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發佈「鼓勵生育政策倡議」 提25項建議鼓勵生育

本港時事

民建聯發佈「鼓勵生育政策倡議」 提25項建議提高本港出生率

香港的生育率為全港最低,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2021年每名婦女平均只生育0.77名子女。民建聯家庭及婦女事務委員會在今年6月1日發布的香港女性生育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不考慮或未知是否生育的主要原因包括經濟壓力、管教責任、享受自由生活、教育壓力及住屋、身體狀況等。另外,超過八成半受訪女性認為現時政府鼓勵生育的措施不足,希望政府實施更多有關政策。     就此,參考不同經濟體的做法,民建聯撰寫「鼓勵生育政策倡議」,針對本港婦女及家庭面對的困難向政府提出25項建議: 輔助生育 1.增加資助輔助生育服務 2.延長卵子冷藏期限 3.全面提供NIPT低風險產檢   假期 4.為父母提供育嬰假 5.為僱主提供津貼以提供全薪產假和侍產假 6.研究設立「流產假」   彈性工作時間 7.以稅務優惠推動企業彈性工作時間安排 8.給予哺乳婦女彈性工作時間   優化家庭友善相關保障及措施 9.加強餵哺母乳友善措施 10.加強對女性僱員產後保障 11.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家庭友善措施、設施及規劃   託兒服務 12.增加現時的幼兒託管服務 13.預留更多空間提供託兒服務 14.在更多政府大樓或公營機構提供幼兒託管服務 15.靈活善用幼稚園校舍提供託兒服務 16.設立緊急暫託服務及24小時服務熱線 17.收集更多政府資助託兒服務計劃效績有關的數據 18.資助僱主提供託兒服務 19.建立多元化社區保姆機制   育兒補貼 20.新增「聘請外傭開支扣稅」 21.設立「新生嬰兒津貼」 22.設兒童醫療券 23.將公營母嬰健康院的需求轉移至私營醫療機構 24.提供資助聘請社區陪月員   家庭發展基金 25.研究設立「新生代嬰兒基金」       ============= 延伸閱讀:學習民俗風情 促進兩地青年深入交流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7月13日) 鼓勵生育 亦是人口政策

.本港適齡學童減少成為結構性問題,原因之一是生育率。 .若然增建居屋達致「人人有份」的地步,就能一箭三鵰。 .如果讓內地生來港就讀中小學,便可藉此做大教育產業。 教育局近日公布2022/23學年《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比較過2021/22學年同一批學生的人數後,結果顯示本學年全港流失了1.5萬名中學生、1.2萬名小學生,合共2.7萬人,流失率分別為4.56%、3.43%及3.99%,三者過去3年以來同樣持續擴大;若由2020/21學年計算,3年以來合共流失6.8萬個中小學生不再留港升學。 當局直言,根據人口數字推算,已預計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情況,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未來將從長遠規劃公營中小學學位供應,例如透過停辦新校、重置、合併等,逐步有序調節學校數目。 特首李家超亦承認,此乃結構性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不同人士考慮離開香港,但隨着有相當大數目的人口移入,因此相信「最壞情況已過」;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出生率的問題,政府現正思考怎樣鼓勵生育,以延續社會發展的需要。 港生育率  全球包尾 事實上,除了「老齡化」,「少子化」亦是香港人口結構的一大問題,存在已非近十幾廿年的事,而且愈來愈嚴重。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女性的生育率,只得0.8,全球包尾,情況還嚴重過內地的1.2;統計處的《香港生育趨勢》更顯示,每千名女性對新生嬰兒的數字,過去30年間,暴跌近四成,最新已下跌到772名,與世代更替水平的2,100名愈拉愈遠。 至於怎樣才能鼓勵生育,當然不能喊口號搵明星拍宣傳片,或提高子女免稅額就算,還需其他有力措施配合,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派錢。且看新加坡,便相當大手筆——誕下第1及第2名新生嬰兒,可獲1.1萬新加坡元現金獎勵,其後每名再加碼至1.3萬坡元;另設兒童培育戶口,政府先行注入5,000坡元,再對父母於子女12歲前所存入的款項,作出等額配對供款;此外,父母可獲稅務回扣、有薪產假、育兒假期、託兒資助;最重要是,有子女的家庭,有優先權預購組屋,首次購屋更可得到19萬坡元政府津貼! 其實,鼓勵生育亦是人口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政府應先定下長遠人口政策;有了目標,其他政策包括房屋及教育等,才能跟尾。而本欄早已提出,未來10年,最好將人口推高至1,000萬,甚至1,200萬,達到內地「超大城市」的標準,才夠競爭力,才可在大灣區發揮作用。 增建居屋  一箭三鵰 房屋政策方面,隨着北部都會區的推進,以及加強郊野公園邊陲的利用,加上盡量填海,填得到的地方都填,除了「明日大嶼」,大嶼山很多地方亦可以填,還有屯門尾近內河碼頭那一邊,以上各瓣若然落實去做,房屋供應絕對不是問題。 在增加供應外,房屋政策也需檢討,就算不是回轉公私營房屋的七三比例,也要減少公共租住房屋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即是盡量減少興建公屋,利用有關土地興建居屋,最好做到「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無需抽籤」,從而達到降低土地資源資本價值損失,市民亦能住者有其屋,兼且製造財富效應的一箭三鵰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