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辦主任 丘卓恒 踏入發展關鍵年 今年三大項目動工上馬 四區進行規劃諮詢

專題

北都辦主任 丘卓恒 踏入發展關鍵年 今年三大項目動工上馬 四區進行規劃諮詢

特區政府重點規劃項目北部都會區,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也是促進香港與大灣區高質量經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北部都會區計劃涵蓋土地發展、房屋供應、交通基建、生態保育、產業發展,以及政府和社區設施等領域,規模巨大,特區政府多個政策局和部門均參與,而特區政府於去年建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負責統籌及協調等工作,北都辦主任丘卓恒形容,今年是計劃發展重要的一年,不少建造項目工程接連上馬,今年就洪水橋、新田科技城等三個項目申請撥款動工,並為四大區域包括流浮山規劃方式進行諮詢,涉及土地龐大,故存在巨大的挑戰。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丘卓恒去年2月出任北部都會區籌備辦公室主任。他表示,北都辦的日常主要職務,包括就推展北部都會區計劃擔當整體倡導及統籌角色;制定創新的規劃及土地政策與執行安排,以推動及支援新產業策略;加強與相關決策局和部門的協調工作,以適時在北部都會區推展房屋、交通及其他基建設施、生態保育、不同界別的產業發展,以及政府與公共設施建設等,達至全面整體的發展。 定位國際創科新城  成港未來房屋主要供應區 他續指,早前公布的行動綱領的願景和目標是把北部都會區發展成「國際創科新城」,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推動更佳的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當中包括開拓土地房屋。當局指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區內的新發展土地約3,000多公頃,當中不少於1,400公頃10年內可供發展,佔未來10年整體「熟地」供應約四成。「北都」新發展土地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是香港未來房屋供應重鎮。而全發展後,整個「北都」預計可容納250萬人口,約佔香港現有人口的三分一。 至於其他願景和目標,還包括產業導向、職住平衡、推動創科和其他產業,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提供約50萬個新工作職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特別是北部都會區內不同區域可與深圳各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基建先行,鐵路為骨幹;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保育生態,城鄉共融;建設多元藝文康體和青年設施;以及政府部門進駐,帶動發展等。 丘卓恒提及,今年將推出的北都重大項目,分別包括3個進入申請撥款及施工階段的新發展區,包括:1. 古洞北 / 粉嶺北餘下階段、2. 洪水橋 / 厦村第2期、3. 新田科技城;以及4個新區,包括:1. 流浮山、2. 新界北新市鎮、3. 牛潭尾,及4. 馬草壟(4區涉及逾1,700公頃土地),將會公布初步規劃構思並進行諮詢。 流浮山規劃公布  拓科技生態遊 至於4個進行土地用途諮詢的新區,將會由流浮山「打頭陣」,丘卓恒透露,該區位於洪水橋北面,作為洪水橋擴展區角色,產業定位則分別作為數碼科技,以及生態旅遊產業。 丘卓恒表示,是次發展規劃將有兩大主題,包括數碼科技樞紐及休閒生態旅遊,料將成為未來策略性跨境交通樞紐,與深圳前海及香港其他部分包括機場各核心商業區緊密相連。他說,流浮山作為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的擴展區,可增加產業及房屋用地供應,而位於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及流浮山可與前海合作區和南出區在金融、專業服務、物流服務等領域推動及深化高端經濟服務。 他又提到,洪水橋/厦村定位及發展為一個擁有2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的高端專業服務中心,以及一個擁有超過60公頃作物流發展用地的現代物流樞紐,其港深西部鐵路將於洪水橋、厦村及流浮山設站,快捷聯繫南山區及前海;策略性鐵路連接交椅洲人工島及港島西;屯馬線於洪水橋設站。 在休閒生態旅遊方面,丘卓恒表示,尖鼻咀擁有后海灣和鄰近拉姆薩爾濕地的自然景色,將會定位為動態的主題活動節點,如發展戶外歷奇樂園及露營地等,以吸引本地和海外旅客。而當中白泥以日落景色聞名,同時是紅樹林和豐富海洋生物的家園,則將會定位為靜態的生態旅遊節點,作生態度假村和農莊,容納與自然有關的活動等。 丘卓恒表示,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的有關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已於2020年展開,首批人口預計於2024年入伙;而第二期發展的工程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陸續展開,首批人口於2030年入伙;而流浮山屬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較後期的發展,下一階段的勘查研究將於本年上半年開展,並預計於約2030年展開建造工程。流浮山規劃發展局於本月初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 至於餘下的牛潭尾則有潛力發展高等教育,可以發展與科研有關的高等教育,推動「產、學、研」合作;而古洞北北面的馬草壟,則可作為支援河套港深科創園區的居住社區。 規模最大則為涉及1,500公頃的新界北新市鎮,特別在於擁有3個口岸,包括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他指出在這條件下,可以發展與口岸相關產業包括跨境金融、跨境醫療或口岸消費等,亦有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例如食品科技、環境工業、先進製造業。同時亦會在區內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一部分。 同時,北都基建亦有部分已經進入建設階段,包括今年動工的洪水橋站有望2030年通車,而北環線古洞站已經動工,預計2027年通車,整條北環綫則預計2034年完成。丘卓恒提及,北環線對北都發展發揮重大作用,除了服務途經的新田科技城及牛潭尾外,亦連接起東鐵線屯馬線形成一個環狀系統,對於整體運力及路綫彈性有相當大提升。 定期聯繫各界  走入社區 丘卓恒坦言,北部都市區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除統籌多個政府部門的工作外,同時,北都辦亦會與內地機構緊密和定期聯繫,加強合作,務求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城巿產生的協同效應和帶來的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推動公眾參與及加強與持份者溝通。 問及今年北都辦最大挑戰,丘卓恒指在於項目發展規模大,香港已有一段時間無發展新區,今年在相若時間推出數個重大項目,影響不同利益、原居民、棕地作業眾多,不是單純土地發展項目,需要不同政策支撑、跟不同部門建立及維持協作關係。 他舉例說,自《行動綱領》公布後,北都辦已馬不停蹄地頻繁接觸各界,包括政商界、專業界別、海內外企業、公用設施企業、非政府組織,內地不同單位,以及外國的政府代表等,介紹北部都會區的計劃和最新發展。至於公眾教育方面,他透露,中環展城館2樓展區最近翻新重開,增設互動展品,讓公眾了解北部都會區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新城」。 =============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

【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專題

【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2021年的施政報告特別闡述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擬於20至30年內分階段實施。該發展計劃旨在形成城市空間,跨越地理及港深兩地的分界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不僅是香港北部的規劃,更是港深邊境未來10年的發展輸廓。自計劃公布距今逾兩年,到底北部都會區的進展是否一如規劃的順利進行?抑或面對更多始料不及的問題呢?本刊走訪相關官員,談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現況。 撰文: 劉智恒、鄭敏琴、李樹明 北部都會區開發的區域以香港北區(尤其是粉嶺、古洞、羅湖),以及元朗區北部及洪水橋為主,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根據政府的構想,北部都會區以結合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育的宜居社區規劃理念,優化經濟用地的規劃和設計,採取措施吸引以創新科技為本的產業鏈企業及創投金融、先進製造業、專業及商業服務和新興產業企業落戶,進駐北部都會區,形成支持創科產業生態系統的空間佈局與設計,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北部都會區四大區域 按政府規劃,北部都會區各地區會有不同的策略性定位及主題發展,大致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化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藉著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創新科技地帶為創科發展的樞紐,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和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 至於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帶動康樂及旅遊發展。 單從地理上來說,北部都會區無疑很大程度需要與深圳各方面對接。早於李家超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表示,中央對河套區發展十分重視,北部都會區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同樣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特區政府將全力支持,並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上月率領香港政府代表團,與深圳常務副市長陶永欣率領的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在香港舉行「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第四次會議。一如黃偉綸所說,北部都會區建設重點之一,是藉著與深圳及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優勢互補,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將繼續與深圳保持溝通,緊密合作,協同發展。在制訂北部都會區各個區域的產業定位時,重視深圳對應地區的發展定位和潛力、港深之間的交通和口岸對接,以及彼此的合作前景,確保北部都會的規劃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發展互惠共贏。 人才培育高瞻遠矚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房屋單位和50萬個新職位。不過,一直有聲音質疑香港的人口政策模糊,將來本港人口數量是否可以滿足到屆時的房屋供應。以50萬個房屋單位為例,以一屋四口計算,北部都會區預料可容納多200萬人口居住,然而這200萬人口從何而來,政府一直未有清晰的方向。假如加上明日大嶼預設可容納上百萬人口,即使統計處推算香港在2043年達到人口頂峰,估計有822萬人口,較現時的750萬人多大約70萬人,到時樓宇供應亦隨時供過於求。 人口政策同時帶來人才問題。香港出生率連年下跌,人口老化將越來越嚴重。政府為招攬人才,去年底新設立人才服務辦公室致力宣傳香港優勢吸引人才,並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服務。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已見成效。截至去年10月,合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逾11萬宗已獲批,其中約7萬名人才已抵港,遠超過去每年至少輸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 [...]

本港時事

智明研究所:將軍澳發展規劃宏大 建材供應須具永續性

107動力每月舉行的午餐會「智圓雅聚」順利舉行,大會請來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就「將軍澳永續發展與綠色建材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說。許楨教授指出,九龍東、將軍澳大型發展方興未艾,特區政府應要為未來建材供應早作籌劃。 許教授指,近年,當港人提及本地未來發展,習慣把焦點放在大西北;如河套區、新田科技城、洪水橋新市鎮,以及交椅洲人工島。其實,連接九龍東和新界東的將軍澳,亦有其獨特的戰略位置。包括第137、132填海區在內,將軍澳東、西兩翼的大規模發展,將持續起碼二、三十年。從而牽動從西貢到油塘,再輻射到九龍東的長遠佈局,以及數以百萬計港、九、新東市民居住、生活、工作環境的改善。 因此,秉持「基建先行」理念的現屆政府,在本月中為立會議員、社會各界進一步闡釋「三鐵三路」構想時,亦披露了更多「將軍澳線南延線」的細節。在講求「節能減排」的廿一世紀,我們樂見將軍澳、九龍東的綠色發展;我們須以「可持續性」為根本原則,就財務、技術、人才、建材等領域,作全面考慮、周全規劃、充分準備。 為混凝土就近供應地的油塘,區內的混凝土廠早已存在,卻因回歸後港府改劃為「綜合發展區」,而與居民、議員、官員的期待有所落差。故此,正好把握機會、有序遷出。一方面,試述各項大型基建和住宅項目,離不開混凝土的使用。但混凝土只能就近生產,否則將帶來品質、安全、成本、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本港可趁機大幅提高混凝土廠的生產規格、環保要求和運輸標準。並善用海路運輸在「節能減排」的獨特優勢。致使戰略基建、房屋供應、居民訴求,業者及海內外投資者的發展空間,各個方面都得到最好的平衡。 許教授特別強調,永續發展不是不發展,而是透過各持分者平等協商、統籌兼固—綠色、健康、平衡地發展。 107動力每月均舉行午餐會「智圓雅聚」,讓該會會員及不同人士聚首,就本港經濟政策,熱門時事等互相交流。活動並會邀請不同財金精英、專家及學者,就特定主題作出分享。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與香港園境師學會簽合作備忘 提升園境專業水平

香港園境師學會於日前(18日)假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柴灣)演講廳,舉辦「北部都會區:港深環境及生態論壇」。是次論壇匯聚深港兩地的園境和生態專家,就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設計規劃及生態保育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藉此促進兩地專家在邊境地區發展方面的合作。論壇出席嘉賓包括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謝偉銓,及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陳元敬,中聯辦教科部副處長李永權亦特別蒞臨以表支持。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與香港園境師學會宣佈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園境師學會早前成立深港兩地專家平台,共同籌劃北部都會區以至深港兩地發展,確保深圳河兩岸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經濟引擎,能夠樹立世界級生態文明的良好示範。論壇上,兩地專家及嘉賓就北部都會區的景觀設計規劃、生態保育修復、城市設計等分享經驗及見解。學會亦與多名本地環境及生態專家合作就新田科技城發展制定生態景觀原則,並在論壇上發佈了初步建議。 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指出,北部都會區以《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 2030+》)為基礎,並參考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的支持,把北部經濟帶擴展及整全。他指:「日後,北部都會區將與維港都會區並駕齊驅,並可藉此加强香港與深圳的合作,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同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與香港園境師學會宣佈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提升兩地的風景園林專業水準,為市民創建更宜居城市。根據備忘錄,雙方將就五大範疇加強合作與交流,包括:大專院校風景園林學科教育政策和互認制度、風景園林師人才評價標準、中國科協開展的風景園林工程師國際互認、兩地風景園林學術交流,及香港園境師學會主辦的國際園境師聯盟(IFLA)2026 世界年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秘書長邊東昱表示:「香港擁有國際視野,園境設計匯集多元及嶄新元素。隨着內地與香港的進一步融合,相信是次合作有助孕育嶄新思維,定能為內地與香港風景園林設計開拓更廣闊的領域。」 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陳元敬表示,與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人才培育、標準制定、工作互認、學術交流以及盛事合作等範疇上的合作邁進一大步。 「北部都會區:港深環境及生態論壇」由香港園境師學會主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協辦,並得到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紅樹林基金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長春社,以及香港觀鳥會作為支持機構。 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 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陳元敬很高興能與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

博客

王涵:新世界獲300億低息融資 證財政穩健

香港經濟復甦步伐不似如期,市場整體貸款需求疲弱,上半年貸款總量下跌0.5%。為搶佔大額優質客戶,銀行自然願以較低息搶客。新地於今年五月便與18家主要的國際及本地銀行簽署一筆5年期貸款協議。銀行界對是次銀團貸款反應熱烈,錄得5倍超額認購,最終總貸款額達275億元,是集團歷來最大額的銀團貸款。 新世界今年上半年已成功獲得300億港元銀行貸款,當中約220億元屬再融資,超過80億港元屬新批出貸款,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息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約1.1厘的低成本融資。據新世界今年2月發布的投資者簡報,公司去年12月回購多個債券,涉及金額逾37億元,反映公司財政穩健。 內房信貸爆煲,人心虛怯,自然容易觸發市場恐慌情緒,最近甚至有網民在社交平台及收費平台發布虛假,暗示新世界抵押3個商業項目,融資成本高達11至12%。但據公司解釋,上半年獲得300億港元銀行貸款,包括約220億港元屬再融資及逾80億港元屬新批出貸款,全屬低成本融資。 另外,亦有社交網體指,有銀行已凍結新世界信貸額,但從銀行上半年批出的貸款利率,未見銀行有收縮信貸的跡象,公司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息率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約1.1厘。在內地境內借款為優惠利率2.8至3.2%。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的銀行貸款息率平均亦約為3.8%,反映新世界發展仍獲銀行業支持。 不過,面對地價及息口持續高企,對本港發展商投地及賣樓等,難免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估計未來會加快補地價步伐,以較低本增加土地儲備,特別是政府積極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及新田科技城等新發展區。 在四大發展商之中,以恒地及新世界部分都會區擁有最多農地,分別持有1,230萬及1,470萬平方呎農地。政府6月降低標準補地價,相信有助加快農地轉換。另外,政府亦計劃放寛強拍門檻,加快市區重建,近年以恒地、新世界及宏安地產等較為積極,成為中長線的重要收入來源。 高息環境下近期樓市低迷,但財政穩健的地產商,前景仍是理想。     撰文:王涵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 延伸閱讀:王涵:公共開支佔GDP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