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謝凱澄:疫情時代下的跨國貿易新對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指,全球經濟在2020年約萎縮3.3%,跨國貿易商家遭遇封關、封城、運費激增、運力不足等多重營運考驗。在新的洪流下,商家應如何以新對策轉危為機?如何把握 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商機?   足不出戶的新常態令民眾的消費習慣產生了明顯改變。整體經濟放緩的時期,新的網上商業模式正在形成,以支持另類需求的急劇增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近公布的一項報告《2019年全球電子商務評估及新冠疫情對2020年在線零售影響的初步評估》指出,由於社會健康危機,消費者通過電子平台進行網購的趨勢正持續增長,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9%。可見電子商務的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因此,除了傳統的線下消費模式外,跨國貿易商家亦應建立擴展國際服務網絡的能力,包括網上下單、送貨、線上追蹤貨運狀態、退貨服務等,以在市場上保有足夠的競爭性及市佔率。 以最低成本實現供應鏈區域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令全球供應鏈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混亂情況。各國之間邊境關閉和封鎖政策、港口的停擺及堵塞等,打擊了全球物流中原材料及成品的流動,造成了貨物流量的失衡。 如何降低供應鏈風險?疫情驅使不少企業調整思維,開始審視供應鏈「區域化」(regionalization)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供應鏈「區域化」指在世界多個地區購買原料或建立廠房,將成品直接供應給鄰近市場,以代替產線高度集中一地的生產模式。 穩定高效的供應鏈是絕對是成功的關鍵,有部分人評論此做法較依賴資訊的流通性及持分者的可靠性(例如如何確保及時化生產及解決延誤),可能導致效率下降及成本增加。但隨著貿易戰升溫、疫情對供應鏈的衝擊等事件,讓企業不得不再次權衡兩種做法。事實上,2020年5月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的調查顯示,近25%受訪企業正在計劃或已經開始將部分業務遷回國內或主要市場附近。同月麥肯錫公司(McKinsey)的調查中,有93%企業高層均表示將會探索供應鏈重新布局的可能性。 如果要以最低成本實行供應鏈「區域化」,科技應用絕對是跨國貿易商家的最大助力。 數碼化供應鏈管理以減省成本和人力 傳統的供應鏈可以涉及多於28個持分者。當實現區域化時,簡單想像一下,就等同於將一條供應鏈的工作量倍增。在傳統貿易行業上,由獲取貨運報價、訂艙、報關清關、貨物保險到安排貿易融資等,工作大多依賴人手操作,過程可能需要高達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企業更需面對人為錯誤導致的資訊流失及風險。 為解決行業痛點,市面上的數碼化供應鏈平台應運而生。平台應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sis)、區塊鏈(Blockchain)等技術,讓企業可以一站式實時比較及安排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海運、空運、快遞、鐵路運輸、貨車貨運方案,減省搜索報價所費的時間及成本。某程度上等於將物流工作量一鍵外判給專業人員,對於資源受限而對國際物流不盡熟悉的中小企來說,輕易降低了安排物流的複雜性。 另外,企業亦可留意平台能否提供艙位保證服務。當突發事件如疫情、蘇伊士運河堵塞發生時,如果選擇艙位保證服務,企業可大大減少因貨運延誤而造成交付期延誤的罰款。正因平台將供應鏈數碼化,加快了行業的信息流,當企業要作出緊急對應時,平台便可立即支援多個後備方案,令商家最大程度減低可能蒙受的損失。   撰文:FreightAmigo總監 謝凱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