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專題

【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2021年的施政報告特別闡述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擬於20至30年內分階段實施。該發展計劃旨在形成城市空間,跨越地理及港深兩地的分界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不僅是香港北部的規劃,更是港深邊境未來10年的發展輸廓。自計劃公布距今逾兩年,到底北部都會區的進展是否一如規劃的順利進行?抑或面對更多始料不及的問題呢?本刊走訪相關官員,談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現況。 撰文: 劉智恒、鄭敏琴、李樹明 北部都會區開發的區域以香港北區(尤其是粉嶺、古洞、羅湖),以及元朗區北部及洪水橋為主,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根據政府的構想,北部都會區以結合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育的宜居社區規劃理念,優化經濟用地的規劃和設計,採取措施吸引以創新科技為本的產業鏈企業及創投金融、先進製造業、專業及商業服務和新興產業企業落戶,進駐北部都會區,形成支持創科產業生態系統的空間佈局與設計,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北部都會區四大區域 按政府規劃,北部都會區各地區會有不同的策略性定位及主題發展,大致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化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藉著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創新科技地帶為創科發展的樞紐,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和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 至於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帶動康樂及旅遊發展。 單從地理上來說,北部都會區無疑很大程度需要與深圳各方面對接。早於李家超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表示,中央對河套區發展十分重視,北部都會區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同樣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特區政府將全力支持,並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上月率領香港政府代表團,與深圳常務副市長陶永欣率領的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在香港舉行「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第四次會議。一如黃偉綸所說,北部都會區建設重點之一,是藉著與深圳及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優勢互補,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將繼續與深圳保持溝通,緊密合作,協同發展。在制訂北部都會區各個區域的產業定位時,重視深圳對應地區的發展定位和潛力、港深之間的交通和口岸對接,以及彼此的合作前景,確保北部都會的規劃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發展互惠共贏。 人才培育高瞻遠矚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房屋單位和50萬個新職位。不過,一直有聲音質疑香港的人口政策模糊,將來本港人口數量是否可以滿足到屆時的房屋供應。以50萬個房屋單位為例,以一屋四口計算,北部都會區預料可容納多200萬人口居住,然而這200萬人口從何而來,政府一直未有清晰的方向。假如加上明日大嶼預設可容納上百萬人口,即使統計處推算香港在2043年達到人口頂峰,估計有822萬人口,較現時的750萬人多大約70萬人,到時樓宇供應亦隨時供過於求。 人口政策同時帶來人才問題。香港出生率連年下跌,人口老化將越來越嚴重。政府為招攬人才,去年底新設立人才服務辦公室致力宣傳香港優勢吸引人才,並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服務。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已見成效。截至去年10月,合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逾11萬宗已獲批,其中約7萬名人才已抵港,遠超過去每年至少輸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 而入境處剛剛發表的數字,過去一年共收到20萬宗申請,獲批來港的高才通佔最多,有5萬宗申請。優才計劃去年取消限額,擴大人才清單後,全年有1.2萬多宗申請,比2022年多超過3倍。至於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去年有近2萬宗申請,比前年多約八成。總而言之,北部都會區的未來發展,與人口、人才均有很大的直接關係。 除了輸入人才,政府亦為自己培育人才進行部署。李家超表示,當局會密切留意國際學校學位供求情況,在北部都會區預留土地供國際學校發展,滿足非本地家庭的教育需要,包括在洪水橋、新界北新市鎮等地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發展,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在古洞北、洪水橋等則預留政府辦公大樓用地,容納維港都會區遷入的政府部門。而在新田科技城、新界北等地,會興建標誌性的文化藝術設施。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三月號,按此訂閱) ============= 延伸閱讀:舊衣回收升級再造  尚欠大眾支持與認同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郭玲麗視察羅湖法治考察路線 促進香港青年認識法治

大中華時事

郭玲麗視察羅湖法治考察路線 促進香港青年認識法治

為推動香港學生了解國家發展狀況,加深他們對內地法律制度的認知和認同,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新界校長會會長朱景玄、主席朱偉林及一眾校長和教師代表聯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校董兼前校長袁國明,前往羅湖視察法治考察路線,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 期間,香港考察團代表與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檢察院、區法院、區司法局、區教育局有關部門共同探討「法治羅湖行」研學路線、主題內容,並進行簡單而隆重的交流活動啓動儀式。活動旨在提高香港學生對內地法律制度的了解和認同,促進兩地法治教育深度融合,激發青年愛國情懷。 視察行程包括:羅湖區法院、人民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律師事務所等,活動內容涵蓋實地到訪法院、觀看庭審、法治教育講座和參觀展覽等活動,定期組織香港學生到羅湖實地參觀和交流。 郭玲麗表示,感謝羅湖區政府部門接待,是次視察活動十分有意義,能夠聯同不同持份者,包括深圳市政府部門、校長和教師,共同商討和設計內地法治研學路線,讓本港學生加深認識內地法治知識,為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好準備。 她又說,假如方案落實後應積極宣傳研學路線,透過不同媒體平台開展宣傳推廣,促進深港法治教育融合發展。她更指,邀請本港教師、大專學生和中學生親身參與研學路線,相信能夠豐富他們對內地的法治認識。 新界校長會主席朱偉林表示,研學路線應落實師生安全保障,建議兩地的入境部門作好協調和交通路線規劃,確保活動安全及順利進行,以減低家長的疑慮。他續說,參與是次活動的校長和教師積極交換意見,細心聆聽法治講座和展覽。 袁國明校董表示,「法治羅湖行」充分發揮羅湖獨有的地域優勢,創新開展深港青少年法治教育交流方式,發揮粵港澳姊妹學校合作交流工作機制,促進深港兩地師生交流和法治推廣,弘揚法治精神,提升深港兩地師生國家安全認同感和責任感。 ============= 延伸閱讀:郭玲麗前往深圳行知職業技術學校  探討兩地學生職業教育發展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