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陳繼宇:逆市中尋找新機遇

疫情新常態下,如何在逆市中尋找新機遇成為熱門課題,今次就從策略管理學角度去分析一下,希望能助大家於逆市殺出新血路。 首先看看「市」從何而來,一般來說,有需求,供應穩定,可以稱之為「定市」;需求增加、對手降價、自己未能提供足夠供應,都可以稱為「逆市」,還有像現在政府因應疫情實施的限聚令,市民對飲食的需求沒有減少,只是被外在條件壓制。企業此時必須思考如何滿足這些仍然存在的需求,是否需要轉型。 那麼機遇在哪?機遇是相對的,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例如在疫情初期,某視像通訊軟件的股價爆升,同時間亦有不同的視像通訊軟件在市場供應,如何能即時對應市場上突如其來的需求會是關鍵,什麼策略能把握到機遇,總括來說就是要先找出方向。 企業可以從不同角度尋找方向,簡單來說可以「打橫、打直、打斜」去分析。首先是「打橫」,如收購、合併、結盟、加盟、收縮。例如收購多間小型補習社,合併為一間大規模的聯營補習社。而轉型亦是橫向的發展方向,例如爆谷機生產商因疫情下戲院未能營業,可轉型生產罐裝爆谷。 「打直」指的是增值鏈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將業務的某個階段分拆或外判。而「打斜」指的是中線走位,例如在疫情下酒樓變成街市,街市不是什麼新事物,如何能突圍而出?企業要思考的是行業的痛點在哪?自己有沒有能力解決這些痛點?傳統街市的痛點是衛生、服務質素,酒樓環境比街市好,而且他們亦懂得選擇食材,質素自然有保證。酒樓亦無需全部轉為街市,可以3線走位,堂食、外賣及銷售食材同時進行。 於現時的新常態下,營商模式需要不停轉變,除了知己知彼,同時要循理而進,即從邏緝策略去思考問題,無理而行,以創新的方法殺出新血路,方能抓緊逆市中的機遇。     撰文:陳繼宇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資訊科技總監 [...]

博客

陳繼宇:社交商貿帶貨直播營商新趨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減少外出消費,改為於網上平台購物。然而網上購物平台五花八門,簡單的文字介紹未能讓消費者充分了解產品, KOL帶貨直播成新潮流。   KOL不局限於俊男美女,只要口才好,見多識廣,有一定粉絲人數,能「吸LIKE」,不時於社交平台上載一些包含產品,但非硬銷性質的照片,如果能獲不錯的瀏覽量或LIKE數量,便會有品牌公司邀請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推廣產品。而直播帶貨同樣是新的零售概念,由KOL透過直播為粉絲推薦產品,在社交平台上進行交易,這就是社交商貿Social Commerce。 KOL直播帶貨的興起,將代替部份傳統的報章雜誌等廣告,商戶物色合適的KOL推銷產品,將KOL結合商業營運模式。現時電子商貿佔零售市場約兩成,而社交商貿則佔不足5%,預期未來將繼續上升,極具發展潛力。 如何能有效透過直播進行促銷?以時裝為例,每人的喜好都有所不同,有些人更喜歡自己選擇。KOL於直播上親身示範流行服飾,粉絲信任KOL的個人品味及潮流觸覺,再透過即時網上交流,KOL建議如何穿搭服飾,吸引粉絲選購,這些即時互動是電商網購平台不能做到的。不過網購用家一般對價格敏感度較高,亦不是所有產品也能透過社交商貿進行促銷。 成功的社交商貿不能單靠KOL來運作,背後需要團隊負責售後及物流等工作。因此,年輕人在未來將有更多發展機會,而地攤經濟更適用於網上平台。預計未來將以輕資產營商為主,不需要有廠房及辦公室,只要好好地管理現有的資源及技能,將有限資源合併再發揮,實行「Think in the box」,自然能在逆市創造奇蹟。     撰文:陳繼宇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

博客

陳繼宇:科技學習培訓邏輯思維

常說道科技改變世界,現時科技的發展速度因疫情關係加快了5至10年,家長對小孩的投資是否需要改變?以往著重的琴棋書畫是否已經過時?   孩子一般要到10歲才適合學習編寫程式,6歲左右的小朋友可先學習概念,透過不同方塊指令讓他們有邏輯地組合起來,訓練邏輯思維。除此之外,STEM亦是近年教育界的熱門話題,隨著科技及資訊化的發展,社會對STEM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多,政府亦投放大量資源以協助學校培養學生於STEM方面的能力。STEM並不是一個綜合學科那麼簡單,除了要理解學術上的知識及原理外,更要求小朋友慢慢轉移於生活中實踐,以科技配合創意改善生活。它亦是一個讓小朋友保持好奇、激發思考及探究精神的平台。如想好好掌握此門綜合學科,就要從培養邏輯思維出發。擁有良好的邏輯性思維對小朋友的成長發展很有幫助,既可以培養他們以清晰且有條理的思考方式外,亦有助改善組織及表達能力。 不過家長不能只集中讓孩子進行邏輯思維訓練,一定要有正常社交活動,例如游泳、打籃球等。而未來學校課程預計將會有很大改變,到時每個小孩都可以成為IT專家,不用擔心他們不懂得應用,反而要把小孩帶回普通社交生活,避免思考模式疆化。 而現時大部分學生於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熱門創科知識均是自學得來,青少年對IT的認知更深,比老師走得更快更前。縱使本港經濟受疫情影響,失業率飆升,但市場對創科人才的需求大增,其中金融界,尤其是金融科技、風險投資、虛擬銀行等領域,部分學生未畢業已開始上班。由此可見,學歷不等同專業技能,而於疫情下,大家開始重新思考自己需要的是學歷還是其他技能,未來應該需要學習些什麼來維持競爭力。     撰文:陳繼宇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資訊科技總監 [...]

博客

陳繼宇:成功的網上學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局早前已宣布,全港學校可於原定日期開展新學年,但不會安排面授課程,而會轉用網上授課。其實早於年初已有不少學校提供網上教學,在停課期間盡可能維持教學進度。進行網上學習看似容易,只要有相關視像影音器材便可,但要長期實行又是否可行呢? 網上學習一般可分為四種,一是預製件形式,例如把直播的課堂錄影後重播,或現場錄影,再進行後期製作,加上字幕,製作比較繁複但影片出來的效果更好。 二是「Learning by doing」,讓學生做很多練習題,學生在做練習時可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從而學習到新的知識。 三是直播形式,老師對著鏡頭現場講課,可以即時與學生互動,此形式最多教育機構採用。與第一種預製件形式不同,事前需要很多準備功夫,因老師隨時需要解答學生的提問,自身知識必須紮實。 四是混合以上三種形式一同使用,例如在課堂上先播放已經製作好的影片,老師再即時於直播解答學生的疑問,最後給出練習題讓學生能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然而怎樣才算是成功的網上學習?答案很簡單,就是成功學到知識。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學習的要求有所不同,能夠滿足他們的學習計劃,就是成功的網上學習。有些人喜歡透過影像或聲音去學習,有些人喜歡閱讀、做練習等。而學習時間亦因人而異,年輕人喜歡熬夜,深夜上課更能集中精神,早上8時上課就比較困難;成人或上班族可能要在上下班坐車的時間、中午或晚飯才能學習。不同類型的學生在時間上有不同需求,成功的網上課程必須能夠滿足他們喜歡的學習時間及方式。例如以預製件方式進行網上學習,可以是直播或錄製好的短片,給不能於固定時間上課的學生,方便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學習。但對於一些喜歡互動的學生,他們喜愛發問,需要以直播形式學習。因此,網上教育機構成功與否,視乎他們的學生是什麼類型的比較多,再按照學生需要提供合適的教學模式。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   撰文:陳繼宇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資訊科技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