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投資是否資金增值唯一出路?

對於普羅大眾,要增加手上資金或資產,基本方式不外乎是找份好工作,量入為出,經過一段長時間,理論上應可累積一定儲蓄,再運用資本錢搵錢,正如經典理財著作「窮爸爸、富爸爸」所述,發揮資本作「理想投資」,脫離以時間換取金錢,享受財務自由,便可功德完滿,阿彌陀佛。 可惜現時投資環境變幻莫測,要拿捏「理想投資」,談何容易?在不足一年間,俄烏戰爭、加密貨幣平台連環爆煲、美聯儲急劇加息等「黑天鵝」不斷湧現,無論是股票、基金、加密貨幣、外匯、企業債券、房地產或經營生意的投資者,相信絕大部份已遭受不同程度損失。如不作任何投資,需忍受通賬不斷蠶食儲蓄。對於安分守己,只求保守積蓄者,可有「投資」以外之選擇? 投資 VS 有抵押貸款 所謂投資,就是將資金投入某項資產並擁有其權益,投資結果是獲利或虧損主要取決於資產價值升跌。於好景市況,個別資產類別盈利動輒以倍數計,反之亦然。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進取型投資者固然需要承受價格波幅,保守型投資者則傾向回報率較低,但於逆市時具較高防守性之投資類別,以避免資金虧損或長期「捱價位」。 有抵押貸款並不屬於投資。顧名思義,即是資金方將資金以某息率貸款予借款方,借款方需提供抵押品(例如物業、珠寶首飾、公司股份或應收帳)。若借款方出現違約情況,資金方有權將抵押品變賣以償還所欠本金及利息。物業按揭公司、當舖及企業應收帳融資機構分別提供以上借貸服務,並需持有「放債人牌照」於本港作合法經營。 有抵押貸款機構之營運利潤主要來自放貸利息,而非抵押品之價格上升。以物業按揭公司為例,他們以協定息率向業主提供貸款,業主以手上物業為抵押品,按揭公司沒有投資或直接擁有物業業權。業主清還貸款便可贖回抵押物業,物業價格上升並不會增加按揭公司之利潤。若物業價格下跌,只要跌幅不超出物業借貸比率(例如75%借貸比率,市值1,000萬物業可貸款750萬) 加上利息收入,就算業主違約,按揭公司亦沒有損失。個別按揭公司亦接受客戶以個人或公司身份投入資金成為其金主,讓金主在有物業抵押品保障本金之情況下享受穩定利息收入。 真實個案 B君是資深地產從業員,於本地大行服務十餘年,工作勤懇、人緣好兼「唔怕蝕底」等優點俱備,過往多年業績彪炳屢獲殊榮,被冠以「工商舖一姐」稱號。無奈一場瘟疫令本港旅遊零售步入寒冬,加上銀行加息及內地物業投資者絕跡等多重夾擊使工商舖成交量急劇萎縮,地產經紀行業頓成災區。B君之七位數字年薪突然「少咗個零」,幸好手上持有不少積蓄,但坐食山崩終難長久,早年投資股票損手之慘痛經歷亦使B君未敢貿然入市。幸而「有抵押貸款」為B君提供投資以外的資金增值出路,於疫市下仍能為B君提供8至10厘固定年利息收入,安然渡過經濟寒冬,為疫後業務及家庭計劃做好準備。 撰文: 陳衍綸 安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ACAMS 公認反洗錢師 [...]

博客

李秀恒:投資者應慎防金融「黑天鵝」

1月份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高達7.5%的通脹率創下1982年2月以來的40年新高,高出早前的估值7.2%。連同美國公布的上月平均時薪按年漲5.7%、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上月升1.1%等消息,都在不斷傳遞通貨膨脹已經十分嚴峻的信號。 通脹的升溫讓聯儲局(FED)提前加息的憂慮更加凸顯,市場普遍預期 Fed 將在 3 月會議上提高基準短期借款利率,並於年內加息4次。美銀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Ethan Harris甚至激進地預測,2022年將有7次加息,每次加息25個基點,而明年還會有4次加息,對環球資產價格帶來轉向。然而,美國卻不能再如過去兩年一般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來穩定股市。   不可再靠放水穩定股市   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疫情以來的這兩年,美國國債增加了差不多7萬億美元,在本月初首度突破30萬億美元,時間比先前預估的提早了數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曾在2020作出預測,2050年美國聯邦債務與美國GDP的比例,將急升至約195%,相信隨著美債提前突破30萬億美元的門檻,這個比例亦將隨之升高。   過去,大家都十分看重GDP對債務的償還能力,認為GDP一旦不足以償還國債,必然導致國家信用的破產。然而,若從日本的國債與GDP比例來看,國債大幅超出GDP似乎並不會對國家信用產生太嚴重的減損,當今更被看重的是財政收入對國債利息的償還能力,因此,在目前看來,美元作為全球貨幣及美國的信用度,仍然足以支撐美債作為金融投資市場的絕對硬性指標及避險工具。而隨著美國加快進入加息收水周期,不斷以發行高息美債償還現今的低息美債,其利息支出比例就會逐步攀升,預計到2050年,美國的年度赤字將佔GDP的12.6%。   近日,最新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6個基點,甚至自2018年8月以來首次在盤中一度觸及2%的高點,並達到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位。十年期美債的收益率提升,將直接引導由美國牽頭發起的全球央行大放水所產生的資金回流至美國本土,令全球龐大的資產泡沫爆破,收割各國金融投資參與者,更窒礙疫後經濟復甦,變相讓全世界為其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