賣訂單顯著增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莫灝楠:淺談Home Bias

博客

莫灝楠:淺談Home Bias

筆者在這裡先祝大家龍年新年快上,身體健康,心想事成,一買就升 ! 今天和大家聊聊Home Bias(本土偏好)。筆者資歷尚淺,但透過近年的媒體經驗,也深深感受到香港散戶們濃厚的Home Bias。也不知道是眼紅人家表現好,還是從小被香港某些媒體或股票評論員耳濡目染,覺得香港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股票市場就是人為造市,充滿泡沫的投機市場。 只想和大家說,別再一廂情願了。 現時市場資訊非常透明,縱使有信息差,但差距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已經收窄非常多。因此我較相信市場有效論(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假定,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 當然這個只限於大市值企業,中小盤莊家股不在此列。 奉行強者恆強投資策略 那麼,難道英偉達(NVDA)是妖股?難道台積電(TSM)是做假賬?如果相信市場有效論在現今市場已經某程度上實現的話,存在即合理,不要因為這些企業不是在中國就覺得麻煩,或者將其他國家的企業妖魔化。我相信超過18,000億美元市值的英偉達很難被莊家操控,又有哪個莊家可以拿出上萬億資金出來「圍飛」造市,然後拉漲殺跌割我們中國人的韭菜?別傻了,這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一般香港的散戶投資者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懶」、「嫌麻煩」。不少投資者寧願買樓下日本城(國際家居零售(1373))的股票,也不願看一眼好市多(COST)和沃爾瑪(WMT)等零售巨頭表現如何,就認定自己屋企樓下那家公司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標的,這也為免太過武斷。 筆者一直相信「強者恆強」的道理,難聽點說,在股票投資的邏輯裡,我們反而應該「鋤弱扶強」,選擇大型企業進行投資。一般大企業都擁有較深邃的護城河,以自身的規模效應或技術優勢獲得更高的利潤率。而國際性的大型企業很多都不在香港上市,如果我們仍然抱著只會投資自己認識的市場,而拒絕了解外國企業的話,我們未來將會損失更多的機會。 其實外國公司就真的那麼難理解嗎?現在資訊發達,YouTube、雪球、See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