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輸入相關」再出現 中港通關遙無期

吳老闆週記(7月15日) .「外地輸入相關」確診個案接連出現,反映機場檢疫系統存在漏洞。 .萬一變種病毒隨着「輸入相關」個案傳入社區,香港追蹤效率存疑。 .中美角力下,中概股加快回港上市,內地科網股亦會首選香港掛牌。 「輸入相關」再出現 中港通關遙無期 本港再度發現源頭不明新冠病毒確診個案,而且是帶有Delta變種病毒株,令35日本地確診「清零」的紀錄斷纜,香港與澳門以至大陸通關的日子,似乎再度遙遙無期。 患者是一名機場搬運工人,衞生防護中心進行基因排序分析後發現,其Delta變種病毒株與上月確診的機場地勤並不吻合,而是與另外4宗來自俄羅斯的輸入個案的基因組有關,當中一個貨機機組人員,本月6日經航班RL9933抵港;患者雖與該名機組人員並無接觸,但卻曾在該航班的機艙工作幾個小時,期間還有其他無被診斷的機組人員在場,估計可能由此感染。 以此看來,此宗「源頭不明」確診個案,很可能像之前的地勤人員一樣,將被改列為「外地輸入相關」,以致本地零新增的紀錄可以延長下去,但這只是數字遊戲罷了,事關香港與大陸重新通關的條件從來無說明過,「清零」1個月只是大家一廂情願。就連香港與澳門重新通關的條件,亦一改再改,先是「清零」14日,後又延長至28日,惟至現在仍未落實。 檢測制度存漏洞 繼地勤後,如今再來一個搬運工人確診,是與「外地輸入相關」,反映機場的檢測制度以至防疫措施,仍然存在漏洞——「可能從其他『無被診斷』的機組人員感染」,這句實在可圈可點。何謂「無被診斷」?是回航機組人員無需接受檢測?還是檢測了卻驗不出帶有變種病毒? 無論如何,既然存在漏洞,就有必要堵塞。始終香港乃國際航空樞紐,即使現正處於防疫期間,每日還有不少航班抵港,外地輸入個案沒完沒了,難保「輸入相關」個案愈來愈多,甚至在社區造成爆發。 廣州此前爆發的Delta變種病毒株疫情,正是由外地輸入個案掀起。當地政府立即加強防疫控疫措施,製作出一套「廣州打法」,才能在一個月內成功控制疫情;當中,利用大數據追蹤密切接觸及次密切接觸者,繼而進行隔離及檢測,居功不少。 「清零」非首要目標 反觀香港,能做到嗎?萬一變種病毒隨着「輸入相關」個案傳入社區,香港可以確切追蹤到所有密切接觸甚至次密切接觸者嗎?香港已「好彩」了3次——此前的印度男,接着是地勤,最新有搬運工人,往後還會這麼好彩? 香港的檢測制度一日存在漏洞,相信內地也無信心跟香港恢復通關;因此,「清零」並非政府首要目標,嚴防「輸入相關」更為重要,否則,與大陸通關無期,本港經濟難見大起色,與任何地方搞「旅遊氣泡」也是徒然。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便直言,若香港能與內地及國際重新通關,今年本地經濟增長有機會較《預算案》中估算的3.5%至5.5%更高。事實上,本地經濟首季增長能高達7.8%,主要是靠出口與轉口,其他板塊仍十分疲弱。 港交所「左右逢源」 說到疲弱,港股亦然。恒指自從6月尾開始下跌,連續跌了8日,由29,288點,跌到27,153點,不見了2,135點,一度更跌穿27,000點,之後才隨着人行上週五(9日)宣布全面降準而反彈,一度重返28,000點樓上,但升了3日便腳軟。 究其原因,本欄早已指出,香港乃中美角力的磨心,外資不多不少都會沽貨,除非內地資金來港接貨,否則單靠本地資金支撐,港股難有運行;近日兩國再爆發「數據戰」,剛於6月在美上市的3隻中概股,包括滴滴(DIDI)、BOSS直聘(BZ),以及經營運滿滿、貨車幫的滿幫(YMM),其應用程式被內地網信辦勒令下架,不准接受新客戶登記。 不過,在中美爭拗中,亦有公司可能得利,所說的是港交所(00388)。事關網信辦上週六(10日)發出通知,提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其中一項列明「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值得注意的是「國外」一詞,香港肯定不屬「國外」,因此,市場憧憬從此內地科網巨無霸以至獨角獸要在外地上市,香港成為唯一選擇。 換句話說,中美不斷出招,那邊廂將加快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香港掛牌,這邊廂內地科網企業出外上市,首選亦會是香港,美國再不是香港競爭對手,港交所將「左右逢源」。 【吳老闆事忙,本文由劉若文代筆。】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個星期港股發上發落,高低位波幅近1,200點,本來的頹勢,因人行宣布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1萬億人民幣流動性而扭轉(人行上一次定向降準是在去年4月,上一次全面降準則在去年1月初);然而,經過3日的回升,本週三(14日)又因美國通脹加速而回落。 美國6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上升0.9%,高於市場預期的0.5%,創出2008年6月以來最大升幅;按年上升5.4%,同樣高於預期的4.9%,創出2008年8月以來最大升幅。至於扣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CPI,則按月上升0.9%,按年上升4.5%,創出1991年以來的30年新高。 有調查顯示,經濟學家認為,核心CPI今年第四季將按年上升至3.2%,2022年及2023年則回落至略低於2.3%;換句話說,2021年至2023年的平均同比通脹率將達到2.58%,創出自1993年以來最高水平,聯儲局所說高通脹只屬短暫性,2023年前都不會加息,可能難成事實。 每週一股——比亞迪(01211) 港交所股權披露系統資料顯示,有「巴菲特愛將」之稱的李祿所創辦的對沖基金喜馬拉雅資本(Himalaya Capital),上週四(8日)減持比亞迪(01211)714.4萬股,每股平均作價227.6229元,套現16.26億元。是次減持後,喜馬拉雅資本持有比亞迪的比例由7.03%降至6.35%,集團股價本週三(14日)下跌5.6%,至221元,成為表現最差藍籌。 不過,內地新能源汽車需求強勁,摩根大通就發表研究報告指,中汽協公布6月份內地整體汽車市場銷售量按年跌12%,按月計亦跌5%;上半年銷量按年增長26%,較2019年同期升5%。當中,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需求及銷售均較預期好,6月銷量按年增長139%,截至6月底市場滲透率提升至9%,較2020年的5%幾乎翻倍,因此上調對新能源汽車長遠滲透率預測。 此外,滙豐研究亦發表報告指,新能源汽車增長持續跑贏大市,上調2021至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預測13%,其中比亞迪乘用車於5月份銷量按年增長54%,跑贏內地汽車市場的38%,預期新能源車的增長動力會加強,另外亦看好集團會分拆個別業務,如IGBT能源半導體等,料有助釋放價值,帶來估值重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