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聶振邦:股價逾六年低配逾9厘股息 建行中長線投資價值高

撇除6月29日的股息除淨因素,建設銀行 (0939) 股價 自6月初以來見反覆向下,至7月15日以全日低位4.90元收市,為2016年6月29日以來最低收市位,事隔超過六年。又考慮到7月15日內地的爛尾樓及斷供潮消息已被市場消息,內銀普遍股價已見靠穩,若以8月1日收報5.00元與上述4.90元比較,僅高2.04%,反映股價現時仍處於逾六年的低水平,吸引筆者關注。建行既是十大恆指成份權重股之一,加上早於2005年10月27日上市,至今超過十六年半,大部分投資者對此股絕不陌生。   疫情下溢利仍見平穩增長 集團是一家中國综合性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北京,其前身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提供個人銀行業務、公司銀行業務、投資理財等的金融服務。銀行為客戶提供個人銀行業務、公司銀行業務、投資理財等全面的金融服務。在基金、租賃、信託、保險、期貨、養老金、投行等多個行業擁有子公司,境外機構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各級境外機構200餘家。於今年4月29日收市後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887.41億元 (人民幣‧同下),較2021年同期溢利約831.15億元,增長6.77%。 市賬率分析確認現價偏低 而最近五年 (2018至2022年) 首季溢利表現最佳;實際溢利金額亦是期內最高,反映自2019年底開始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漸見走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截至今年3月底資產淨值約26,732.73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行股數約2,500.11億股 (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3.1872港元,相對今年8月1日收報5.00元,市賬率為0.38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此外,參考截至2017至2021年底,以及2022年3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0.40至0.67倍,平均值為0.53倍,高於現時的0.38倍,反映現價的確偏低。 市盈率計出潛在升幅不俗 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3.1872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6.94元,較5.00元之潛在跌幅為38.80%。而截至今年3月底倒數的12個月的股東應佔溢利約3,036.01億元,相對截至今年3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2,535.46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1.4768港元,對比5.00元之市盈率為3.39倍,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低市盈率為3.45至5.29倍,平均值為4.32倍,高於現時的3.39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1.4768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6.38元,較5.00元之潛在升幅為27.60%。 另可留意集團於2011至2021年每股股息介乎0.2365至0.3640元人民幣,平均值為0.2968元,2021年為0.3640元,期內最高。至於上述截至今年3月底倒數的12個月的每股盈利折合為1.4768港元,參考2017至2021年股息支付率介乎30.31%至30.75%,平均值為30.55%,計出預期每股股息折合為0.4511港元,相對現價5.00元,股息率為9.02%。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高股息率為5.79%至8.86%,平均值為7.26%,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6.21元,較5.00元之潛在升幅為24.20%。故此綜合上述分析於5.00元水平進場,配合股息率逾9厘,預期一年回報率接近四成;但若見股價較買入價低兩成,又無意繼續守候,屆時應考慮止蝕離場。 撰文:聶振邦 (聶Sir)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博客

何啟俊:四大行中期業績普遍差於預期,缺乏向上催化劑

四大國有銀行建行(939)、農行(1288)、工行(1398)及中行(3988)周日(31日)晚公布截至6月底止之中期業績。中期純利下跌介乎10.4%至11.5%不等,除中行外,其餘三間國有銀行均遜於預期。值得留意,建行、工行及中行的撥備前利潤(POPP)仍錄得正增長。一如以往,四大內銀均未有宣派中期股息。 由於淨息差收窄以及資產減值撥備大升,拖累一眾內銀的盈利表現。四大行的淨息差齊齊受壓,主要是市場利率下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RP)下行等因素影響,其中農行及中行下跌0.02個百分點;工行及建行則分別下跌0.13及0.16個百分點。至於資產減值損失方面,工行、建行及農行上升幅度介乎25%至50%,中行更急升近1倍,相信是內地部門指導銀行加強處置壞賬所致。 至於資產資素方面,四間內銀的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均現「雙升」。不良貸款餘額同比錄得一成以上升幅,而不良貸款率則同比增加0.03至0.07個百分點不等。不過,現階段難言不良貸款已見頂,因中央採取一些逆周期措施,疫情帶來的風險可能未完全反映,加上內銀需要配合國家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強普惠金融貸款力度, 展望未來,在環球低息環境以及內銀讓利政策持續實施,疊加中央可能指導加大內銀處置壞賬力度的不確定性,內銀下半年盈利前景不容樂觀。在盈利倒退的背景下,內銀企業亦有可能減少派息。策略上,四大內銀現價為2020年度預測市帳率僅0.3至0.5倍,預測股息率達6厘以上,中銀更有8.5厘,估值低殘,惟考慮到前景和減派息的憂慮,料短期上升空間有限。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

博客

【黎Sir論市】黎偉成:建行(0939)穩賺貸款素質提升

中國建設銀行(0939)股東應佔溢利2019年上半年達1,54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87%,而淨利潤1,557.08億元所增5.59%,較2018年的6.08%升幅少增0.49個百分點,業績堪稱尚穩之因,乃: 核心的兩大業務表現各異,其中(一)淨利息收入業務有待改善,因所達2,504.36億元同比增加4.57%,相對於2018年同期2,394.86億元所增的9.93%,少增5.35個百分點,很主要受困於(I)貸款與墊款14.53萬億元較2018年12月底時環比僅增加5.49%,較(II)存款18.21億元環比所增6.46%,少增0.97個百分點,故利息支出之數較利息收入要多,同樣重要的是(III)息差收窄,包括(i)淨息差2.12%,較上年同期低0.08個百分點,由是使(ii)淨息差收益率2.27%同比減少0.07個百分點,較2018年分別增0.17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可見淨利息收益不及上年 反而(二)非利息收入業務頗有改善,所達1,110.35億元同比增長9.63%,而上年同期則減少6.2%,其中佣金等收入766.95億元更升11.15%,相對於2018年上半年690億元的1.36%升幅多增9.79個百分點。此為重要的轉化,因內地的商業銀行多年來一直過份依賴貸、存款等淨利息收入業務,包括佣金等在內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卻處於十分次要的地置,與許多國際級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於整體經營收入佔比40%至50%有頗大落差,很有急起直追的必要,否則未必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有更好的競爭力。 和(三)成本控制尚可,使成本對收入比率21.83%,較上年低0.27個百分點,相對於2018年則跌0.2個百分點至22%的表現更佳,更未有受到貸款減值支出747.86億元同比增加11.99%,較上年增10.36%多增1.63個百分點的影響。 再看(四)貸款素質:不良貸款率於2019年上半年達1.43%,較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其中貸款屬正常級別的佔整體之數95.77%較上年高0.1個百分點,屬損失佔0.14%則比上年低0.01個百分點,便由是可見一斑。 港股連跌後稍彈尚弱 恆生指數於8月29日收盤報25,703.5,彈88.02點,陰陽燭日線圖呈陽燭,即日市中、短線技術指標仍差勁,其中9RSI在中軸下方低位頂背馳轉小圓頂,短勢弱;而MACDM1頂背馳擴大與信號線M2熊差距,Diff負方回落,不穩。 港股即使先低後倒升,扭轉上日先高後低而倒跌收盤之況,唯是所彈幅度只為之前三連跌合共563.85點之15.6%,而高位25,715又較上日的25,830下移,成交額仍然不足800億元,當然難再觸阻力區25,798至25,890,弱勢未改。恆指即使勉強破關,往上的25,995、26,181阻力更大,本屬密集支持區的26,298至26,356將會轉為密集阻力區。 相信恆指仍會再失25,581,甚至下試25,322、25,250、25,092幾個支持位。 [...]

博客

【港股專家】任盈盈:如何安渡2019年?港股危中有機

回顧2018年,環球股市可謂風雨飄搖,踏入2019年,首先在此祝賀各位讀者新年進步,投資得利!今年第一季,預計大市仍然偏弱,始終不明朗因素仍多,包括中美貿易磨擦、潛在科技戰、美息走向等。由於避險氣氛濃厚,相信今年首季,低啤打值和低估值的股票仍是資金風眼,在春天播種,配置低啤打價值股,期待季內收割。 筆者先以低啤打值股票為例,心水包括收費道路、必需消費品和房託等防守性股份,這些企業的業務一般具穩定的現金流和收入,有助維持具吸引力的派息,從而衍生較佳的抗跌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憧憬中國鐵路總公司將京滬高鐵等線路分拆上市集資,若成事的話,將利好整個鐵路板塊。事實上,中鐵(0390)及中鐵建(1186)股價今年分別上升22.7%及16.6%,可說是逆市奇葩,預計後者今年首季仍有望反覆向上。 至於,價值股票則包括內銀、內險類等,心水包括建行(0939)及平保(2318),這類企業的盈利雖然也較受經濟周期影響,股價在12月跟隨大市出現調整,令估值變得合理,雖然不排除仍有進一步出現技術沽壓的可能,但市場憧憬內地金融改革開放今年或將加快,空間增長放大。投資便是順勢,投資者不妨將這兩類股份,揉合在股票組合當中,以配備進可攻,退可守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