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科研團隊研發「液態陽光」進軍綠色能源市場

全球遠洋航運業對綠色甲醇的燃料需求近月急升,特首李家超更在去年《施政報告》中預告,今年將公佈興建綠色甲醇加注設施的行動綱領。有科研團隊成功將太陽能生產的綠色氫氣,轉化為綠色甲醇,解決綠氫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並憑藉參加國際賽事,為其科研項目帶來認受性和商機。 2020年,大連化物所於甘肅蘭州建成全球首套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的規模化示範工程,廠房占地259畝,設置各種各樣的裝置及物料輸送管道。 液態陽光項目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裝置。 「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負責人李燦院士(中)到蘭州示範工程廠房,檢視項目進程。右二為王集傑。 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出來的「綠色氫氣」,被譽為未來能源,然而盛產綠氫的地區集中於如新疆、內蒙等較偏遠地區,而把氫氣變成液態進行儲存和運輸,涉及加壓或冷凍至零下攝氏253度,過程消耗不少能源和成本。為解決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早年開始研究「液態陽光」甲醇合成技術,把綠色氫氣轉化為可於常溫儲存、運輸方便且高度穩定的綠色甲醇。項目變相把太陽能貯存於甲醇之中,因此命名為「液態陽光」。 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集傑負責「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正在進行催化劑壓片實驗。 項目研究員王集傑解釋:「我們利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以產生綠氫,再通過綠氫與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把氫能儲存在常溫常壓的綠色甲醇裡,安全程度等同汽油,轉化過程能耗也相對低,成功解決儲、運氫氣的問題。」綠色甲醇運送到目的地以後,既可直接作為環保生產原料使用,亦可提取出氫氣當作燃料使用。 2020年,團隊位於甘肅蘭州的全球首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項目建成並試驗成功。翌年更憑藉「液態陽光」項目贏得香港的首屆TERA-Award能源創新大賽金獎,獲100萬美元獎金,多家企業紛紛與團隊洽談量產合作。 去年國際海事組織會議上公布航運業減碳路線圖,遠洋船將無可避免使用綠色甲醇、綠色氨等作為減排手段,綠色甲醇頓成炙手可熱的商品。目前歐洲市場的綠色甲醇,每噸售價高達600歐元(折約5,048元)。王集傑透露,他們的綠色甲醇生產成本每噸約3,800元人民幣(折約4,174元),成本優勢明顯,最近已與一家國際海運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為他們提供綠色甲醇。另外也跟能源企業洽談,簽署每年生產10萬噸綠色甲醇。 王表示,由於參加了香港的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提高了項目的市場認受性。「大賽除了獎金支援項目發展,也讓項目得到更多投資者及業界朋友的關注,同時讓我有機會跟能源業界交流,有助我們拓展市場。」他期望新一屆TERA-Award看到更多能源界的後起之秀,讓更多零碳科技落地。 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賽由煤氣公司與國家電投聯合主辦,是一個集應用場景、獎金、投資於一體的全球化創業服務平台,除了冠軍項目可獨得高達100萬美元獎金,得獎團隊更有機會獲投資者及企業協助落實參賽項目。第三屆大賽現已進入評審階段,結果將於4月公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廚餘再生為清潔能源 港能源轉型之道

今年4月1日起實施垃圾徵費,不少市民用各種方法減輕垃圾徵費的壓力,除了適應分類回收,亦有人安裝廚餘攪碎機。但有專家指出,把廚餘攪碎沖入污水渠,會增加污水處理廠的負荷;以焚化方式處理廚餘,則缺乏能源效益;相比之下,認為把廚餘特別處理,可產生沼氣以用作可再生能源,是較具效益的選項。 煤氣公司應用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沼氣作生產燃料,每年可減少13.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界東南堆填區沼氣應用項目將收集得來的沼氣轉化為合成天然氣後,再經過12公里長的管道輸送至井欄樹調壓站,然後注入煤氣供應網絡。 環保署資料顯示,2022年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即家居廢 物及工商業廢物)達11,128公噸,當中三成是廚餘,相等206輛雙層巴士的重量。本港三個堆填區預計2030年飽和,垃圾或依賴以焚化方法處理,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指出,雖然焚化垃圾可以發電和減少垃圾體積,但從能源使用角度,其實效率並不高。他解釋:「以燃燒產生的熱力推動蒸氣渦輪發電,因為受制於卡諾循環效率(Carnot cycle efficiency),有八成效能會白白消耗。」 鄺表示,再加上大部分家居廢物是「生物質」(biomass)的廚餘,與其焚化廚餘,不如用作製造沼氣,作為生物燃氣。「而且沼氣可以提煉氫氣,以供氫能汽車使用,煤氣公司根本已經在做。由於氫能汽車係用『氫氧燃料電池』(hydrogen-oxygen fuel cell),一般效率可以由40%去到80%,比直接焚化發電好好多。」他續指,「廚餘製造出來的氫氣,就是「綠氫」,不會增加碳排放!可以紓緩溫室效應加劇。為何不做呢?」 1999年,煤氣公司於船灣興建本港首個堆填沼氣處理站,以專業技術淨化沼氣,轉化為合成天然氣,可用作清潔能源。 沼氣轉化成合成天然氣 煤氣公司90年代已開始,先後於船灣、打鼓嶺和將軍澳三個堆填區收集沼氣,作為燃氣原料,轉廢為能。煤氣公司燃氣生產總經理伍杏偉表示:「我們收集沼氣後,去除當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非甲烷碳氫化物,經淨化後的沼氣,變為清潔能源。」三個堆填區沼氣應用項目每年減少接近20萬噸二氧化碳,相等於種植約610萬棵樹木。 伍補充,煤氣公司生產的人工燃氣,當中一半的成份為氫氣,「透過變壓吸附技術,我們從燃氣管網提純出氫氣,氫氣純度達99.99%,可供氫燃料電池產電。」 [...]

本港時事

科技園與寧德時代簽備忘推港新能源產業 將斥12億設創新研發中心

特區政府繼續引進龍頭企業落戶本港再有新進展,內地電動車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將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內地電動車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計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科技創新研發中心,預計投資不少於12億元,並招聘500名科研人員,以促進新能源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及市場拓展,共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 是次科技園公司與寧德時代合作,由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引領,以推動本地新能源及可持續發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容偉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寧德時代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寧德時代董事長助理兼企業策劃部聯席部長曲濤、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特別助理劉劍平及寧德時代企業策劃部總監熊輝蓮見證下,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寧德時代首席投資官王紅波簽署合作備忘錄。 繼去年政府《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提及,支持本港發展先進新能源技術產業,以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今年施政報告再提及全力在本港海、陸、空交通推動新能源,帶領業界綠色轉型,同時探討開發新能源產業鏈,促進綠色經濟。科技園公司將配合寧德時代在產業、市場、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發展優勢,支持寧德時代深度參與香港在能源、交通、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業務開展與合作,推進新能源產品的綠色智造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開發等領域發展,共同構建可信、可持續的新型儲能系統,以實現更綠色、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寧德時代在香港開設國際總部和科研中心,肯定是一個好投資,同時這對香港促進創科產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要,也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大、更好的發展。行政長官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以產業導向的思維、多管齊下,推進新型工業化,並支援重點企業在香港的發展。特區政府會做好服務跟配套工作,讓企業的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寧德時代憑藉敏銳的戰略眼光,選擇香港作為寧德國際總部,是對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投下了信任的一票。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我相信香港一定可以助力寧德時代實現構建全球產業版圖的宏偉構想。」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寧德時代落戶香港科學園,是本地新能源發展的里程碑,將與科技園公司聯手打造一個綠色科技生態圈。科技園公司提供一流的配套設施、優秀的研發環境、創新製造以及人才匯聚等因素,將為寧德時代提供全方位支援,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在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並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寧德時代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表示:「在香港設立創新研發中心,是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領域科技研發佈局上的戰略性一步。依託香港創新研發中心,我們將充分發揮在產業、市場、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加速推動新能源領域技術進步和創新應用,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卓越力量。」 寧德時代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致力提供一流新能源解決方案和服務,以先進電池和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電力系統,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固定和移動能源系統,並以電動化及智慧化為核心,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加快不同領域新能源替代過程,產品包括電池系統及相關電池材料,並從事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研發、生產及銷售。 據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報告,今年1月至9月,寧德時代佔全球電動車電池使用量達36.8%,為全球唯一市佔率超過三成動力電池供應商。電化學儲能方面,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亦連續兩年排第一,2022年佔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43.4%。 截至2023年6月,寧德時代研發人員超過18,000人,全球設五大研發中心及有13個生產基地中心。寧德時代亦連續六年入選福布斯的中國創新力50強,持續引領全球電池技術創新。儲能技術方面,電化學儲能系統已在全球廣泛應用在再生能源的固定式石化能源替代,並作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電力安全、降低能源成本等用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左五)、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容偉雄(左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左三)、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左二)、科技園公司首席財務總監麥仕傑(左一)、寧德時代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右五)、寧德時代首席投資官王紅波(右四)、寧德時代董事長助理兼企業策劃部聯席部長曲濤(右三)、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特別助理劉劍平(右二)與寧德時代企業策劃部總監熊輝蓮(右一)參與簽署儀式。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博客

曾鳳珠:綠色能源不是未來、是現在!

環觀世界趨勢,綠色能源是未來?不是,我們的現在已經離不開它了!在2015年的巴黎,對於關心地球和人類未來的科學家們都發出激動的歡呼聲,經過超過20年的談判和協調,世界191個國家都同意減低二氧化碳的釋放,讓世界暖化畫上休止符,讓地球有機會可以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 雖然2015年的巴黎協議沒有設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可是卻要求了簽署其協議的國家對於減少二氧化碳,並且從氣候減少二氧化碳設立了明確的目標,並且要求各國每年都提出各國如何執行2015年巴黎協議的實際工作方案。雖然這次各國所採取的行動已經開始有所優化,但是氣候變化的現實和體現已經容不下各國的緩慢變化。在歐洲,德國的水災泛濫,是100年未曾遇到的。在美國,森林大火在近期的每個夏天都火燒加州,造成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在中國,水災淹沒了河南省,也造成了性命悲劇,和嚴重的經濟損失。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1,200多公頃的土地已經被山火燒毀,目前火勢仍然在蔓延。過去的5年裡,竟然幾乎都創下百年來的新高溫紀錄。很顯然,氣候變化正在加速,而綠色能源已經是解救氣候變化的唯一機會。綠色能源已經不是我們可有可無的新技術,而是不能沒有它的救命稻草!   其實綠色新能源在這20年間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像太陽能,在美國已經從2009年的8美元/WATT 降至目前2.75美元/WATT,在這12年來降了65%。不止太陽能,像風力發電,也在十幾年內降價了許多。綠色能源其實已經可以成為世界上能源供應的一大支柱。雖然在價格競爭中還是比煤炭或天然氣差,可是不轉換成綠色能源的成本估計會更大!   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表示,政府近十年撥款超過470億元,推行各項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推廣電動車船,以及引入創新轉廢為能和轉廢為材設施,以協助減廢減碳;而兩家電力公司在上個及今個發展計劃中,十年間投放於減碳的主要項目合共約390億港元,政府正按著《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邁向相比2005年基準年減少65%至70%碳強度的2030年目標。她強調會研究各種減碳方法,包括探索不同零碳能源和減碳技術、提高新建和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推動零碳車輛和綠色運輸,以及興建具規模轉廢為能設施等。雖然近年來環境局實施了多項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但我們於許多範疇上仍大幅落後於其他國家,包括塑膠飲料容器及包裝物料生產者責任計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強制性廚餘分類回收、電子道路收費、以電動汽車取代內燃機汽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實行碳定價制度、引領產品創新和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等等。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極有資源及人才發展成為區域綠色金融先導者,讓綠電投資與交易的法規更加完善,開拓綠能交易市場。   政府需要透過更嚴格的能源效益標準等方法來減省能源需求,並且推動社會各界全力配合,實行低碳生活和經濟轉型,亦要加快發展綠色金融以增加有助減碳的投資,建構低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經濟體系,以及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等。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說綠色經濟是人類發展的潮流,也是促進復蘇的關鍵。   天災無情,也摧毀人類辛苦建造的家園,但它同時作為一個提醒,我們必須更加積極務實,為市民提供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