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本地研發空氣過濾技術殺菌節能 商品化邁向消費市場

隨著疫情退卻,港人開始社會復常。有本港的科研企業成功研發C-POLARTM濾網,可在極短接觸時間甚至高速氣流下截殺病毒、細菌、霉菌及多種致命病原體,有別於一般濾網只能阻隔。近日C-POLARTM 技術更揚威國際,與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信託基金諾森比亞醫療展開合作關係,開拓海外市場並揚威國際,該科企表示計劃把專利技術邁向商品化,年底前進軍本地消費市場。 (左起)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客席副教授羅國湧、環球行政商務(WEC)集團行政總裁梁善為、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香港註冊專門承建商(通風系統)協會主席蕭一鳴、WEC Air Filtration  (WAF) 市場推廣及銷售總監周家德、香港置地(物業管理)物業營運部董事及主管梁進源、WEC Air Filtration  (WAF) 技術總監梁永泰出席科研成果發佈會。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客席副教授羅國湧表示:「實驗結果證明,當各種物料、紡織品及醫療器械應用 C-POLAR™ 聚合物後,其表面電荷會帶有穩定的正極性,可在5分鐘內阻截及殺滅99.9%的細菌、病毒、霉菌及多種致命病原體。」   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客席副教授羅國湧表示,實驗結果證明,當各種物料、紡織品及醫療器械應用C-POLARTM聚合物後,其表面電荷會帶有穩定正極性,可在5 分鐘內阻截及殺滅99.99%的細菌、病毒、霉菌及多種致命病原體。而且聚合物源自100%全天然草本食品添加劑,不含毒性和金屬,截殺病毒過程也不會產生化學消耗,對人體無害。他指出,有別於市面一般只能阻隔細菌或病毒的濾網, C-POLARTM 濾網有效殺滅99.99% 細菌,因此用家或員工在更換濾網時,不會接觸到積聚的細菌和病毒,無後顧之憂。 C-POLARTM濾網最初應用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科技園、香港浸會醫院、香港置地及恒隆地產等本地建築。憑藉在香港累積到顯著數據及研究結果,技術於外國發揚光大,通過美國、加拿大、捷克及香港17 個頂尖學院的嚴謹測試,包括美國哈佛醫學院,並且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批核。 正身處加拿大的研發者柯俊賢表示,疫情期間,醫療機構的室內換氣率需求大升,導致用電量大增,「海外有些醫院每小時要額外支付1400 英鎊電費,對於深受能源危機困擾的國家,問題尤其嚴重」。他盼望相關技術有助節省醫療成本,從而讓政府將資源投放到其他更有需要的範疇。柯指出,近日C-POLARTM技術在加拿大政府部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地測試,發現在處理新冠病毒傳染途徑之一的氣溶膠時,功效比當地常規產品高出25.65 倍,讓當地官員驚歎。他感激經銷商信任,讓技術得以在國際發揚光大。 C-POLARTM香港區獨家代理、環球行政商務集團行政總裁梁善為表示,濾網可以剪裁並客製化使用,適用於任何通風口或空氣清新機,能廣泛應用於所有建築物,沒有轉移成本,預料今年底開始進軍本地家庭市場。關於 WEC Air Filtration Limited (WAF)資料可參考: wec.com.hk/waf。   延伸閱讀:2023 數字經濟峰會 吸引超過 4,000 人次參與破紀錄 數碼港:合力打造Web3新時代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廠商會科技商品化中心「CMA+」 助科研界與傳統工業接軌

在「工業4.0」浪潮下,製造業正積極探求轉型革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為配合業界升級轉型的需求,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旗下的CMA檢定中心最新成立科技商品化中心「CMA+」,提供先進實驗室及共享空間,以便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及研發,並借助廠商會的商業網絡,促成「政、產、學、研」跨界合作,加快港產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   「CMA+」佔地5,000呎,坐落於火炭工業區,鄰近科學園。中心設有分子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以及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先進創科設備,方便夥伴企業進行研發,減輕他們在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的資本投入。同時,「CMA+」深入了解業界需求,與科研機構搭建溝通橋樑,為企業配對合適的技術方案。在試運階段,已有10多間企業進駐或正洽談加入「CMA+」,涵蓋綠色能源、環境項目、健康與衛生、先進材料、食品與藥品,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 促成「政產學研」合作 彌補應用科研不足短板 CMA檢定中心於日前(14日)舉行「CMA+」開幕儀式,並邀得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擔任主禮嘉賓。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致辭時表示,基礎科研向來是香港優勢,具備高水平的大學科研機構和頂尖人才,為「再工業化」發展提供養分;「然而本港科研往往停留在中、上游階段,未必切合廠商生產時的需要,以致工業界嘗試科技創新時,難以物色合適的技術和合作夥伴。」 有見及此,廠商會2019年起醞釀成立科技商品化平台,以解決香港應用科研不足的短板和推動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們結合自身的商業網絡,以及旗下CMA檢定中心的檢測認證服務,推動政、產、學、研四方合作,使本地科研項目更能切合生產和市場需求,從而令科研成果可以更短時間、更低成本推出市場。」 史立德續指,隨着國家正在全速發展成為世界製造強國,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應該把握好這個歷史機會,加快在本地發展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台,聚焦「科研後、量產前」的中間性測試環節,從而完善香港整個創新產業鏈。 提供「四大支柱」服務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CMA檢定中心主席暨廠商會副會長駱百強指,將「科技商品化平台」取名為「CMA+」,寓意是檢定中心在原有的檢測本業上,為「政、產、學、研」四方提供「科技商品化」服務。除了創科和實驗室設備,「CMA+」亦會針對科技企業在草創階段遇到的問題,提供四大支柱服務;「由技術與認證支援、製造商及供應鏈聯繫、融資與法律支援,到市場營銷技巧一應俱全,讓企業可以透過『CMA+』迅速對接所需服務及合作夥伴,讓科研成果更容易『落地』。」 駱百強舉例指,「CMA+」在試運階段已成功為本地大學科研團隊提供技術配對,與CMA檢定中心子公司CaTAGene合作建立「流動RT-PCR檢測實驗室」,此PCR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儀器能在40 分鐘內快速診斷出新型冠狀病毒,加上輕巧便攜,操作方便,已獲意大利、南美及中東等多國政府及醫療機構採用。駱主席期望未來有更多合作夥伴加盟,令「CMA+」發展為前期創科育成中心,為香港高科技產業長遠發展出一分力。 CMA檢定中心於日前(14日)舉行「CMA+」開幕儀式,並邀得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右三)擔任主禮嘉賓。   中心設有分子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以及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先進創科設備,方便夥伴企業進行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