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 喚起大眾關注環保

李志敏憑作品《冰川的引力》,於「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頒獎典禮中榮獲本年度「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大獎和山水風景或具象公開組金獎。 《冰川的引力》, 李志敏 「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大獎、山水風景或具象公開組金獎   李志敏以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影響為創作靈感,描繪北極熊在日漸縮小的陸地上,掙扎求存的孤獨無助,並運用噴染技法營造北極熊棲息之地的冰極質感,傳遞強烈的環境保護訊息。李小姐在「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頒獎典禮上表示:「近年全球暖化問題越趨嚴重,極端氣候不僅對人類造成影響,亦導致動物如北極熊等的生存備受威脅。科學家推算,如果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大部份北極熊將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消失。我一直心繫環保問題,因而希望透過這幅作品,喚起大眾關注,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   林睿玥再獲「最具潛質藝術家年獎」 林睿玥憑《追尋》榮獲「2022年最具潛質藝術家年獎」及山水風景或具象高級學生組金獎。這幅充滿創意的作品描繪夢想和現實的交匯,提醒觀者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亦要擁抱夢想。林小姐的作品透過獨特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和紮實的中國水墨畫技巧,讓評審團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亦是林小姐第二次獲得「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學生組別的最高榮譽。 她在2019年首次獲獎時年僅11歲,其得獎作品名為《魚缸》。 林小姐對藝術充滿熱忱,透過不斷學習和練習提高繪畫知識和技巧。她的堅持令她再次在「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中獲獎。 《追尋》, 林睿玥 2022年最具潛質藝術家年獎、山水風景或具象高級學生組金獎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表示,該行自2017年首辦水墨藝術大獎以來,比賽不僅為本地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一個表達希望、故事和觀點的平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大家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應在環境和社會方面出一分力。只要齊心合力,該行定能與持份者和社區並肩同行,將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提升至新水平。 「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展 「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展於12月17日至30日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舉行,這亦是大華銀行(香港)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首屆「水墨藝術節」的重點活動之一。參觀者可親臨欣賞及参與一系列精彩的藝術活動,包括AR擴增實境水墨藝術互動體驗、沉浸式水墨動畫、電影放映、講座,以及期間限定水墨藝術攤位等。所有活動費用全免,部份活動需預先於網上登記。   日期:12月17日至30日 地點: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 查詢:www.hkpm.org.hk/en/event/art-in-ink-festival www.UOBArtAcademy.com.hk [...]

博客

朱家健 : 文化是社區的重要資產

香港過往給予外界的觀感是「文化沙漠」,但原來香港也有熱忱文化的一面,包括香港多所專上院校提供藝術或演藝課程,為文化、演藝和設計界別培育人才,今年也將有與文化作主題的博物館開幕,每年一度的畫展也正在舉行,另外,在中環海濱戶外活動空間將在6月初舉行一個ARTAVERSE展覽,將設有巨形展覽帳篷,逾20個獨立展覽空間,合共100多個展覽單位。   上述提及的展覽,也將引入科技新穎元素,包括場內設置擴增實境(AR)及虛擬現實(VR)互動專區,為訪客締造意思不到的藝術視覺效果,也有結合了遊戲、藝術和娛樂的新概念;其中一個使用NFT (非同質化代幣)的平台,這將是區塊鏈數位賬本上的數據單位的突破,用家將可透過3D (三維)立體藝術和創新的虛擬現實體驗,塑造一個藝術家和粉絲互動的虛擬世界。 與此同時,ARTAVERSE展覽也秉持著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社會責任為理念,當中包括展出以再生皮革、回收塑膠及木糠等循環再造及自然物料製作的波鞋,另一個焦點將是可進行生物降解的「植物眼鏡」,將是在藝術科技 (ART TECH)專區的「打卡」必到蒲點,也是一家大小和情侶的好去處。 構思中的下屆香港特區政府將改組,從「三司十四局」分拆重組,擬變為「三司十五局」,包括新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改組現有的創新科技局,成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環境局將加入新功能,組建環境及生態局,可見香港特區政府對文化產業和創新科技的重視。 文化不但可以吸引旅遊和本地消費,視覺藝術也可以與科技融合,加入香港中西合璧的元素,成為香港獨特產業,文化更可以走進社區和學校,帶給人們喜悅,更可成為社區共融的重要資產。 撰文: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

生活品味

廖錦興: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很多喜愛港產喜劇電影的都不會忘記1992年一部賀歲喜劇片《家有囍事》中的常歡,周星馳電影系列廣受華人社會歡迎,每逢佳節電視重播又重播,星迷上網無限次翻煲,我也不例外,但我喜歡的是周星星、何金水、尹天仇、華安、至尊寶和淩淩漆等電影中的角色。星爺的電影受歡迎有很多原因,無厘頭的演繹方法令觀眾捧腹大笑,於90年代能突破平凡的愛情和警匪片讓觀眾頓覺新鮮,那些年許氏兄弟的鬼馬雙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星爺電影寓意深刻,能通過喜劇方式表達對社會的挖苦與嘲諷,笑聲過後饒有哲理的餘味,無論是被忽略但身懷絕技的特務淩淩漆,還是放蕩不羈的蘇察哈爾燦、為民請命的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皆是經過人生高低起伏,心懷正義的角色,用笑中有淚手法帶出勵志訊息。「畫圖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在電影《唐百虎點秋香》中,對穿祥與華安的吟詩作隊可是一絕。 周星馳電影結合了大量仿戲和無厘頭元素,並用超過20次橋段和配樂去向他崇拜的李小龍作出致敬。演而優則導,星爺拿過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已證明他是一位成功的香港電影人,最難得是他善用綠葉:達叔、大師兄、達聞西、綺夢、如花、甜筒輝等,有點石成金之效。星爺電影裡抵死的對白實在太多,一些經典對白更含特別寓意:「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感覺一種兒女私情的寂寞憂愁,現在的他還是孤家寡人;「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曾與他合作人士都眾叛親離,但他從來沒反駁或諉過於人;「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喚醒很多年輕人。前香港電台一姐張敏儀在2002年頒發傑出青年導演獎給星爺時說的一句:「你令到很多香港人在不開心時都會笑」可能是廣大星迷的心聲。 從1988年的電影處女作到現在的30多年間,周星馳塑造了大大小小幾十個螢幕角色,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喜劇之王,他的動作、表性、台詞成為幾代人他青年記憶,周星馳本人的經歷也是個活生生的勵志故事,雖然有天賦但從未停止奮鬥和學習,及嘗試創新的努力。在電影製作上用偏執般的雕琢,才會有那些現在看來難以超越的經典作品。周星馳電影可說是跨年代的電影文化,無論是60後還是千禧年出生的人也喜歡及不斷翻煲,當星迷走在一起時還是拿戲中經典台詞互相比拼及欣賞,究竟是周星馳電影的無厘頭橋段引人入勝,還是電影中細節和隱喻深深打入人心引發共鳴?無論如何,我肯定星迷還是不斷繼續翻煲而樂在其中,在此我衷心感謝周星馳電影的所有製作參與者給了星迷歡樂的回憶。 撰文:廖錦興 –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

本港時事

港出版商握「十四五」機遇 冀「走出去」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令本港文藝界迎來機遇。由香港出版總會、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香港書刊業商會主辦,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支持舉辦的「十四五規劃與業界新機遇」分享會日前舉辦,多名出席嘉賓指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本港出版界要發揮優勢在國際舞台上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感召力。 由香港出版總會、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香港書刊業商會主辦,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支持舉辦的「十四五規劃與業界新機遇」分享會日前順利舉行。   在分享會上,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馬逢國指出,本港在十四五規劃下,有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認為港府應把握未來5年,加強文化教育工作。馬逢國又認為,當局應協助業界「走出去」,例如將目前駐海外經貿辦,改名為「經文貿辦」,加強文化交流角色。 全國青聯副主席霍啟剛亦提出成立文體旅遊局,又認為政府應推動文化產業化,向業界提供更多資源。他又指,國家藝術基金早前容許本港藝術人才申請資助,建議內地開放更多基金「過河」,向本港出版界提供更多支援。霍啟剛說,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之一,亦是大灣區建設需要深耕的領域,本港業界要積極投身參與推動跨領域合作,「香港確實不是文化沙漠,相信未來會出現新文化綠洲。」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表示,本港出版界與內地出版市場,猶如在兩條不同軌道上,認為值得探討讓港商進入內地市場。他特別提醒從業者,香港圖書進入內地市場時,需要注意用詞和表述方式,應符合內地的語言習慣,並相信90%香港圖書無法在內地上市,就是因為沒有瞄準內地市場的意識。 商經局副局長陳百里回應指出,經貿辦不單服務商經局,亦會服務其他政策局,認為有能力在推廣文化方面加強工作,但具體要視乎會否有新政策局成立。 全國青聯副主席霍啟剛   [...]

專題

「看得見的記憶」與大眾分享藝術文化趣味

原擬定於各大公眾場所及校園舉辦展覽的「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看得見的記憶」),因疫情緣故,轉化實體展覽為「掌上展覽館」,以「校園」為題,透過紙本模型與多媒體形式,回顧昔日與教育相關的建築。 外展工作坊中,導師以「器物」和「建築」為主題,向中小學生講解各種各樣「記憶」背後蘊藏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   網絡教育工作坊讓同學以多媒體電子資源,學習傳統文化和藝術。 項目包括掌上建築模型,共計5款與傳統教育相關的建築模型,如藏書閣、惜字亭、祠堂、文昌塔及書室,所有參加同學均可獲贈一款模型。而桌面展覽套裝,透過一套5款的立體裝置(Pop Up Device),展示不同教育空間的價值,例如「自然教室,鼓勵大眾向自然學習;「高舉價值是介紹傳統書院建築;「舊課室的記憶則從傳統教室佈置和陳設出發,思考教與學的關係,認識昔日的學校生活;「成才法則」解構傳統建築構件,原來磚瓦木石中收藏着成才的道理;「時光隧道」回顧香港從傳統私塾教育走向西式教學模式以至今天的網上教學。「看得見的記憶」即將推出教師培訓工作坊網上短片,包括:教材套簡介會以及專題短片,後者將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拍攝,內容涵蓋中式住居、園林、保育及建築風格。   《築福》展覽內體驗多媒體遊戲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