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呂志和2.5億捐助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

嘉華集團主席暨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創辦人呂志和,透過「呂志和獎 ─世界文明獎 」 捐資 2.5億元人民幣支持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 張江科學園發展助力國家科技事業發展。 嘉華集團主席暨呂志和獎創辦人呂志和(中 )與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左二)簽署捐贈協議,由嘉華國際執行董事呂耀華 右二)、嘉華國際執行董事暨上海交大校董呂慧瑜(右一),及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張安勝(左一)一同見證。   為感謝呂志和的慷慨捐助,該新校區將命名為「呂志和科學園」。 簽署儀式日前(21日)於本港舉行出席簽署儀式的嘉 賓包括以視像形式致辭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嘉華國際執行董事呂耀華、 嘉華國際執行董事暨上海交大校董呂慧瑜、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以及副校長張安勝。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等校領導則透過網上直播參與是次簽署儀式。儀式結束後,上海交大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兼張江高等研究院院長丁奎嶺透過網上直播發表「中國前沿科技發展」專題演講,促進滬港科技發展交流。 「呂志和科學園」建築面積達10萬方米,其中科研空間佔一半,共有8幢大樓,將入駐各類科研人員約1,200人,包括約600名研究人員、博士後,以及約600名博士、碩士階段研究人員,以健康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及新材料為主要研究範疇。           [...]

名人系列

嘉華集團鄧宇聰  複製優創生活方程式

外表洋化、整個青少年期在美國求學、成長的鄧宇聰(Eugene),外公是嘉華集團創辦人呂志和、母親是集團執行董事鄧呂慧瑜。作為家族成員的第三代,鄧宇聰2011年回流打造服務式住宅項目……小至大堂播放哪種音樂,大至下一步要進駐哪個城市,都巨細無遺地親力親為,只因想起媽媽的教誨—「勤力一點,盡量學多一點!」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鄺銘漢 鄧宇聰13歲已經往美國寄宿學校讀書,一直至大學主修商業及經濟學,畢業後在著名投行JP Morgan及會計師行羅兵咸任職,在美國12年可算是完全適應了西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當2011年底回流嘉華集團,並被派到上海工作,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衝擊,又是一個怎樣的光景? 贏在起跑線的「人生勝利組」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美國,走進超級市場,生活上的任何需要都可以解決;生活在上海,便要適應逛幾條街才可以買齊所需用品的模式。」出身富豪家族,成長過程萬千寵愛在一身,30歲未夠便領軍一個嶄新的項目——服務式住宅,鄧宇聰可說是「人生勝利組」。然而他說,第一年被派駐上海,經常要onsite(地盤)工作、選物料、做設計,項目都是由零開始,到項目接近完成,又要接手做銷售及宣傳,逐漸也要兼顧業務發展等策略性工作,可見他走過的路都是一步一腳印;換句話說,就是「由低做起」。 「嘉華的四大業務當中,酒店管理已經有30多年歷史,我可以借助前輩的經驗,轉移至服務式公寓。此外,之前在外企工作的磨練,使我認識到一間公司要建立制度及如何管理團隊。再者,嘉華有一個大框架,說明項目的建造與出租準則,例如建材用料、設計圖則、推廣對象、物業檔次、租賃價格等,我在中間做一個平衡與協調,擬定出大方向及落實執行。」 他續說,透過收購及改建所持有的集團物業,以租賃而非出售的模式運作,這個比重約佔集團20%,而服務式住宅一般的回報期為5年。嘉華的這個策略部署,一方面可保留有升值潛力的地段,增加集團的資產價值;另一方面,又可藉著租金收入增加穩定的現金流,再投資發展新項目,所以自2015年起,嘉華旗下的3間仕德福酒店已展開裝修翻新工程,配合酒店的營運發展與衍生的服務式長租(一個月/ 6個月/1年)住宅。 融入上海優創生活圈 2014年,嘉華集團首個服務式住宅在上海靜安區落成啟用,以「尚臻」(Stanford [...]

名人系列

創富求變 呂志和 呂耀東

嘉華集團主席兼創辦人呂志和縱橫商界超過半個世紀,憑著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及創新求變的思維,白手興家打造涵蓋地產、娛樂休閒、酒店及建築材料業務的跨國企業,全球員工超過2萬人。 88歲高齡的他,近年已把集團業務逐步交給各個子女協助打理,但強調自己仍十分熱愛工作,不輕言退休。呂志和手上最值錢資產是銀河娛樂持有的澳門博彩業務,市值逾800億元,長子呂耀東深得父親器重而被欽點為接班人,掌管這個重要的澳門業務。 白手興家 因勢利導 要說呂志和的創業路,誠如他所言,「十本書都未必寫得下」。呂氏原籍廣東新會,13歲便負起養家的責任,當時正值香港淪陷,年紀小小他便在街頭做熟食生意維持生計,後來他跟姨丈涉足汽車零件,與機械結緣。他看準時機,趁韓戰結束,便遠赴沖繩島與美軍洽商。最後呂氏與美軍達成協議,順利購入一批軍用物資,如推土機和其他重型機械,成功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其後他毅然決定放棄買賣經營,不再為他人作嫁衣裳,以數百萬元向政府投了一個石礦場,實行自己投資「石礦」生產,令他成為「石礦大王」。 1955年呂志和創辦嘉華時,最初參與政府基建,由牛池灣、老虎岩(樂富前身)、秀茂坪、藍田至油塘灣,嘉華都有份參與開山、填海、建馬路,後來更在茶果嶺道建8層高唐樓。在1960年代,集團已涉足地產業,但由於樓價波動,呂志和卻選擇專注做建材生意,其後成為本港最大建材商之一。 70年代,呂志和雖與香港地產黃金機遇擦身而過,進軍酒店業,率先與洲際、萬豪、喜來登、希爾頓等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合作,將酒店特許經營權引入本港,業務其後拓展至美國,擁有管理約20間酒店,成為全美12大酒店業主之一。至80年代,藉內地改革開放,集團進軍內地建材業,嘉華國際更於1987年在本港上市。2002年,他以「過江龍」姿態成功投得澳門賭牌,獲發賭牌後斥資逾百億元投資澳門「銀河娛樂」,其後在2005年更以184億元,將銀娛注入嘉華建材借殼上市。集團十年多來力拓國際級綜合度假式酒店,銀河娛樂現更成為集團業務騰飛的一大亮點。 嘉華集團的核心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大型娛樂渡假設施、酒店及建築材料,投資遍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東南亞及美國各地的主要城市。嘉華集團旗下包括兩間香港上市公司──嘉華國際及已晉身為恒指成分股的銀河娛樂,其他附屬公司包括仕德福國際酒店、嘉華建材,以及專責美國業務的Stanford Hotels Corporation及Cresleigh Homes。現時,嘉華集團有逾200間附屬公司,全球員工超過20,000人。呂志和儘管已屆高齡,仍擔任集團及兩間上市公司主席,為企業最高決策者。旗下上市公司之一銀河娛樂主力澳門娛樂博彩業務;而另一公司嘉華國際主力在香港及內地發展房地產項目,現時房地產業務發展以香港為基地,並在中國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有據點。 暫不言休 傳承有道 不少大地產商的第二、三代開始接棒掌管家族生意,呂志和一家就特別低調。呂志和早前曾有想過退休,但未應該退下。「我認為自己身體方面應付得到,做得開心不是痛苦,我不會嫌辛苦,也無需要有計劃,加上公司有夥計好幫手,仔女又幫到手。」呂志和認為,傳承和繼承是兩種概念,他表示「傳承」要與時並進,「好似做衣服,要人試過,合適了,再修改。」而教子女做生意不容易:「仔女長大,就要引導他們,尊重他們,不能罵。教子女做生意只能量力而為,做生意要從細節去想,再定出一個制度。」 其實,呂志和對家族企業傳承早已「胸有成竹」,去年曾向外界透露,他的五個子女的分工及資產分配已作出基本的安排:澳門(銀河娛樂)業務歸長子呂耀東、香港業務歸三子呂耀華、美國業務交予次子呂耀南、香港酒店業務就由長女呂慧瑜,行政就由么女呂慧玲負責,各司其職。 作為父親的呂志和並未有就子女的表現作出評價,只笑言:「你(傳媒)話得就得,你話唔得我就鬧鬼佢」,認為市場自會有公論。他還強調,家族財產爭拗在香港只是「少數情況」,他個人完全不擔心第二代的發展。至於問及日後若遇著子女間有爭拗,他會如何處理,他幽默地回應一句:「唔睬佢囉!」 至於第三代日後到嘉華工作,呂志和表明公司不會給予高位,必須「由低做起」,謝絕空降,最好提都不要提自己身份,「給人說是皇親國戚,會惹妒忌。我對第三代我唔會管教,但會贈佢幾句。」他又舉大兒子呂耀東做例子,指當年Francis(呂耀東)學成歸來,被父親指派到地盤工作做事,貫徹後代「一定要由小職員做起」的風格。 [...]

名人系列

呂志和:交還石礦場「捨不得」

以石礦業發迹的嘉華集團,上月正式把1964年投得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交回政府發展。集團主席呂志和與兒子副主席呂耀東出席移交儀式,兩父子形容對此地有深厚感情。預料該礦場重整後的地皮可提供約1萬個單位,政府計劃將該區發展為一個約2.5萬人居住的社區。有「石礦大王」之稱的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表示,日後安達臣道住宅地皮推出時,集團會積極投標:「搶唔搶到就天知道。」 談礦場點滴軼事: 「身處的這個(安達臣道)石礦場,可以說是嘉華集團的奠基石。早於1964 年,嘉華取得香港首個採礦牌照,礦場立足香港逾半世紀,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建築材料,由香港第一個徙置區、啟德機場、紅磡海底隧道、地下鐵路、東區走廊,到青馬大橋、赤鱲角機場,以至香港十大基建等重大工程,嘉華亦有幸參與。實際上,石礦業就是無名英雄,沒有這些基本的建造業,我們的城市絕對不能達到今天的成果。」 論石礦業對港經濟作用: 「礦場徹底改變了香港以人手採礦的歷史,經過幾十年的不斷鑽研和實踐,無論在爆破、運輸、破碎和環保措施等方面,都採用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並發展為一個全封閉式、自動化管理及環保的工廠。53年間,安達臣道石礦場為香港提供一億噸石料,並建立一站式上下游產業鏈,出產混凝土、瀝青、環保磚、管筒及混凝土預製品等高質素的建材產品。」 論石礦場開採對社會貢獻: 「縱然安達臣道石礦場已被開採逾半世紀,整座山形絲毫無改,我們採用『邊開採,邊綠化』理念,種植近23 萬棵樹木,將一個已開墾的山頭,還原為一座綠油油的青山。日後,政府更將於這幅40 公頃的優質土地上,為25,000人建設一個全新的社區,興建上萬個住宅單位。在這個功成身退的時刻,集團亦倍感自豪和驕傲,因為礦場已為業界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範。除了開採量是全港最高,綠化面積和規模亦排列首位,多年來亦為本地市場製造眾多就業機會,為建造業培訓各種傑出人才。」 論集團在廣東礦業發展: 「嘉華建材早於6年前,已將安達臣道石礦場多年累積的先進管理、技術和成功經驗應用到廣東惠東,在當地建設一個全新的石礦場,實現綠色開採,規模媲美安達臣道石礦場,年產達430萬噸石料,產品百分之一百供應香港。今天,惠東石礦場已經成為廣東省石礦行業的先進榜樣,經常接待政府部門和業界參觀和交流。除此之外,嘉華建材早於2000年,已開啟跨地域和多元化生產,在內地發展新型環保產品,包括水泥和礦渣微粉,年產量分別超過1,200萬噸和1,400萬噸。」 論本港礦材行業的發展空間: 「本港未來需要發展大量基建,包括機場第三跑道項目、新界東北,以及公私營樓宇等發展,若礦材供應完全依賴進口,只會增加成本,並有供應不穩定和長途運輸污染的風險,冀政府未來可支持本港礦業發展。」 談交還礦場感受及參與礦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