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林嘉麒:球會的商業價值

投資界不時點評企業價值,發掘具潛力的公司。事實上,衡量企業的商業價值不容易,各行各業不盡同,指標有營業額、盈利能力,甚至是商業模式或商譽價值等等。 其中,筆者認為最難以判斷的是球會。在球迷心目中,自己支持的愛隊就是永遠第一,價值最高,或者,在年度內成為「三冠王」、聯賽冠軍、歐冠杯冠軍等,便當之無愧成為全球第一球會。這都是主觀的意見。較客觀的是,畢馬威(KPMG)每年出版球會年度的估值報告,以企業價值、營運收支、商業收入、歐洲足協會獎金、歐洲足協會獎盃數量,甚至是社交平台追隨者數量、球場使用率等等作評估,整體上較客觀。  根據畢馬威的報告,皇家馬德里去年價值高達32.24億歐元,成為全球第一球會,超越了2017年度的曼聯。第二位曼聯,企業價值是32.07億歐元;第三位是拜仁,企業價值是26.96億歐元;而被稱為宇宙最強的巴塞只是第四位;緊隨的有曼城、車路士、利物浦、阿仙奴、熱刺、祖雲達斯。由球會價值排名,可見英格蘭球會價值最高,2019年計高達154億歐元,遠遠拋離第二位西班牙的78億歐元;第三位是德國,價值45億歐元;第四位是意大利,價值41億歐元。 儘管計算球會價值複雜,但多個指標與球迷數量及忠誠度有關。忠誠度很特別,部分與球隊的成績有關,若球隊經常勝出就會被愛上,而die hard fans也甚為重要。這方面取決於球員及球會的魅力。過往,皇家馬德里及曼聯球員星光熠熠,全球球迷因此數量眾多,前者連續是多年歐冠杯得主,後者在英超有過輝煌的成績,價值累積下,就算是兩者在聯賽至歐洲賽成績慘不忍睹,也成為了去年球會企業價值最高的首兩名。 貼地點去看,球會控制員工成本也非常重要。去年拜仁能夠踢走巴塞成為第三位,是由於巴塞每賺1蚊有超過8毫子的成本,相反,拜仁就控制到每賺1蚊只需要付出5毫子。報告也提及,球員註冊的買賣利潤也是相當重要,現世代每年年度的球員轉會成交價早已變得瘋狂。例如巴西球星尼馬在2017年度由巴塞轉投巴黎聖日耳門的轉會費就高達2.22億歐元,而球會於去年總收入只是5.4億歐元,佔了球會的四成收入了。當然,球會也因為尼馬的到來而來自周邊商品銷售的收入大增 5,530 萬歐元,按年增長53%,主場入座率由上季的95%增加至99%。不過,作為投資的話,投資在球會是不理性的。如曼聯在足球界有第二高的價值(皇家馬德里並不是上市公司),其市盈率高達95倍,就知道當中絕大部份的溢價來自球迷的愛,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反而要遠之,坐在旁吃花生看足球賽事便算了 。     [...]

企業策略

林嘉麒:Netflix 20年藍海策略

HBO美劇《冰與火:權力遊戲》所引發的熱潮以最終回第八季,推向高峰,令全球劇迷追劇的熱情再現。現時大家日常以YouTube或IG為主,可見影視平台仍具一定影響力。當中,Netflix比HBO更是勢不可擋,全球用戶逼近1.5億,奪得112項艾美獎提名,將從前艾美獎霸主HBO拉下來,更以串流視頻服務供應商的身份加入傳統荷里活電影公司陣營,市值一度超過迪士尼,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媒體。 成功不是僥倖,也不是偶然,Netflix是面對多次難關,創造多次潮流,才成就了今日的成功,其故事相當精彩。Netflix的掘起加快串流影視服務的潮流,各行業的巨頭公司,如迪士尼、AT&T和蘋果也相繼推出相關服務。Netflix最初的成功源自於提供服務,在別於Blockbuster實體店,從前Netflix提供網上訂購和郵寄電影租借服務,亦將這個產業的核心模式從「按次收費」變為了「按月訂閱」。現時Blockbuster全球只剩餘一間,但Netflix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跟上潮流相當重要。 與當年墨守成規的Blockbuster不一樣,眼見科技發展迅速,Netflix早於2005年就已經研究傳輸技術,以硬件設備提前下載影片,以供使用者觀看。它曾希望通過銷售這種「電視盒」來補充自己的DVD租借業務,孕育了「Roku」。  Roku的功能性高,價格低廉,令其成為美國銷量最好的電視盒之一。訂閱使用者亦激增,從2009到2011年,Netflix的訂閱使用者從1,200萬躍升至2,600萬。股價也攀升至歷史新高。惟同業眼見當中潛力,也紛紛建設屬於自己的娛樂串流平台,停止了與Netflix的合作。2011年9月,Starz電視台宣佈停止與 Netflix 的合作,不再向它提供迪士尼及SONY內容,導致Netflix那一季流失80萬訂戶。另一方面,公司面對了一個極大的難題,Netflix決定跨行業發展製作,並製作出極高水平的自家節目,再創潮流,成就日後的「網劇」。首套製作《紙牌屋》首季13集一次過上線,打破了往日遂集推出的模式,結果成績口碑同樣出色,更勇奪艾美獎9項提名及3個獎項。 另一個突破是Netflix向世界各地推出當地服務,當競爭對手還將服務提供僅限於北美市場時,Netflix已經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並且沒有任何帳號的限制,用戶只要用任何一個Netflix帳號便可在任何支援服務的地區觀看。 創業20年的Netflix,不斷突破自身,一次又一次從危機中脫身並顛覆產業,創造一個又一個潮流,藍海市場策略甚為成功。事實上,企業在某階段成功後,面對挑戰時而未能轉型突破,一方面是由於業務上的包袱,另一方面是管理人缺乏勇氣。創業難,守業更難,在守業時再創新更是難上更難。雖然是黑心,但筆者正期待Netflix在出現下一個難題時,看看管理人怎樣去拆解,會再創下一個怎樣的新潮流 。     [...]

企業策略

林嘉麒:商業與人文的經營哲學

生命與死亡是哲學大題,有人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有人悟出當中的關係,死亡對活著的人來說不應是消極,而是更有積極面對人生的作用,是開啟生命,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每年全球死亡人數高達5,598萬人,同時造就了龐大的商機,商家角度是賺錢機會。在香港或全世界,發「死人財」的不計其數,認為有利可圖,以錢財角度出現,卻忽略了對死者和在世人的尊重。商業與人文之間,取平衡是難事嗎﹖內地殯葬公司於香港上市的福壽園(1448)正積極努力中。 魯迅曾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福壽園的經營理念是:「生理生命的告別,精神生命的延續」,同時價值在於「感知生命,綻放人生」。 人,不僅有生理生命,還有精神的生命。現今社會不時提倡,人在物質的追求及精神價值同樣重要。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人類精神的傳承是永恒的。在福壽園心目中,殯葬服務不僅要做好人生理生命結束時的尊重與科學的安置,還要研究人生後一百年精神的延續,保留、延續人的精神生命,讓逝者的精神繼續活在生者心中,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更希望能通過人文紀念幫助生者從過往的生命記憶中尋找溫情和力量,對生活充滿希望。  福壽園成立在1994年,一直處於行業創新,在理念、產品、服務、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突破,引領了中國現代殯葬業的發展和變革,並成為獲准加入世界殯葬協會(FIAT-IFTA),品牌贏得國際認可。現今殯葬服務已不是悲天憫人,喊苦叫天悲傷的活動,取而代之是對前人的懷緬情懷。 筆者曾參觀過福壽園在上海的項目,該項目早於1994年建立,位於上海青浦區,佔地約402,034平方米,國家多名政治家、藝術家亦下葬於該地方。墓園環境幽靜,青山鬱鬱、碧水悠悠,與傳統墓地的幽深感覺折然不同。墓園設計以藝術墓、節地墓、生態葬,配以雕塑、景觀及特色的墓碑紀念先人;玫瑰園、草坪、草坪銅板葬、樹葬等大自然融入一體的設計,還有花壇葬、森林葬。當中,更為革命烈士設立具有歷史意義的公墓及多位當地著名藝術大師的紀念碑,成功打造了極具現代感的國家級自然人文生態墓陵公園。 項目在2008年被世界殯儀協會列入全球十大公墓之一。其中,自上海人文紀念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名人家屬的熱情回應。他們為籌建中的博物館獻計獻策,並將家庭裡珍藏多年的先人遺物無償捐贈給人文博物館,使博物館的藏品徵集和布展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開展人文紀念工程的同時,亦為墓園定下了新的意義。場地對公眾開放,有家庭在此聚會野餐,也有小朋友歡天喜地的遊玩,充滿著喜悅。 親人去世是悲痛的,惟過去的情義,前人的生命價值永在。死亡並不是恐懼的,死亡也不是斂財的工具。期望更多企業像福壽園一樣,在商業活動中,計算盈利之時,想多點,同時對「顧客」尊重和對行業的創新改變出一分力。   [...]

專題

林嘉麒:創科實業「創新」神話

創科實業是一家香港公司,成立於1985年,正值是香港工業繁榮期,主要從事生產電動工具及地板護理工具的銷售,廣泛用於改善家居環境及建築行業。公司主要產品分為電動工具及地板護理兩大類,業務分部包括電動工具、電動工具配件、戶外園藝工具及戶外園藝工具配件,主要客戶是消費者、貿易分銷商、專業人士及工業用戶。經過多年併購及發展,主要品牌包括Milwaukee、AEG、Ryobi、Homelite、Hoover、Dirt Devil及Vax。 「創新」是國家近年的口號,創科實業早以「創新科技」作為生存之道。面對市場競爭,公司力求改變,在無線模式並不太流行的情況下,作了重大決定,把工具業務從帶電源線轉向無線模式,當時來說,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一旦公司行錯方向,後果會是相當嚴重。當然從此以後,奠定了創科的國際地位,成功在世界各地與主要品牌公司及專有零售品牌訂立生產業務合約。要成功轉營並不容易,要衝出國際更難,在環球佔一席位更是難上加難,但創科成功做到了。  國家近年積極創新找點子,「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雄安、前海、橫琴新區」,到近期「大灣區」等政策相繼公布。剛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全文約26,000多字,而「創新」一詞出現了139次;「科技」亦出現了76次,可見國家的重視程度。在國家眼中,創新對大灣區的發展來說是重要的。創新是很正面的詞語,代表了創意,新的做法,亦暗示了改變後成功的意思。不過,懷舊、保留傳統,就是不好嗎?勉強創新會或許換來反效果。創新的定義上,或許需要多一點的定義,詞不達意的話,或範圍太闊或會弄巧反拙。再者,「綱要」是國家提出的指引,並不是指示,明義上是沒有必要的跟隨,大灣區內的城市可以自由定下計劃,惟在大家擔心後果閣下自負的情況下,或會勉強去創新。打工仔最怕老闆給了一個指示,估下估下,最後方向完全錯了,後果會更嚴重。 創科實業或其他成功的創新企業,大多數是在時勢下作出改變,是環境驅使的,或迫於無奈的情況下要創新而成功,但創新後失敗的企業也有為數不少。某程度上,也有具歷史企業在堅守本業下,保留傳統,沒有跟風創新而世水長流,在行業內屹立不倒。地區好,企業也好,在創新前應該三思而後行,以免最後兩頭不到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