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香港貿發局「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首度於馬來西亞舉行

東盟國家近年經濟迅速增長,推動基建及城市規劃發展,為建築、城市規劃、工程及城市管理等相關專業服務帶來龐大機遇。為協助香港城市建設服務業界掌握當地商機,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 首次於馬來西亞舉辦「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 (Building for the Future) 大型推廣活動,於9月4至7日率領代表團訪問吉隆坡,通過「城市建設.香港論壇」、商貿配對及考察等活動,為馬來西亞及香港兩地企業提供全方位平台,共同探索在基建及城市發展方面的合作機遇。   代表團由hpa何設計副董事總經理何力治先生率領,14 位團員來自多個專業領域,包括城市規劃、建築及園景設計、測量、房地產開發、環保工程及設施、建築工程顧問及管理、物業設施管理和室內設計等。   港馬經貿關係密切  一連三天的行程涵蓋多項活動,重點項目為9月6日於吉隆坡舉行的「城市建設.香港論壇」。論壇旨在向馬來西亞政府和企業介紹香港城市建設服務業的優勢,深化兩地在城市建設的合作。論壇得到馬來西亞多個政府部門及商界的鼎力支持,吸引超過400名政商界代表參與。   香港貿發局東南亞及南亞首席代表黃天偉於論壇開幕致辭中表示:「亞洲經濟增長動力強勁,馬來西亞作為東盟國家的主要經濟體,近年的基建及城市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和馬來西亞的經貿關係密切,我們憑藉獨特的國際化優勢,一直是馬來西亞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理想跳板。香港基建及房地產業發展蓬勃,由項目管理、建築工程設計,以至城市規劃等多個範疇也別具優勢,加上業界人才經驗豐富,具備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多年來為東南亞等地提供優質服務,並將繼續成為東盟基建設施和產業合作項目的平台。」   隨著東盟與香港去年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黃天偉相信香港基建及城市規劃業界可發揮優勢,更積極參與馬來西亞的城市發展項目,並相信「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大型推廣活動能為兩地業界創造更多合作機遇。   論壇全方位推廣香港優勢 近年,馬來西亞的大型基建項目陸續出台,當地政府亦公布多個未來城市交通規劃及公私營工程發展草案,是東盟其中一個城市化步伐增長快速的國家。根據馬來西亞基礎建設信息中心 (IIC)數據顯示,預計於2021年,馬來西亞基建及建築行業總值可達218億美元,可見當地基建及城市化配套服務的需求殷切。   作為「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重點活動,「城市建設‧香港論壇」聚焦三大熱門議題,分別為智慧城市、現代都市建設,以及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隨著馬來西亞大力推進基建及城市化發展,對相關配套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為促進馬來西亞及香港兩地業界的深入交流,主題論壇邀得多位國際知名的香港建築及工程公司的高層代表擔任講者,包括hpa何設計、AECOM數據架構師有限公司(Big Data Architect Limited) ,共同出謀獻策,探討智慧城市發展、可持續都市規劃,並分享如何在城市規劃中有效應用大數據。   另設專題論壇,奧雅納工程顧問(ARUP) 、信和集團及URBANPROJECTS的管理層就建構具效益的現代城巿、市區重建及建築設計主題上分享過往的案例,探索如何在現代城市設計上展現獨特的建築特色,並藉此拓展兩地城市建設發展的合作商機。   論壇更特設商貿配對環節及項目推介會,讓馬來西亞企業與香港代表團成員進行一對一會面,共同探索潛在的合作商機,並藉此了解當地的基建及城市建設專案。 香港結合基建及金融優勢 基建及城市化發展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服務中心,能為馬來西亞企業提供穩健的融資平台,並提供切合當地企業需要的融資安排和服務。大會在主論壇後安排「馬港城市建設合作交流午餐會」,邀請了香港金融發展局成員及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海外基礎設施基金部部門負責人及董事總經理胡江東,交流馬港兩地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金融合作空間,特別是香港企業如何在資金層面為當地發展項目提供支援,進一步發揮基建和金融的雙重優勢。 實地考察吉隆坡基建項目 除了「城市建設.香港論壇」外,香港貿發局亦帶領代表團會見馬來西亞商界及政府組織,同時實地考察馬來西亞基建及城市發展的最新情況。代表團拜會馬來西亞運輸部長陸兆福 (Loke Siew Fook),交流香港與馬來西亞在運輸建設方面的合作空間,並與當地基建及房地產企業代表會面,包括馬來西亞大型綜合企業楊忠禮集團 (YTL Corporation Berhad)、歷史悠久的房地產集團MKH,以及國際知名的房地產建築企業雙威集團(Sunway Group)。此外,代表團參觀的項目包括獲獎的綜合發展項目Kajang 2,以及雙威集團旗下大型綜合項目雙威城(Sunway City)。   活動下屆移師廣州   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貿發局於2015年推出「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大型推廣活動,曾率領香港城市建設服務業代表團訪問中國內地不同省巿,包括江蘇省的南京及常州、山東濟南及濟寧和福州福建及廈門。今年首次在東盟國家舉辦「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未來將繼續通過這個平台舉辦更多推廣活動,向各地推介香港基建及城市建設服務業的優勢。下屆「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推廣活動定於2019年3月在廣州舉行,並將聚焦智慧城市科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可持續和綜合城市發展。 [...]

資本政經

「小政府」變「大政府」 主動出擊有錢途

— 林鄭頻出訪搞關係拉生意,香港似乎跟隨了中國的一套,並呼應著中央的布局。 — 外匯基金正計畫,夥拍其他主權或退休基金,入股投資新興市場的基建項目。 — 內地買家來港買樓,寧願繳付高昂印花稅,變相「津貼」港府投資一帶一路。 特首林鄭月娥自從七月上任以來馬不停蹄,頻頻外訪,首次外訪是八月初的新加坡與泰國,開宗明義「加強香港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其後整個八月就往內地鑽,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和深圳;九月又往外闖,除了成為特區成立二十年以來首位訪問緬甸的特首,還訪問了英國,最後在湖南長沙參加「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短短兩個月內,共外訪了九次,訪問了十個地方,忙得不可開交。 觀乎其行程,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是本地事務,除了只透露土地及房屋兩大政策制定的進展,其餘所有事情,包括校園言論風波,以及淋淋瀋瀋新聞等,均只評論幾句,便統統交由下屬處理。第二,是出訪外地,也並非觀摩、考察般簡單,而是搞關係拉生意。且看出訪的東盟國家便有三個,到北京也是與發改委會面,就香港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交換意見,並協商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依此看來,港府已經改變了一直以來扮演的「小政府」角色,轉為跟隨中國的一套,走上「大政府」路線,主動出擊,並且利用香港的長處,包括本欄指出的三大優勢—法制健全、自由度(無論貨物,抑或資金,以至言論)高,以及英文水平高——呼應中央的布局,推動自身的發展之餘,亦對國家作出貢獻,互惠互利,達致雙贏。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默契,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指出,香港應秉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作為海外企業投資內地的窗口,以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之餘,亦要在「一帶一路」基建股權、債權投融資方面,擔當無可比擬的中介角色。這還不特止,金管局更計畫,夥拍其他主權或退休基金合組財團,將外匯基金投入新興市場基建項目,當中包括「一帶一路」國家。 另一邊廂,個人在樓市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內地買家來港買樓,較少選擇以公司轉名方式購入物業,寧願付上百分之十五的買家印花稅(BSD),再加上百分之十五雙倍印花稅(DSD),即合共稅率高達百分之三十,進貢香港庫房。港人習慣以公司轉名方式買賣物業,省回稅款,內地人卻不肯為之,變相「津貼」港府投資一帶一路,此又不知是巧合還是中央的算盤? 根據稅務局資料,淨計買家印花稅收入,一六年四月至一七年三月的財政年度,便有七十一億四千萬元,今個財年的上半年,更達三十七億八千萬元;若然計及雙倍印花稅上個財年及今個財年上半年分別有一百九十億六千萬元及一百億元,兩辣稅合計便達二百六十二億元及一百三十八億元,相當於薪俸稅的接近一半! 無論如何,香港跟著中國大隊,向外地招生意,搞好自身經濟,大方向絕對正確,對香港未來發展亦是一件好事。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

本港時事

第三季出口指數回落 東盟國家成市場新星

根據香港貿發局最新調查顯示,本港出口商對環球主要市場短期表現的信心有所回落,而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盟國家) 對高品質及獨特的產品和服務有着龐大的消費需求,成為市場新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在記者會上表示,第三季的出口指數由第二季四年新高的50.1回落至46.2。他解釋:「服裝、玩具、珠寶和鐘表等個別行業表現略遜,拖低了整體出口指數,亦反映了本地出口商略為看淡香港短期的出口前景。」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監測本地貿易商出口表現以及他們對短期出口前景的信心。有關指數若高於50的分水嶺則表示情緒正面,低於50則反映情緒負面,監測的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及中國內地。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說:「就市場而言,出口商對各個主要市場的整體信心均按季微跌。然而,中國內地仍然為最被看好的市場,美國則最被看淡。」作為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內地是唯一出口指數錄得高於50盛衰分界線的市場,由上季的51.9,下滑至今季的51.5。歐盟的出口指數錄得49.5,其次是日本(48.6)。另外,美國的指數接連下滑,由首季的50.3和次季的48.1,跌至第三季的47。   調查發現,英國脫歐對香港出口表現的影響持續下降,相比今年首季的86%,以及2016年第三季的83%,今季有91%的受訪者表示英國計劃脫歐至今為止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數據亦顯示,只有8%的受訪出口商預期脫歐會產生負面影響,低於今年首季度的13%和去年第三季度的17%。 另外,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力提倡保護主義,預期此舉對香港出口表現的影響也有所下降,相比2017年首季的71%,第三季有8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同時,相比首季的27%,第三季只有18%的受訪者預期有關政策方向會帶來負面影響。潘永才說:「大多數受英國脫歐和美國保護主義影響的出口商表示會透過開拓新市場作應對。」 貿發局研究部團隊亦於記者會上分享最新的調查報告,剖析東盟中產消費者的消費模式。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旅遊及休閒為最受東盟中產消費者歡迎的支出類別。」其中約56%的受訪者表示,旅遊及休閒為他們過去兩年以來、消費最高的類別之一。其次則為健康、美容和健康 (36%)及時裝服飾 (32%)。調查亦顯示東盟消費者花在當地品牌的開支相對高,但也反映香港公司在設計和品質方面享有一定的優勢。何達權表示,95%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花費更多在品質較好的產品,而89%的人追捧帶有「個人風格」的產品。這些東盟消費者非常樂意嘗試時尚和新穎的玩意,其中83%的受訪者更表示他們非常樂意嘗試新的品牌和產品。 東盟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會衡量產品是否具備環保細節、產品認證、良好的設計和包裝等。何達權認為,品牌必須創造超越其核心功能的價值,才能成功打入東盟市場。調查結果亦肯定了東盟消費者視香港為潮流之都及時尚產品中心,提供中至高端的產品和服務。 是次調查於2017年第二季進行,合共訪問了超過1,400名來自雅加達、泗水、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河內及馬尼拉的中產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