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邦:山東省盆栽蔬菜生產商龍頭 富景中國控股積極擴展為股東創高質價值

博客

聶振邦:山東省盆栽蔬菜生產商龍頭 富景中國控股積極擴展為股東創高質價值

大眾日常在超市內購買到的蔬菜產品十分多元,品種、出產地、種植方式等均大有不同。事實上,中國蔬菜農產品及盆栽蔬菜農產品市場高度分散,光是在中國境內便有近200萬家蔬菜生產商,而盆栽蔬菜此類新興種植方法則相對面對較少競爭,目前僅有數千家供應商。數據顯示,按淨重量的銷量計算,2022年盆栽蔬菜農產品的總銷量佔中國蔬菜農產品總銷量低於0.1%,雖然市場規模相對尚小,但隨着大眾對健康飲食和新鮮蔬菜的需求增加,相信盆栽蔬菜此細分市場的增量空間龐大。 年產能逾百萬盆保持龍頭地位 山東省是2022年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省份,全省有500多家盆栽蔬菜生產商。富景中國(2497)成功在高度分散的市場及一眾生產商中脫穎而出,年內銷售收益已超過1.14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山東省整體約7.74億元的市場份額為14.8%。公司於2016年開始大規模生產盆栽蔬菜農產品,年產能超過100萬盆,並於2020年起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盆栽蔬菜農產品生產商,之後一直保持龍頭地位。正如前文所言,盆栽蔬菜市場增量空間龐大,作為山東省的龍頭企業,富景中國控股位處有利發展置位,受惠取得的經濟效益亦是最大。 受疫情影響期間年收入仍逾億 參考上市文件,富景中國控股擁有五大競爭優勢,包括廣泛的品牌知名度及高品質;遍佈山東省的廣泛分銷網絡;富有經驗並往績斐然的管理團隊;確保產量高出傳統的特殊種植方法;以及大棚盆栽蔬菜農產品種植的技術。筆者認為這等優勢可以鞏固公司在業界的領導地位,前景看俏。事實上,公司於過去三個完整財政年度(2020至2022年)均取得佳績,期內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每年收入均超過1.20億元,2023年為疫後復常首年,首五個月收入按年增長達85.8%至5,622萬元。於上述三年零五個月期間,毛利率保持在超過40%的高水平。 增建新種植基地積極擴大優勢 佳績未有令管理層停步,反而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公司計劃透過擴充升級旗下種植基地,逐步提高市場滲透率,藉以提高盈利能力。目前,公司的三個種植基地,分別位於山東、陝西及遼寧,合共佔地超過43萬平方米。據了解,公司計劃這三個基地的發展成功經驗,複製至現有山東省中部,在濟南市建立新的種植基地,進一步提升山東地區市場滲透率,同時在現有大連基地新建兩個大棚,產能亦將相繼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將會在新的地區 – 河北省廊坊增建新種植基地,此舉有助公司未來逐步把業務拓展至鄰近北京等一線城市,進一步提升蔬菜農產品的定價及盈利空間。 以上升級及擴大種植基地的業務策略,預算於2025年悉數完工,將令種植產能增加每年約520萬盆,與2022財年最佳種植條件下的預期總種植產出相比,相當於產能增加約41.0%,複合年增長率近12.1%。按每盆平均售價約16元計算,每年收入可增逾8,000萬元,相對2022年收入約1.27億元,增長逾六成;此比例亦將反映至毛利增長上,可增逾3,000萬元。展望未來,隨着富景中國控股的業務佈點穩步擴大,旗下蔬菜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盈利能力亦將不斷提高。公司現已進入招股階段,上市後有望成為期內新股焦點。 撰文:聶振邦(聶Sir) 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協力廠商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聶振邦:安踏基本面優良值關注 價低伺機進場時不我待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陳卓賢:2021「中央一號文件」出台,有咩港股食正「阿爺」的味道?

昨日(21/2)國務院宣布「中央一號文件」,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中央一號文件。 根據文件內容,是次目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產業平穩發展,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至於細節則包括: 1. 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推進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 2. 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製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 3. 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4. 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 5. 加強宅基地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規範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 [...]

大中華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惠州強化綠色農產品基地 成灣區「大菜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提到,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與內地間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與港澳共同建立食品安全資訊通報、案件查處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完善粵港澳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合作制度;高水準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就此,惠州被定義為「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的重要節點城市,惠州與香港之間的農業貿易交流互動更加頻繁,也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新時代之下,惠州市農業如何借鑒過往供港澳農產品合作經驗,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現代化?又會如何把握機遇,打造成為大灣區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實際上,作為傳統生產和供應香港、澳門等地農產品的重要珠三角城市,惠州與香港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往來已經很多年。二○一八年惠州農產品供港澳資料顯示,該市供港澳農產品總體保持平穩有序,供應香港十點五萬噸,同比微降百分之四點二;供應澳門一千六百六十三噸,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六點六。 現代化、產業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替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在這方面,按照嚴格食品安全標準生產種養的供港農企,可謂是先試先行的典範標桿。海關資料顯示,廣東省內供港蔬菜種植場備案基地,惠州擁有十七處,冰鮮禽肉養殖場五十八處,冰鮮豬肉養殖場達四百一十三座,冠絕廣東省。如今,以高標準、現代化建設的農業企業在惠州愈來愈多。早陣子,惠東縣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被列入一九年第二批省級專案建設名單,成為繼龍門絲苗米產業園、惠陽區蔬菜產業園、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和博羅縣南藥產業園之後,惠州市第五個省級現代農業建設目標,將替惠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的載體平台。 強農產防污染 近年來,農業污染受到廣泛關注,限制了農業產業發展,特別是養殖業的最大弊害之一。有資料顯示,在畜牧業養殖生產過程中,平均每產出一公斤肉蛋奶就會製造二十五公斤糞污,規模畜禽養殖化學需氧量(COD)和氮氨排放量分別佔農業源排污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七十六,佔當年全國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五。去年,惠州劃定了畜禽禁養區,並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養殖場拆遷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有三十七點五萬頭存欄生豬被清理,清理家禽養殖場四百二十次、約一百三十五萬多隻家禽;清理白鴿戶三百七十戶及四百一十一萬隻白鴿。 位於惠州東部的惠州東進農牧公司的養豬場內,就上演「化屎為寶」的情景,該公司除了將豬糞改造成為有機肥外,豬場還安置了無害化處理、糞污固液分離、污水多級淨化、大型沼氣池等設施,制定了嚴格的污水處理流程及完善的環保責任制度,並將產出的沼氣免費讓當地農戶使用。清潔化生產有效提高了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迴圈利用,最大程度利用了農業生物質能資源,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同時實現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價值增值和環境改善,替環境資源的可持續打下根基。 被定義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惠州,農業的對外交流合作已成為常態,替該市農業品牌化發展打下了根基。今年六月,蟬鳴荔熟時,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本地農業企業帶着優質農產品來到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參加第二屆香港一帶一路國際食品展。 在這次展會中,包括惠陽區鎮隆鎮荔枝生產協會、惠州市四季綠農產品公司、廣東禎州集團等九家企業,帶着蔬菜、荔枝果醋、荔枝乾、冰鮮雞、鴿、鴨等五十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種亮相香港,得到來自全球的農業貿易商的青睞。在這次展會中,四季綠與印尼企業簽署了關於出口業務的戰略合作協定,鎮隆荔枝與加拿大展團進行合作意向簽約,惠東百事盛農牧與華潤萬家、香港迪士尼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對外展示,該市農企與高端市場頻頻互動,展示了惠州作為優質供港農產品基地的實力。 對內對外布局 惠州農業的對外合作,還表現在本地企業面向全國建設生產基地的布局發展中。在四季綠的蔬菜分裝加工工廠,每天都會有一輛載滿新鮮蔬菜的集裝箱貨車從寧夏趕來,工人們再將已初步挑揀好的蔬菜分類、清理、稱重、打包裝入精美的包裝袋中,分銷到珠三角地區的各大城市商超內。四季綠已經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北、陝西、安徽、寧夏等省區及馬來西亞建設有三十多個生產基地,種植養殖面積約六十萬畝。四季綠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計畫到二○二三年,在內地生產種養基地面積達六百萬畝以上,日產銷農產品一點五萬噸以上,銷售網站超過五千個。 計畫擴展全國開設生產基地的惠州本地農企不止四季綠一家。東進農牧在廣東、江西、湖北等地建有生豬養殖基地,其中,惠州基地年出欄生豬十萬頭,江西基地年出欄生豬三十萬頭,湖北年出欄五十萬頭。海納農業在湖北、汕尾均建有生產基地;唐順興在河南南樂縣籌畫建設雞肉養殖生產基地。如今,立足惠州、服務粵港澳、輻射全國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銷售網路,讓該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業發展的亮點。 中港食品安全協會主席劉松新認為,隨着交通運輸的不斷完善,距離已不再是農產品貿易的瓶頸,尤其對於大灣區農產品貿易來說,食品質量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劉松新續說,港澳地區經濟高度發達,對食物品質要求更為苛刻,有一套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這對大灣區農業發展及其功能定位提出了高要求高標準。但目前,粵港澳灣區三地並未統一食品安全標準,影響物流的暢順流通,也不利於有效防控和應對食品安全風險,無形中推高了政府食品安全治理成本。劉松新建議,要構建和實施統一的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其將成為提升整個灣區市場一體化進程的突破口,使灣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