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周萱:愛情真毒藥 羅密歐與茱麗葉悲劇遺憾

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香港歌劇院在文化中心為觀眾上演一齣經典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愛情熱烈而淒美,充滿勇敢獻身的激情,男女主角為情服毒而死,讓現代的我們情何以堪。 演員歌者大都來自法國,印象最深的就是扮演茱麗葉的女主角紹姆(Chloé Chaume),她從出場到結束,每一次都將高音發揮的淋漓盡致,她仿佛有一種不斷湧動的氣息貫穿全身直達頭腔,而且掌控自如,每一個唱段都在點上,整整三小時,那飽滿有力的歌聲,迴盪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的穹頂之上。如果繞梁三日這句話有具象,那一定就是她。 她表演的出彩甚至都叫對手男主角「黯然失色」,其實這位羅密歐的扮演者貝廷格(Thomas Bettinger)英俊帥氣,那種典型的法國男士性感儒雅的外型,在最後一場與茱麗葉同赴黃泉自殺而亡的表演中,兩人配合十分默契,對生命的最後掙扎,奮力要與愛人最後牽手的意志,令觀眾入戲。而女主角不但唱功了得,表演也非常逼真,她用匕首插死自己,然後倒在床上翻滾抽縮,爬向愛人嚥下最後一口氣,都感覺真正的茱麗葉上身了。 另一位扮演茱麗葉父親的演員錫提(Jean-Fernand Sstti)的嗓音也令人難忘,渾厚、沉著、音域遼闊,他是位一上場就可以控制整個舞台的歌者,加上他的戲服是一件大衣,配上高大的身材,在眾演員中也十分搶鏡。 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整個舞台設計是灰藍色,配合愛情悲劇的主題微妙微俏,而茱麗葉第一次假扮服毒自殺時,舞台上空飄著灰色蝴蝶伴著她的婚紗,令場面極度淒美不能自己!香港歌劇院總監莫華倫介紹說,設計師貝南是一名年輕的導演,他的華麗佈景及獨特的色彩,將觀眾直接帶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維羅納。 原本最著名的「陽台一幕」,並未令筆者入腦,反而是最後一場羅密歐與茱麗葉共赴黃泉,自盡殉情的場面教人感覺栩栩如生,疑幻疑真。 「法國五月藝術節」是香港藝壇重要的文化盛事,也是亞洲最大型的文化盛事之一,今年已有30年歷史。每年五至六月,法國五月均會會舉辦超過100場文化活動,每年吸引逾二十萬人參與。今年中法建交60週年,令這項盛事別具意義。   撰文:周萱 資深媒體人 ============= 延伸閱讀:周萱:歲月長河 太古集團 有你有我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周萱:歲月長河 太古集團 有你有我

博客

周萱:歲月長河 太古集團 有你有我

香港有個太古城,香港人吃太古方糖,也喝太古可樂,香港還有國泰及港龍航空,零售業也有太古的蹤跡,GigaSports、Catalog、d2r及Go Wild在各大商場可見。已經在香港逾150年歷史的太古集團,與港人的衣食住行唇齒相依。筆者今天有緣走進了太古集團歷史檔案館,這些舊物彷彿是一個迷你版的香港歷史,與它對話,感慨萬千!   太古集團(Swire Group),1816年成立於英國利物浦John Samuel Swire創辦了貿易公司,後來才由他的兒子繼承產業並將羊毛出口到中國,1866年更在上海開設公司取名「太古」。 香港的航空業曾經的輝煌,當然有國泰航空。在這裡,我們見到由戰機改成貨機的舊照,也看到了第一張國泰機票。1948年一張香港到悉尼的機票是2,200港元,令參觀者嘩然!而1960年一位空姐的月薪高達650港元,也是令人羨慕的收入。 香港鰂魚涌孕育了大量太古集團發展的故事,最令筆者感同身受的是目前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怪獸大廈」,那時就住在益昌大廈,後面就是畢架山,而太古城附近有很多工廠大廈,很喜歡吃街邊的腸粉和辣魚蛋,隱約記得是5毛錢一串。 作為行山愛好者,得知港府已經在鰂魚涌畢架山行山熱點大風坳,樹立了太古吊車塔遺址的指示標記,這是因為2019年,多名資深行山人士發現了吊車系統鋼架的24套石地基遺跡。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一條沿吊車路線修建的古道。起點在南豐新邨附近,途經不少古老山徑,雖已失修多年,但卻可以尋幽探秘,找尋歷史遊蹤。 今天知道了「太古」這個名字的權威解釋;1866年,時任英國駐上海領使 Thomas Taylor Meadows在公司於上海開業時,特意為公司取的名字。「太」取自太初,「古」源自盤古,合起來有「宏博、亙古」之意。確實,這名字真的好,太古集團果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長足發展,在香港更是別具一格的標記! 撰文:周萱博士 [...]

周萱:穿越千年敦煌 善心普渡千手千眼

博客

周萱:穿越千年敦煌 善心普渡千手千眼

用視覺盛宴來形容敦煌大型情境音畫劇《千手千眼》,都不足以表達觀眾的感受,因為劇中的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及多媒體的舞台設計,都是叫人嘩然及目瞪口呆。因為這些表演者都「異於常人」,他們是中國殘疾藝術團的表演藝術家,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為香港觀眾,獻上一台精彩表演。   如果一個人聽不到、看不到,他的世界無法想像,但昨天的精彩表演,詮釋了「上天向你關掉一扇門,就一定會打開另一扇門」的箴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一組扇子舞,舞者的跳躍、舞扇及複雜的舞步高度一致,儘管有老師在一旁指引,但相信對於這些聾啞表演者,在無聲的世界表演音樂的節奏該下多大的苦工!〈一夢千年〉的主題曲,歌者是視障藝術家,她聲音空靈而撼動人心,筆者被她深深感染! 當然,最後的壓軸舞蹈就是極富盛名的千手觀音,這已經是世界聞名的中國文化名片,舞台造型富麗堂皇,舞者的表演獨特靈動,她們的手起伏張合,似蓮花舞動,如生命綻放,令人淚盈於睫。 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是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音樂舞蹈詩《我的夢》為藍本、融合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元素創編而成。劇目依托敦煌莫高窟,現存唯一以觀音為主題的《千手千眼觀音經愛》圖,通過音樂、舞蹈、多媒體等形式創新講述「妙善救父」的民間故事。 妙善從小就在敦煌大漠邊關隨家人生活,但當地突然出現了一種叫「人面瘡」的怪病,父親也未能幸免,眼看父親和鄉親痛苦不堪,妙善祈願觀音降思澤,解救家父及鄉親之難。經歷坎坷磨難,妙善以大勇氣、大毅力、大智慧尋得月牙之魚草,孔雀之七彩翎,並用自己的雙耳雙眼之「六根」换得千手千眼觀音法相,終使父親及眾鄉親痊癒。 千手象徵遍護眾生,千眼象徵遍觀世間萬物。千手乃眾人之手,千眼乃眾人之眼。 故事向萬眾表明,心存善愛,殘缺也將成就完美。 (圖片由主辦機構珠海社團總會提供) 撰文:周萱博士 資深媒體人 ============= 延伸閱讀:周萱:〈Do-Re-Mi〉音韻繞樑65年燃爆西九戲曲中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周萱:〈Do-Re-Mi〉音韻繞樑65年燃爆西九戲曲中心

博客

周萱:〈Do-Re-Mi〉音韻繞樑65年燃爆西九戲曲中心

巍峨的阿爾卑斯山,奢華的大莊園派對,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Sound of music〉、〈Do-Re-Mi〉、〈So Long,Farewell〉、〈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百老匯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讓香港觀眾趨之若鶩,首演場爆滿,讓65年來的集體回憶,化作延綿不斷的掌聲與喝采。   這齣關於愛、仁慈、希望與生存故事,令人慨嘆歷史是那麼驚人的相似,戰火紛飛、家園盡毀,刻下的俄烏、以巴近在眼前,他們的結局會否如音樂劇一樣,令人思緒萬千。 《仙樂飄飄處處聞》的故事講述修院初學生瑪莉亞性格活潑風趣,不適合在修院生活,於是獲派到奧地利海軍上校家中擔任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她用音樂與這些孩子相處,〈Do-Re-Mi〉正是她進入這個不苟言笑家庭的開始,上校及瑪麗亞最終還收穫了愛情。 女主角瑪麗亞有著圓潤的腔體,穿透力自然又飽滿,而飾演老修女的演員則是一部大功率的唱喉,氣勢如虹,兩位女演員把音樂劇唱成了歌劇的感受,令觀眾大飽耳福。而飾演七個孩子中的一位小男孩演員,聲音極度出彩,那種乾淨純潔的童音也叫人一聽難忘。 謝幕了,掌聲仍持續不斷,台上演員再次唱出〈Do-Re-Mi〉時,台下觀眾熱烈回應,齊唱這首經典,首場演出在燃爆的彩蛋及高漲的情緒中結束! 這齣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因反應熱烈加開24場,在西九龍戲曲中心上演至6月9日。 撰文:周萱博士 資深媒體人 [...]

周萱:這捧法國音樂華彩 我醉了又何妨

博客

周萱:這捧法國音樂華彩 我醉了又何妨

「夢幻琴弦 —— 鄭慧與朱亦兵大提琴鋼琴之夜」,終於在熱烈的期待中上演了,座無虛席,驚喜連連,掌聲延綿,喝采不斷!   《永恆的讚歌》作為開場可能會擔當一些風險,因為這時可能有觀眾遲到、可能還沒進入狀態、可能這需要令人屏息靜聽的節奏會受到影響,但是,都沒有!聽到的就是一個節奏!慢!慢!慢!這首也叫做時間《終結四重奏》的樂曲,大提琴的無限緩慢,像氣息不斷,一直輪迴,高潮時感覺意識高於肉體,這聲音把觀眾帶到遠方,那裡涅槃之後,溫柔高貴的與神同在。 朱亦兵不僅是位令人一見鍾情的大提琴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幽默可愛,口才極佳的講者,台上他用法語、英語、國語與觀眾交流。他說,真正的藝術就是自由的發聲,我們子孫萬代只有這個世界,在這裡只有音樂是永恆,其他的,we don’t care! 朱亦兵對德彪西(Debussy)作品的理解也非常獨特,他說,40年前在法國第一次聽到時心想,What?這不是《聊齋》嗎?這夜,《D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儘管原作是表現是溫馨傷感的情感印象,遙遠、朦朧又漂浮不定。但朱亦兵告訴觀眾,會有鬼神、有迷霧、有醉拳的映畫感。筆者對這一樂曲的演奏印象深刻,尤其是大提琴與鋼琴的低音對抗,奏出的和諧,令東方與西方的不同淋漓盡致,假如德彪西能聽到兩位中國演奏家的表演,會有怎樣的詫異與驚喜? 有人說鄭慧博士是鋼琴詩人,這天舞台上的她,舉手投足之間,與朱亦兵的鬆弛有度及默契搭配,那份自信或許與生俱來。已經彈琴30年的她,現在是最好的階段,應該說刻下,她遇見了最好的自己,就像紅酒在最有味道的時期,香醇、圓融、香氣流溢。 朱亦兵與鄭慧還演奏了兩個舞曲,《哈巴涅拉》和《西西里舞曲》,前者我們聽到了《卡門》及《愛情像隻小鳥》般的奔放,而後者則感受到電影《教父》的經典。 就像朱亦兵所說,法國音樂家總是寫別人,而且總是寫得完美,哈巴涅拉舞曲就是最偉大的舞曲,沒有之一。這就像全世界都生產紅酒,但無庸置疑法國紅酒就是最好。 是的,這夜,欣賞了這麼一大捧法國音樂的華彩,醉了又何妨! 撰文:周萱博士 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