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企二代創新 建自家品牌進軍禮品市場

家族企業傳承一直是商界關注熱話,絕大多數家族企業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的命運。不少企二代要把創業家成果創新難度不小。家族第二代接班人賴以尊(Anson),決心要突破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傳統家業,毅然創立自家品牌進軍禮品市場,期望把新品牌發揚光大,闖出自己事業一片天。 AURUM品牌始創人賴以尊(Anson),決心要突破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家業   賴以尊是一家生產及銷售金箔超過40年的家庭式經營企業第二代傳人,父親賴燦洪早年憑著努力,白手興家創立生產及銷售金箔工廠,分別在內地及泰國設廠生產金箔製品出口海外及東南亞市場。2008年Anson外國畢業後有意回港發展,並接手家族企業。至於金箔的特質﹐他有一番見解:「由於金箔有着獨特閃亮及稀有的特質,傳統上金箔多用於神聖的宗教建築或藝術品,代表信衆對神的虔誠及奉獻。純金金箔的高含金量(最高爲99%),令金箔的顔色及光澤能抵抗天氣及時間的洗禮,恆久不變。所以亦成爲權威及永恆的象徵。」   跨界聯乘合作 致力金箔年輕化      他提及,回到公司初期,逐步了解業務運作,並引入創新思維;早在1980年代,香港共有7間生產及銷售金箔的家庭式經營企業,可是來到今天只僅存父親這間公司而已。為與時並進,Anson相信是時候踏前改革的一步,將金箔的奢華藝術以全新形式展露於人前,因而成立了AURUM,2016年他與一家雪榚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款金箔雪榚,以非常創新的思維,改變原來產品的消費性質,把金箔融入食用和為奢華禮物錦上添花,將奢華的感受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把金箔的消費性質帶上一個新領域。 他說:「近年,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透過金箔,把黃金的元素呈現在各式產品上。無論是加入黃金的美容產品;貼上真金的潮流玩意或藝術品;甚至舗滿金箔的甜點,注入日常生活當中。」 Anson透露,在今年的聖誕新年節慶,AURUM與其他品牌聯乘合作,透過創新的金箔產品,進軍禮品市場。包括推出的純金食用金箔禮盒,放滿人手2萬多次捶打鍛製而成的23.75K純金金箔。隨盒附有特製鑷子,讓大家提取金箔點綴甜品、海鮮、魚子醬、雞尾酒等不同美食,展示令人眼前一亮的料理美學,重新定義黃金的可能。 至於未來大計,他表示,一試市場水溫後,期望日後推出更多元化的產品,主攻年輕及追求生活品味的消費者市場,致力推動金箔產品普及化及年輕化的願景。   ​   ​     [...]

創業家

回流斥1億元設朱古力廠 重塑港製攻企業客戶

一粒小小朱古力可蛻變成金。Multizen﹙善龍食品﹚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承東﹙Tommy﹚早年2000年在內地創業,設朱古力廠,日產百萬粒朱古力,主力為國際品牌客戶OEM代工生產;而他在2015年決定回港在荃灣設廠,迅速開拓入企業及酒店客戶,晉身成本地最大型的朱古力生產工廠之一。 Multizen﹙善龍食品﹚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承東   Tommy不是甜品師博,本科在美國名牌大學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修讀工業工程學科,正是風馬牛不相及。李承東畢業後,曾留在美工作數年,但又不認同大公司文化,故在中途轉跑道,於1993年、未夠30歲用兩萬美元創業,起初是接日本客戶訂單,由内地工廠生產朱古力蛋(類似Kinder出奇蛋)內的小型玩具,慢慢賺到第一桶金。   嘗試到第一桶金後,李承東於2003年開始在美國設廠,開始銷售自家品牌的糖果,但最終虧本,他關閉了美國工廠後,改為與一間美國本地工廠合併,他後於2011年收購該工廠。「始終中國人管理美國人是很難的事情,一定要搵返本地人管返本地人才work!」自此,Multizen專注代工食品,全球3間工廠收入達1.3億美元,其中朱古力佔營收九成。   他提及,公司另一重要發展,是Multizen 早於2000年便在內地設廠,為各大品牌代工生產朱古力,江蘇南通工廠現時每日可製造100萬粒朱古力,規模不少。6年前公司決定回流設廠,做本地生意,內地「現成」品牌客戶成了首批客人,為何選擇回流本港?李承東坦言公司是跟著客戶走」看好未來的本地市場:「客戶在本港都有市場,一粒朱古力賣20、30蚊,知道我回到香港設廠,反而更喜歡Made in Hong Kong,因此一拍即合,即使價錢稍高,他們亦願意訂購。」   相比內地生產線,李承東指出,現時在荃灣工業區朱古力工廠,只有2萬呎,專攻中高檔品牌,日產約2萬粒。在本港設有自家研發與設計部門(R [...]

創業家

九十後海味店老字號轉型O2O 攻禮品市場

近期本地掀起一陣創新熱潮,在新冠疫情下,不少傳統行業加速邁向升級之路。九十後青年不忍,經營傳統海味店日漸年邁的父母操勞,年前毅然放下外闖的機會,返回舖頭協助父母打理生意,並決心帶領老字頭革新,重新打造自家品牌,建立網店,打通O2O(線上與線下)業務,進軍禮品市場。 鴻記海味第二代鄧傑彬(Ben)   鴻記海味第二代鄧傑彬父母在油尖旺區經營海味店已逾十多年,多年來主力做街坊生意,兼營區內中式酒樓等食肆海味供貨業務。Ben坦言,自己如一般青年人一樣,盼離開校園後出外闖一番事業。他畢業便加入一上市公司,負責市場推廣與銷售工作,事業漸上軌道;他眼見父母打理海味生意日感吃力,決心放棄個人事業,回到店中由低做起。Ben說,在回到公司首3年時間,他把老店帶來了改革第一步,包括把貨品標籤電子化及更新會計系統。 過去一年,本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食肆生意銳減,導致店舖生意下跌逾三分之一,他坦言,疫情令人意想不到,若生意持續下滑,恐怕令業務出現危機;故進行救亡;在本業方面,加強區域性批發業務發展,目標為鄰近區域逾萬間的食肆,為其靈活提供小批量送貨服務,以迎合食肆在疫情期間不敢大量進貨的需要。 另一方面,他續說,青年人敢於創新及嘗試,接受新思維,在疫情下他決定加速老字號的線上生意發展,他在本年年初策劃建立網店及手電應用程式,更計劃在年底前建立會員制度,打造自家品牌。「公司做了海味批發與零售很多年,累積不少熟客,為開拓年輕一代(20至40歲)的市場,我們在零售業務上,把優質海味重新打造成不同的產品組合,迎合現代禮品市場的需求。」 他說,品牌包裝設計致力年輕化,定價豐儉尤人,由八十多元圓肉花菇至逾千八元名貴花膠禮盒,他相信產品在市場上價比甚有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