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Imagine Our Liveable City:想象更美好的城市

香港是如此細小而獨特,香港人即使希望尋找更佳的居所,往往也是在不同的區份、街道或是住宅項目之間選擇。在其他國家及地區,如日本、臺灣或是歐洲,人們卻能選擇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國家建立家居。 一個既「可移居」又「可宜居」的城市到底該擁有怎樣的特質?今年剛結束的KODW(設計智識周)即以「設計宜居城市 Design For Liveabilty」為主題,邀請來各地的城市規劃專材,從地標、大數據、藝術企劃以及閒置空間等多方面,探討更多可能的答案。 Text /張毯   Photo / Cheung Chin Yui, Sam Kwong 2018年的 KODW已圓滿落幕。今年的主題為「設計宜居城市」,並請得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荷蘭、台灣以及比利時等地的創意及城市規劃專才,來港發表演講,提出在城市規劃上的洞見。 近年香港的居住環境質素每況愈下,一方面自然因為高樓價及高地價政策,但對於既有的舊區改建或是新城市發展,香港各區依然力有不逮。筆者因此請來四位分別來自世界各地,或是旅居香港的學者及專家,各自分享對於「可宜居城市」的看法。   地標:指引城市的方向 當中包括來自荷蘭的Mijksenaar的創意總監Fenne Roefs,她是次到港主要負責談及「wayfinding」,即「找路」的可能性。你也許跟筆者一樣,聽見這一點便覺得為何連找路也需要斟酌。Fenne Roefs卻率先指出:「我們的重點是在於如何建立『地標』,這裡所指的『地標』是『landmark』,不是指一般的『Logo』或是『Pixelgrams』(點陣圖案),而是指能夠讓你記得整個城市空間的事物,那可能是一坐雕塑,一個地標,又或是不同的建築物,會讓你留下對整個城市的清晰印象。」 為了進一步解釋,她又分享到香港時的經歷。她說,那天她想要前往上環的PMQ,可是離開地鐵站以後就迷路了,而那麼恰巧,連續問了幾個路人,都沒有人會說英文:「這就是『地標』的重要性,那不只是向你指示一個地點,或是一個方向而已,而是讓你記得自己身處在城市當中的位置。」 Fenne Roefs又說,這背後其實牽涉到「mental map」的概念,直譯為「意識地圖」,那不是指一般印刷地圖或Google Map等等與真實世界互相對應的地圖,而是存在於我們腦海裡,抽象卻能讓我們清晰記得方向的藍圖:「當你長時間在某個地方生活,你不知不覺會記得某種路徑,那與街上的路標或是指示牌也無關,而是讓你能夠輕易找到目的地的『地圖』。」 越過語言的藩籬 在科技的進步下,今天我們即使走在陌生的街頭或是地區裡,只要有智能手機在手,又沒有喪失無線網絡的話,仍然有智能地圖能夠指引方向,亦能夠以GPS指出想行的路。Fenne Roefs指出,她的想法,卻是希望每一個人身處在任何空間當中,也能自然地找出目的地,而非依賴指示牌上令人混亂的信息:「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地方都會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但沒有人能夠通曉世上所有的語言,例如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語言,甚至是慣用的路標圖案。有時候,令人難解的資訊,反而會造成誤導。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在路標上花心思,亦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natural wayfinding』的方式,去找到城市裡的目的地。」  她又指出,真正能夠讓人記住的地標,應該是「越過語言(beyond the language)」之外的事物,你只要記住個路標、某種顏色,或是某種建築物,就能夠掌握對於整座城市的概念,並能夠對城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自然辨識整個城市的效果。這對於來自各個地區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在地化的過程。   智能化:以大數據推動城市 近年隨著無線網絡科技的發展,以往遙不可及的大數據及智能化裝置,今天已開始真正走進人群的生活裡,更成為城市發展的可能性藍圖。居於香港多年的Anne Kerr見證香港的起落,專長於城市規劃的她,是次主要分享對於智能城市的見解。她指出:「大數據也好,智能城市也好,最終目的也是在於改善都市人的生活,所以我必須先了解到,到底城市所面對的問題是什麼。」 城市化(Urbanization)已是老掉牙的議題,從上世紀50至60年代,城市化生活在歐美各大城發展至最高峰,到今天過度城市化的問題幾乎已原型畢露,身處在香港這一超級大城市的我們,卻仍然感受甚深。Anne Kerr卻認為,我們不能說城市化帶來「危機」或是「Crisis」,她笑言這些字眼太過「戲劇化」,而目前城市化的問題,只是進步所帶來的副作用:「為什麼我們的城市會不斷進步?因為我們希望想要更好,我們希望能夠有更佳的生活,所以就有了城市以及其他事情。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evolution』以及整個過程,不會有城市永遠維持不變。」 她又指出,目前世界各大城市除了人口膨漲、移民等等問題以外,普遍需要面對的難題均是來自「食水」以及「能源」,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供水問題。說到底,她意味深長地看著筆者說:「沒錯,water,how amazing,你沒有想到吧,食水問題其實對我們的城市生活影響甚深,而我們卻已失去警覺。例如過去的五月,是香港近年來遇過最乾旱的五月,亦多少引起了市民對於食水是否足夠的討論。」 以資訊管理資源 她指出,城市規劃所面對的,不只是當下或是已呈現於眼前的問題,而是防範於未然,面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例如如果現時的人口持續增長,到了2030年的時候,人類社會對於食水的需求將會較今天急升。食水對於社會來說,絕對絕對是至關重要的資源。除此之外,食物、能源,一樣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物資。」 Anne Kerr表示,時至今天,要建立起良好的供水、貯水系統自然不是困難,問題是如何去善用水源,並且確保無論任何時候,也不會浪費任何食水。她說:「這背後就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只是食水,還有城市裡各方面的運作,也可以透過智能化的方式去收集數據,並且加以善用。」 大數據(Big Data)的概念近年不脛而走,甚至應用於都市管理層面,Anne Kerr說到這一點,她表示她也同意大數據的重要性,可是卻展現得一臉淡然:「B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