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旅遊氣泡屬多餘 大陸通關最重要

吳老闆週記(4月29日) .一旦恢復與大陸通關,效益肯定比200個遊客大得多。 .只要做到切斷源頭及增加疫苗接種,便能夠搞掂大陸。 .今次政改,中央出手十分狠辣,然而,卻是難言對錯。 旅遊氣泡屬多餘 大陸通關最重要 港府本週一(26日)宣布,下月26日起重啟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計劃,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至少14日的港人才可參與,每日暫時會有1班航班往來兩地,每班最多接載200名乘客;本欄認為,計劃只是港府「做騷」而已,十分多餘,粗俗點說,就是除褲放屁。 坊間評論大多集中此次「旅遊氣泡」的條件「不平等」——赴星港人必須完成接種疫苗,來港的新加坡旅客卻不受此限制;本欄則將焦點放在成效身上,認為計劃一點用處都無,因為每日名額只得200個,數量太少。就連新加坡旅遊業界亦直言,措施較具象徵式意義,實際效益則不大。 最需要與大陸通關 重要的,不去做;不重要的,卻花時間、精神、工夫去做,這就是我們的政府。現時香港最需要的,肯定並非與任何地方建立「旅遊氣泡」,而是盡快與大陸恢復通關,因為受影響的人數眾多,以往每日往返中港兩地的人,數量以萬計算,一旦通關,效益肯定比200個遊客大得多。 重啟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計劃,只是「好過無」的措施罷了。情況就像解決乞兒乞食問題,現時港府只是令乞兒不會乞死,而非令乞兒不需再乞食,問題並沒得到解決,頭痛走去醫腳,完全放錯重點。 其實,不止對香港,與大陸恢復通關,對內地亦有好處。近日人在深圳,看到沒了香港人的深圳,工廠營運雖然沒有問題,但食肆及消費場所的生意卻受到很大影響。 切斷源頭 加快接種 至於怎樣才能與大陸恢復通關,就是堵塞檢疫制度的漏洞,切斷外地輸入的源頭。事實上,香港的檢疫制度仍存在漏洞,否則此前怎會有變種病毒流入社區的確診個案?如果處理不到漏洞,港府不如索性封關,不讓從外地飛來的航班抵港。 除了切斷源頭,港府還應加快市民接種疫苗的速度,反正香港不是無錢,買不到疫苗;鼓勵又好,強制又好,總之就要提高接種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截至4月18日,全港只接種了109萬劑疫苗,進度極慢。 只要做到以上兩點,相信便可搞掂大陸,恢復通關;然而,港府卻做不到,更離譜的是,不能通關的代價,就由企業硬食,巨無霸企業可能無所謂,甚至可以增加市場佔有率,中小企卻鯁不下,裁員、倒閉消息接踵而至,此之所以本欄早已斷言,失業率尚未見頂。 其實,大陸的疫苗接種率亦不高。根據國家衞健委公布,截至4月27日,全國只接種了2.36億劑,僅及14億人口的不足兩成,遠遠落後於美國已有一半成年人起碼接種了1劑。相信這是因為國產疫苗產能不足,不夠市民接種所致,此前輸出了逾億劑疫苗予逾70個國家更令供應捉襟見肘。 然而,近日人在內地走來走去,發現很多地方已不再檢視「健康碼」,就連搭高鐵,上落車都不用出示。究其原因,就是控疫控得好。既然幅員極廣的大陸都做得到,為何地方細細的香港卻做不到?一眾有關官員是否應該被炒問責? 傳統泛民全部玩完 尤其是人大先後通過了《港區國安法》及選舉制度改革,港府已無需面對政治困局,只需專注經濟、民生問題;當中,控疫正是重中之重,為何仍不能實實際際地做事? 說到政改,回看負責推選特首及佔了40個立法會議席的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及產生辦法,有逾三分一是當然委員或經提名產生,而經選舉產生的,則絕大部分由團體票產生,如此這般,該1,500人無可能不愛國不愛黨,傳統泛民將全部玩完。 這樣看來,今次政改,出手十分狠辣,然而,卻是難言對錯。事關北京曾給港人「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機會,只是泛民半步不讓,相反更是變本加厲,愈來愈亂來,才逼得中央不得不出手。 因此,本欄一直指出,泛民根本並非爭取民主,只是一味搗蛋,如今搞到無地方企,也是自己攞來;新的制度已成定局,泛民參不參與,對大局已無影響,未來政府施政將更暢順,香港的安全系數亦會更高,北京便更放心利用,此亦不失為一件好事。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繼續浮沉,未有方向,恒指高低位只相差700多點,本週三(28日)收報29,071點,全週計上升449點,即1.6%;國指跑輸大市,只升1.2%,即126點,收報11,015點;科指則跑贏大市,大升4.2%,即348點,收報8,533點。 相反,本地樓價則是節節上升。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3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為388.3,已連升3個月,按月上升0.8%,按年上升2.6%,並創20個月新高;以首季計,則累升2.2%;比起歷史高位,只差2%。 事實上,本欄一直指出,香港樓價實在難以大跌,就算因為疫情有所回落,幅度比起此前升幅實屬濕濕碎。究其原因,只得一個,就是供應緊絀。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印度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連續7日單日確診數字超過30萬宗,並且屢創全球最高紀錄,世衞專家更指出,由於檢測能力有限,印度疫情被「嚴重低估」,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達官方報告數字的20至30倍,即5億之巨。 隨着印度疫情失控,勢必衝擊當地經濟,從而影響在當地有生產線及業務的企業;芸芸港股之中,小米集團(01810)便身受其害,股價連跌3日,本週三(28日)最多曾跌6.5%,一度低見24.6元,收市仍跌3.8%。 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就發表報告指,受惠於印度封城措施暫時放寬及對新4G手機需求上升,當地今年首季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26%,至3,900萬台,為6年來最高增速。依照品牌劃分,小米市佔率26.5%,排名第一,出貨量年增5%,至1,030萬台;不過,比起去年同期的市佔率32%,已大幅下滑,皆因面對三星及Vivo的競爭,前者市佔率排第二,年增45%,至720萬台;後者則排第三,出貨量年增46%,至700萬台。而且,預計次季當地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回落,主因是當地新冠確診個案急增,以及封城措施再度收緊。 [...]

香港

投資名人趕出貨?! 「風水樓神」蘇民峰高市價一倍沽西半山地舖 蔡志忠賣石門京瑞廣場大家樂 李耀華沽荃灣藥房

「回港易」開通,本港亦將再與新加坡建立「旅遊氣泡」,不過商舖市場仍密密錄得著名投資者出貨,最近甚至連「風水樓神」蘇民峰亦沽出西半山地舖!蘇師傅是次易手的街舖位於堅道民生區,造價達4,800萬元,高市價近一倍,師傅持貨逾13年勁賺3,750萬元,果然係高人!事實上,蘇師傅在物業市場向來「戰績彪炳」,尤其鐘愛買賣舊樓及街舖,最得意的代表作可說是於2004年以1,350萬元購入中環全幢唐樓,其後分階段拆售,合共大賺約4,210萬元。另外,資深投資者蔡志忠及李耀華亦分別沽出京瑞廣場「大家樂」巨舖及荃灣藥房街舖,兩人齊齊「減磅」。 蘇民峰堅道地舖持貨13年勁賺3750萬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西半山堅道124號泰豐大廈地舖連閣樓於上月以4,800萬元成交,地舖建築面積2,500方呎,另連建築面積1,500方呎閣樓,合共面積達4,000方呎,呎價12,000元,現由洗衣店及教育中心承租。舖位原業主為蘇民峰顧問有限公司(PETER SO CONSULTANTS LIMITED),公司董事包括蘇民立(SO, MAN LAP)及 JONG, LILIAN,蘇民立即是本港知名玄學家蘇民峰原名,料為同一人。 蘇民峰於2007年12月先以個人名義斥1,050萬元買入上址,其後改由公司名義持有,現持貨逾13年易手,帳面勁賺3,750萬元,物業升值3.57倍。有業內人士指,該舖位旁邊的街舖,最近每間成交價只有約1,300萬元;而上述舖位比鄰近舖位大多一倍,市值估計只有約2,500萬元,意味蘇民峰是次以高市價近一倍沽貨。 西半山堅道124號泰豐大廈地舖連閣樓。 「風水樓神」鐘情街舖舊樓 17年前中環唐樓拆售大賺逾4千萬一戰成名 真實上,蘇民峰在物業市場上戰績彪炳,更有「風水樓神」之稱,尤其鐘愛買賣舊樓及街舖。例如他曾於2015年以「摸貨」形式沽出中環鴨巴甸街19號五層高舊樓,造價1,760萬元,持貨短短5日即大賺近300萬元。他又於同年以3,450萬元沽出中環伊利近街1樓1至2號舖,持貨僅4年即獲利1,000萬元。 不過,蘇師傅最得意之作,可說是於2004年7月,以1,350萬元購入中環結志街10號全幢5層唐樓,翌年再以860萬元將1至5樓分拆售予一名外籍人士(買家後來將物業改成服務式住宅),並繼續持有地舖及閣樓。當時舖位雖然由麵檔承租,每碗麵只賣幾元,但舖位每月收租竟然可達8.8萬元,租金回報率高達21.6厘!蘇師傅其後再將地舖及閣樓沽出,全幢唐樓出貨合共獲利約4,210萬元。 [...]

本港時事

港僱員明年平均實際加薪0.6% 亞太最低

香港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勞動市場備受影響,失業率升至6.4%。有人力顧問調查顯示,本港僱員明年薪酬仍有望增長,平均加薪3%,但計及通脹後實質增長僅有0.6%,將為亞太區中最低,另有25%企業則表明會凍薪。調查機構估計需時2年至4年,僱員加薪幅度才回復至疫情前4%的水平。   人力資源管理顧問ECA International今年8至9月訪問全球68個國家地區的逾370間公司,了解企業今年加薪及對來年薪酬增長的預測,結果顯示,全球受訪企業今年加薪幅度中位數為2.5%,亞太地區平均加薪3.2%,料明年區內加薪幅度可達4.3%,但仍較去年的5.6%低。 調查反映本港僱員今年平均加薪約2.1%,比去年跌近一半,且有4成公司凍薪;雖然明年凍薪的香港公司比例料將降至25%,但預測加薪幅度仍不及去年的4%,扣除通脹後的實質加幅僅得0.6%,是亞太地區20個國家地區中最低。而內地明年的薪金增長料可從今年的3.8%升至5%,台灣明年的加薪幅度則將維持3%。 ECA International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認為,影響本港經濟的因素,始於去年社會運動,港人薪酬增長比新加坡等地為低,甚至可能阻礙香港經濟復甦進度;並預料本港僱員加薪幅度,可能需要2至4年才能恢復至疫前的水平。 他又提到,本港僱員來年的加薪情況,很大程度取決於本港經濟復甦情況,包括旅遊業和貿易,但全球新冠疫苗供應等因素並非香港可以控制。他認為香港與新加坡即將推行的「旅遊氣泡」因規模不大,對本港經濟的推動力有限,但相信可吸引更多人重新來港工作及旅遊,並帶動經濟復甦。 [...]

本港時事

倘無第三期保就業 逾8成旅社裁員

香港旅行社解困大聯盟向旅行社僱主進行調查,發現85.7%旅行社有裁員壓力,若政府無第三輪保就業計劃,有81.5%旅行社稱「一定要裁員」或「好大機會要裁員」,四成六旅行社估計裁員幅度達50%。   香港旅行社解困大聯盟10月7至9日以網上問卷向旅行社僱主調查,共有518間旅行社回覆,佔全港旅行社約三成,結果顯示97% 旅行社業務比去年同期減少八成以上。79.5%旅行社表示「沒有裁員」,在沒有裁員的旅行社中, 54.9%表示主因是政府保就業計劃。 業界也希望政府放寬對旅遊業的四人「限聚令」,以及向每間旅行社發放不少於10 萬元資助,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同樣以網上問卷訪問87 名會員,結果顯示,近七成會員表示如政府不推出第三輪保就業計劃,一定要或很大可能要裁員。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直言,業界經營非常困難,即使現時不少港人熱衷宅度假(staycation),但只及以往生意額的兩成至三成,對於沒有泳池等設備的小型酒店更沒有幫助。保就業計劃提供的補助對他們避免裁員起非常積極作用,否則將很大機會甚至必須走上裁員這一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本地遊受「限聚令」限制,明白旅遊業界經營困難,政府已預留17.6 億元支持旅遊業界,又稱單靠政府補助難以長遠維持每個行業的生存空間,呼籲業界要找到防疫及營運之間的平衡。早前政府提及「旅遊氣泡」已有進展,首個「目的地」將是新加坡。邱騰華宣布與新加坡達成協議,兩地市民只要持有陰性新冠病毒檢測證明,便可乘搭指定航班不限目的互訪,而且到埗後毋須隔離檢疫,行程亦不受限制,希望數周內實施。 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旅遊氣泡是好消息,有助提振行業士氣。不過,他稱據目前安排,本港旅客出發前,及在新加坡返港前均要檢測,「做一次測試最便宜也800 元」,惟一般旅客在新加坡三日兩夜的旅費僅約4,000 元,檢測費昂貴,擔心雙邊旅遊淪為「有錢人玩意」。 [...]

專題

各國籍擬設旅遊氣泡 謀通關刺激經濟

全球新冠疫情重創航空及旅遊業,加上聖誕新年等傳統旺季逼近,多國計劃恢復通關,重啟國際旅遊振經濟。當中美國與英國計劃設立往來紐約市及倫敦的「旅遊氣泡」,希望在11月感恩節前成事。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快速測試普及,美國打算與其他國家建立「旅遊氣泡」,強制旅客起行前及抵埗後必須接受測試,但毋須在目的地自我隔離。除了英國,美國當局亦將與德國商討此事。英國運輸部則設立工作小組,研究在機場進行檢測的可行性。 另外,澳洲正與日本、南韓及新加坡商議開放出入境,局部重啟旅遊。據彭博報道,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透露,近期已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部分太平洋島國討論重啟旅遊,並以早前與新西蘭的旅遊安排為基礎。10月16日起,新西蘭旅客可到澳洲部分地方旅遊,包括悉尼,且毋須強制隔離。 至於本港,港府正與11個國家磋商建立「旅遊氣泡」,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旅發局將與酒店、運輸及零售等業界商討衞生服務準則,希望協助衞生署研究相關措施,以便在政府重新開關後,讓旅客安心來港。 全球急研重啟旅遊,主因是疫情重創經濟,高度依賴旅客的板塊好像航空業、主題樂園、旅行社、酒店等,當中以航空業為例首當其衝,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8月份客運收益公里數(RPK)整體萎縮了75%,其中內陸線尚可避過封關影響,惟跌幅亦達50%,而國際線則重挫近90%;以香港為例,機管局表示同期客運量暴瀉98.6%,故不得不進行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