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迎浪而上.衝撃於熱浪與自由之間

疫情大流行至今超過3年,因各種防疫措施而改變了平日生活習慣,更為此尋找到新的目標,重新出發。就像兩位香港wakesurf代表隊的成員Harry Cheng和郭德誠,他們在疫情期間,便將大部分時間、心機及精神投放在這運動中,最終在去年新加坡Wakefest賽事中獲得相當不俗的成績。   Wakesurf成人生大方向 Wakesurf即是「 無繩滑水」,在裝備上大致分為兩種板:skimboard和surfboard兩款。這種運動是wakeboarding和surfing的混合體,是利用快艇轉向,以及船身重量傾側來製造浪花,當衝浪者感受到推動點時,便能踩住浪滑行,只要快艇不斷行駛,波浪便不會消失,rider(衝浪者)亦可藉此做出不同花式。但Harry和德誠卻說:「wakesurf更像skateboard與surfing的結合,因為當中很多tricks(花式)都是從skateboard演變出來,而且wakesurf的體力消耗較少,對新手而言較容易掌握,加上玩法彈性多變,花式技巧更是五花八門。當掌握了基本動作,你便會迷上這個運動,不斷向高難度動作挑戰,從當中獲得很大的成功感。」 其實這兩位隊員均是從駕駛wakesurf的快艇才開始接觸到這項運動。Harry表示:「我在疫情前已開始休學一年,就當是一個break,當時我已有船牌,因此我便駕駛wakesurf的小艇,在工作之際接觸了這項運動,怎知一試就愛上了。在滑浪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無比的自由;在最初時能夠滑動幾秒已令我樂透一整天,這種成功感是非筆墨可以形容的。」漸漸地,Harry便投入了這個運動,為人生找到了方向,現在他已是香港代表隊的一員,更在去年底舉行的新加坡Wakefest比賽中拿下驕人的成績。 德誠則是另一位港隊代表。他在西貢長大,一直想從事與「海」有關的工作,18歲時已考獲船牌,最初是駕駛wakeboard的快艇,後來轉為駕駛wakesurf的快艇,亦逐漸接觸到這項運動。他表示:「在開始的時候,是嘗試了數次才成功。這感覺十分難忘,然後便慢慢學會了不同的tricks,又陸續加入新動作及新元素,並沉醉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成為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希望自己會不斷進步。」德誠現時除了是港隊代表外,還是一位wakesurf導師,更買下一艘wakesurf快艇一嚐當老闆的滋味,將滑水的嗜好融入生活中。 首次參賽獲佳績 透過參與新加坡的Wakefest賽事,他們認為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驗,而Harry在比賽中更奪得2022 Asia Wakefest Male Open Skim冠軍銜頭;德誠則拿到Open Men Wakesurf季軍。Harry特別提到,這是他首次參加外國的賽事,他說:「到新加坡前,我參考了很多外國參賽者的片段,好讓自己有心理準備,但比賽前仍是十分緊張,幸好隊友都在身邊一直支持我。」他更表示在香港比賽和在新加坡感覺很不同,因為身處新加坡時,隊友們可以近距離在岸邊為自己打氣,而岸上的評判和司儀則會介紹參賽者和其作賽時展示的各種tricks,這種氣氛就像嘉年華一般非常熱鬧,相對香港的比賽就像隔岸觀火,在看台上的觀眾難以欣賞到參賽者的動作,而在場也沒有人在帶動氣氛。 二人亦提到,比賽前要做很多事前準備功夫,如需要提早抵達比賽場地,進行深入觀察;而最重要的是與租下的wakesurf快艇及當地的船家一同熱身,因wakesurf的動力來自船尾波浪,因此對船隻的駕駛者有很高要求,太快太慢都不適宜,秘訣是要找有經驗的人士進行操作。 冀能增加資源 說到賽事上的難忘回憶,他們指出最難忘的就是「化敵為友」,因為他們會在比賽後在當地逗留數天,期間與不同的選手進行交流,由對手變成朋友,更會一起練習,追求更大的進步。因此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參加外國的比賽,藉此吸收更多的經驗和認識更多滑水高手,Harry表示:「當我在外練習時,很喜歡看別人怎樣做一整套動作,我亦很樂意與他們交換心得;而在雙方進行溝通時,往往可能有意外收穫。」 Wakesurf這個運動在外國已流行了超過20年,在亞洲卻是在近年才多人留意,基中一個原因是明星效應。在疫情下很多明星均會嘗試接觸這項運動,他們會拍攝片段上載到不同社交平台,讓更多人留意。Harry及德誠均表示香港在這項運動的水平不比其他國家差,但配套設施及資助比較不足,冀政府或相關部門可以互相配合,從而在未來訓練出更多優秀人才,令滑水運動更為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