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宗教與領土衝突之下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若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以巴衝突」,就會發現這場衝突其實從1948年開始,至今一直未能解決。2021年5月7日,由於不滿以色列準備驅逐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和限制巴勒斯坦人齋月期間前往聖殿山祈禱,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軍警爆發大規模衝突。5月11日,哈馬斯向特拉維夫(Tel Aviv)發射數百枚火箭彈,而以色列用以攔截的「鐵穹」在中東空中形成了絢麗的色彩,更隨即轟炸加薩走廊報復。 以巴衝突的可追溯歷史非常漫長,歷史原因亦十分複雜。猶太民族在歷史上可謂「多災多難」。猶太人的祖先在古代被稱呼為希伯來人(Hebrews,意即河那邊來的人),約在公元前1960年,希伯來人在耶和華的指令及首領亞伯拉罕的帶領下,來到猶太教經書塔納赫(Tanakh)中應許賜予在中東從尼羅河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這是一塊「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然而,歷史上的以色列王國先後被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滅亡。在公元70年,在神聖羅馬帝國入侵以色列後,由於並不了解猶太文明,羅馬皇帝欲將皇帝雕像放置猶太聖殿,引起了強烈的反抗,因此爆發了「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而這次戰爭,亦直接導致猶太人接下來兩千年流離失所的流亡生涯。 在這兩千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以巴地區被信奉伊斯蘭教的統治者所統治,當地居住的都為阿拉伯人,語言、文化、宗教皆完全阿拉伯化,直至在殖民時代成為英國殖民地,基督徒才在耶路撒冷重新找到立錐之地。而同時,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從來未曾忘記過自己民族的應許之地,在不同地方都表現出突出的凝聚力,而被當地其他民族所忌憚,在20世紀上半葉,不少猶太人都逐漸回到以巴地區。 戰火又再重燃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召開大會投票,決議贊成將巴勒斯坦分裂成獨立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國家,稱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成為一座國際城市。雙方疆域範圍以英國劃分的地圖為準。雖然後來雙方之間的不同程度衝突,讓兩國版圖都有所影響,但國際上普遍支持雙方進行和平談判。 然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不顧阿拉伯國家、土耳其,甚至是法國等盟國領導人的憂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推翻一直以來支持的「兩國方案」立場,成為在以巴地區重燃新一輪衝突的導火線。由於2021年對於以色列政府及巴勒斯坦方面的武裝組織哈瑪斯來講,都是選舉年份,因此雙方亦不會讓步,衝突一旦發生就難以收場。 耶路撒冷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奉為聖地,在這片被當地居民都極為珍視的土地之上,期望猶太人、阿拉伯人都能和平共處,共同守護他們的家園。要前往以巴地區遊歷,若能事先對當地的歷史有所理解,相信定能有更為特別、有意義的感悟。 [...]

旅遊

保加利亞 袖珍小國 古蹟豐富

保加利亞共和國,通稱保加利亞(Bulgaria),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北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東部濱臨黑海。1877至1878年爆發了俄土戰爭,在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過後,巴爾幹半島上各國才有了獨立的條件。保加利亞也正是在此條件之下才成為獨立民族國家,並立其最大城市索非亞(Sofia)為國家的首都。 撰文 | 攝影 李秀恒 保加利亞是繼希臘、義大利之後,古蹟第三多的歐洲國家,有 9 處地方列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遺產」名單。保加利亞從公元1年前就被羅馬帝國統治,索非亞地區更被視為是建設在羅馬帝國的古蹟之上。 “Sofia”源自古希臘語的「智慧」,也是神話中的「智慧女神」。 保加利亞的文化和精神中心 歐洲國家的古蹟或知名地標,不少都是宗教場所,保加利亞亦不例外。例如索非亞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金色「洋蔥頭」的穹頂,標誌著這是一座東正教教堂。 而事實上,這座建於18世紀末的新拜占庭式建築,是保加利亞主教的主座教堂、巴爾幹半島的最大教堂,也是東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佔地面積為3,170平方米,可容納1萬人。教堂大殿內裝飾著各種顏色大理石、瑪瑙、白玉和其他豪華材料及水晶吊燈,氣勢莊嚴。 而在索非亞以南117 [...]

旅遊

科索沃文化歷史之都—普里茲倫

科索沃全稱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c of Kosovo),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布其從塞爾維亞獨立,但其主權及國家地位至今仍未被廣泛接受及承認。而從科索沃前往塞爾維亞,亦必須經過第三國,才會被塞爾維亞接受入境。 撰文 | 攝影 李秀恒 14世紀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動戰爭並佔領了科索沃地區,開始了對科索沃長達457年的統治。雖然20世紀初期科索沃被重新劃入塞爾維亞,但其族群及宗教信仰已與之前大為不同。 科索沃的歷史古城 亦是在鄂圖曼帝國的統治期間,伊斯蘭信仰傳入了科索沃。導致今天在科索沃,伊斯蘭信仰已經深入在每一個大小細節處,境內共有800多座清真寺,處處可見戴著頭巾的穆斯林女性,甚至連路邊進行街頭表演的樂器,都是中東手鼓等伊斯蘭族群傳統的樂器。 本次旅程的主要目的地是位於科索沃南部的第二大城市,亦是科索沃的文化之都普里茲倫(Prizren)。這座城市作為都市的歷史則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是科索沃的歷史古城,當地居民以阿爾巴尼亞人為主。 從硝煙中重建 如今在YouTube上,仍可搜尋到在戰亂之下的普里茲倫是如何硝煙遍地、人們四下逃難,經過多方的角力之下,科索沃不再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現時的城市亦給人一種愜意、安定的感覺。也許只有半山上的聖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Saviour)及14世紀的東正教堂(Chu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