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開新領域屬必需 固本培元也重要(11月3日)

吳老闆週記(11月3日) .金融服務業對香港是重中之重,相關就業人口卻正流失。 .金融市場競爭激烈,香港不能再嘆慢板,並要定下目標。 .股市是金融市場的最大根本,估值低廉問題需盡快處理。   總結10月「股災月」,恒指大跌14.7%,即2,535點,收報14,687點,已連續下跌4個月,累跌32.8%,屢創2009年3月以來的13年半低位;國指亦瀉去16.5%,即976點,收報4,938點,也是連跌4個月,累跌35.6%;科指更蒸發17.3%,即598點,收報2,852點,同樣連跌4個月,累跌41.4%。如此表現,肯定是差絕全球的主要股市。 回看恒指73隻成份股,10月埋單計數,錄得升幅的,只得寥寥4隻,包括聯想集團(00992)、石藥(01093)、中生製藥(01177)及中芯(00981),分別上升15.0%、3.7%、3.3%及2.5%;表現最差的藍籌,首三位分別為龍湖(00960)、碧桂園(02007)及碧桂園服務(06098),跌幅分別達到55.7%、44.5%及40.7%。 金融業人才正流失 港股跌跌不休,本欄此前已提出過很多次,主要原因就是美國與中國在不動武的前提下,進行市場競爭、經濟競爭,美國必定會一如過往般搞着香港,新加坡則趁機撬走香港不少生意、人才、資金。且看美國國會議員便公然呼籲美國銀行家杯葛香港金管局舉辦、本週三(2日)揭幕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 事有湊巧,峰會前夕,共有5名金融巨頭先後以不同理由「甩底」,包括花旗行政總裁Jane Fraser、黑石總裁Jonathan Gray、巴克萊行政總裁 Venkatakrishnan、資本集團董事長Timothy Armour及東方匯理行政總裁Valérie Baudson;不過,花旗及黑石其實都有另派高層頂上出席,只是叫座力大減,此亦多少反映出香港對此等金融機構的叫座力。 金融服務業對香港而言,實在是重中之重——金融服務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於2020年達760億美元,佔比達23.4%,較20年前的12.8%,幾乎翻了一番;每名從業員的平均增加價值高達218萬元,遠高於另外3個主要支柱行業,包括貿易及物流業的82萬元、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的52萬元,以及旅遊業的19萬元。然而,相關行業的就業人口卻不斷流失,2022年第二季只餘26.7萬人,按年減少1.87萬人。 做大個餅  定下目標 當然,做大金融業的餅,增加不同產品,拓闊產業基礎,一定要做。財庫局就在「香港金融科技週」開鑼當日發表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的起心肝發展有關市場,除了加緊籌備新的發牌制度,還會聯繫全球業界,邀請有關交易所來港發展;證監也會為允許散戶買賣虛擬資產展開公眾諮詢;對引入虛擬資產ETF,政府亦抱持歡迎態度。同時,政府還會展開三項試驗計劃,包括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週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綠色債券代幣化,以及數碼港元等。 不過,在這方面,新加坡似乎又搶先了一步,剛向總部位於紐約的穩定幣發行商Paxos發牌,可在當地提供「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產品和服務」之餘,在其本週三開幕的「金融科技節」,除了邀來一眾外資大行的首席技術官出席,還請到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Paxos共同創辦人Richmond Teo,以至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演講。金融市場競爭正是如此激烈,香港實在不能再嘆慢板,政策定了下來,也要定下目標,否則流於得個「講」字,便會被新加坡愈拋愈遠。 再以新加坡為例,其最新公布的「金融服務業產業轉型藍圖2025」,提出的策略與香港差不多,都是深化產品及服務、推動綠色金融,以及培育人才之類,但就定下了明確目標——金融服務業於2021年至2025年期間年均增長4%至5%,有開職位年均新增3,000至4,000個,即在5年內共增2萬個。 股樓下跌  盡快出手 開拓新領域的同時,港府還要處理金融市場的最大根本——股市,恒指現時還低過25年前回歸時,內銀市盈率竟然低至3倍,中移動(00941)的市盈率也只得7倍,估值如此低廉,怎樣吸引企業來港上市?此問題一日不解決,香港還怎樣做國際金融中心? 樓市也是一樣。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9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為362.1,按月下跌2.06%,再創2018年12月以來的46個月最大單月跌幅;今年首9個月累跌8.07%,比起去年9月歷史高位的398.1,更跌9.04%。如果政府再不「減辣」,等到樓市跌勢形成才出手,便已太遲。 【由於吳老闆事忙,本文由劉若文代筆。】 南華證券錢莊 經過上週的大跌,港股本週二(1日)終迎來了大升,恒指一度急彈近1,000點,尾市升幅雖然收窄,但仍上升768點,相當於5.2%,收報15,455點;翌日則先跌後升,受8號風球影響提早於下午1時55分收市下,再升371點,收報15,827點,兩日累升1,140點,相當於7.8%。同期國指亦升8.4%,相當於417點,收報5,355點;科指更升10.7%,相當於305點,收報3,157點。 這要多得對冲基金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在Twitter發文指,聽聞(heard that)內地已成立「復工委員會(Reopening Committee)」,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領導,正審視美國、香港及新加坡的疫情數據,以評估各種重新開放的情景,目標是明年3月重新開放。不過,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出席例行發布會時回應傳聞時表示,不了解有關情況。 其實,隨着港股估值低廉,漸見資金入市買貨。且看本港三大指數ETF,增發明顯提速,盈富基金(02800)10月增發14.6%,恒生中國企業(02828)更增發19.4%,南方恒生科技(03033)亦增發12.7%;相反,反向ETF則出現明顯贖回。此外,北水全月淨流入734.55億元,創2021年2月以來新高。 每週焦點股份——康希諾(06185) 上週本欄提及的康希諾(06185),升勢有餘未盡,事關繼上海上週三(10月26日)啟動吸入式新冠疫苗加強接種後,江蘇省13個城市亦展開了相關部署工作,其中,無錫、淮安和揚州率先進行預約及接種,令集團股價截至本週三(11月2日)已連升8日,單日狂升63.4%,收報141元,8日累升1.97倍。同期,其A股(688185.SH)亦累升接近1倍,並分別於上週三及本週三急升20%至停板,收報253.5人民幣。 不過,康希諾發布異動公告指,公司關注到,近期媒體對公司吸入用新冠疫苗較為關注,因吸入用新冠疫苗商業化進程的推進,其逐步於全國多個省市可進行預約並使用。基於當前的免疫策略及國內加強針接種率較高的情況,公司預期吸入用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簡稱「吸入用新冠疫苗」)不會帶來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 [...]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港股再跌 全民受累 (10月27日)

吳老闆週記(10月27日) .恒指現已重返回歸前的水平,美股升幅則超過3倍,蚊髀與牛髀。 .首三季有56隻新股上市,按年跌23%,中概股卻達去年全年水平。 .港股跌到一仆一碌,除了投資者焦頭爛額,全港打工仔亦是受害者。   港股本週經歷了「黑色星期一」——恒指最多曾瀉6.96%,是2020年3月13日急插7.36%後的單日最大跌幅;一度低見15,082點,是2009年4月29日14,714點後的即市最低;尾市跌幅收窄,但仍大跌逾1,000點,收報15,180點,同樣是2009年4月29日14,956點後的收市新低。 至於國指及科指,情況就更慘不忍睹,前者下挫7.30%,收報5,114點,是2008年10月27日4,990點後的收市新低;後者則蒸發了9.65%,收報2,801點,再創2020年7月27日推出以來歷史新低。 港股美股  判若雲泥 翻查記錄,1997年6月底時,恒指為15,196點,國指則為4,411點;換句話說,恒指現已重返回歸前的水平,國指自回歸至今仍錄得15.94%升幅,同期道指則從7,700點水平,上升至目前的近32,000點,升幅超過3倍,兩者表現簡直判若雲泥。 本欄上週已提出,香港現時存在三大問題,亟需面對與處理;當中,最大鑊的,是股市成為了大炸彈,就連舊經濟股,都下跌到不正常水平——淨計四大內銀,貴為全球十大,收益率竟然高逾10厘,市盈率低至3倍。此情況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一直沒有改善之餘,更愈來愈嚴重。 究其原因,就是香港作為中美角力的磨心,投資者對港股缺乏信心,以致資金不流入不特止,港股更被當成提款機;最慘的是,先被內地民企在港上市提款一次,再被民企股東減持股份又提款一次,還被原本泊在香港的外資也提款一次,即是被「三重提款」。 被提款趨勢仍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被提款的趨勢還會持續,尤其是中概股。根據港交所(00388)最新公布的業績,今年首三季共有56隻新股上市,按年下跌23%,集資額共732億元,按年大跌逾74%;不過,回流的中概股數目仍然不少,共有8家,而2020年及2021年全年則分別有9家及8家。 當中,諾亞控股(06686)、蔚來(09866)及騰訊音樂(01698)完成了第二上市,知乎(02390)、貝殼控股(02423)、金融壹賬通(06638)、塗鴉智能(02391)及名創優品(09896)則完成雙重主要上市;根據畢馬域中國統計,該8家中概股截至9月底的市值合共約4,700億元,佔同期IPO企業總市值的逾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