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唐啟波:香港與大灣區必成你中有我格局

10月迎來了大灣區的雙重喜事,從中共二十大到香港政府的《施政報告》,對於發展大灣區的支持力度有增無減。 隨著利好措施的推出,香港及大灣區互相出台吸引雙方人才的政策,相信兩地的發展將形成你中有我的格局,而當中最有望迅速培育成功的產業,將是Gobi GBA一直支持的初創類別,Gobi將一如既往為這些初創提供資金和人脈的支持。   多數青年願往大灣區發展 吸引人才成關鍵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在今年8月16日至10月15日向18至40歲的受訪者收集了過千份問卷調查,冀了解大灣區城市青年人對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四方面的發展機會的看法等等,結果顯示有84%受訪者會考慮或可能會考慮在大灣區其他地方工作,有53%人認為就業前景是最吸引因素。 在大灣區出現後的這幾年,大灣區的發展十分高速並獲得靚麗的成效。根據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早前分享的數據,大灣區整體經濟總量從2017年的10.2萬億元,升至2021年12.6萬億元,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約11%的經濟總量。至今,大灣區已有24家世界500強、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反映出大灣區的經濟實力顯着增強。他表示,未來將迎合香港和澳門的政策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努力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   大灣區是未來十年重點 創科成重中之重 事實上,在國務院2015年首次提出了大灣區的概念後的第二年我便和曹嘉泰先生一起創立了戈壁大灣區(Gobi GBA)。這幾年我們團隊堅定發展大灣區,如今不僅成功在大灣區扎根,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更宣佈加碼重注大灣區。對於Gobi GBA來說,未來10-20年重點機會絕對就是大灣區,尤其是大灣區的科創,我們料會掀起一股CantoTech浪潮。   10月舉辦的二十大,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的講話亦印證了Gobi GBA的眼光,他提到中央所作的「1+N」的規劃政策體系正逐步構建,橫琴、南沙、前海及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在深入推進,國際科技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地進展,未來將繼續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民生改善等一些重點領域,為加快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中心建設,把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換言之,科創就是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從二十大和《施政報告》的政策來看,加重大灣區發展的行動將密鑼緊鼓進行。首先是二十大,中央表明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清晰的指示再次證明,大灣區未來幾年的重點方向。這些都和Gobi GBA一直強調的投資方向吻合,即在人工智慧、工業4.0、大消費、醫療科技、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和食品科技這一系列具有潛力的領域。   除此以外,《施政報告》一些列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促進香港市民在大灣區發展和生活的措施,也體現了香港政府對香港全力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決心。香港必定推動大灣區的高增值發展,與其他大灣區城市互聯互通。這一點也完全跟Gobi GBA的部署切合,就在今年9月,我們香港總部的喬遷正式代表著我們對大灣區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香港促成大灣區互聯互通 廣州率先實現稅負免徵 香港跟大灣區的聯動將越來越密切,兩者人才交融力度十分充足。這邊廂,香港政府希望未來五年吸引過百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其中需要至少 20 間龍頭創科企業。不僅如此,同時也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向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服務,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而這些,也都是Gobi希望提供資金和人脈支持的初創企業對象。   另一邊廂,大灣區的其中一個重要城市——廣州在9月時候也釋放了有利港澳局面的稅收方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了對在廣州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其個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徵。至於南沙港澳居民個稅優惠政策未來是否會推廣至廣州各區或大灣區其他地方,可能會根據政策實施的具體情況和效果而定。不過光是免徵這一點絕對是吸引港澳人才的有力條件。   從此可見,隨著兩地互惠互利政策的實行,兩地無論人才還是產業均可能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象。而Gobi GBA一直支持香港初創發展大灣區市場,相信在這發展過程中,Gobi GBA將會培育出更加多優秀企業。     撰文:唐啟波  戈壁大灣區管理合夥人 [...]

博客

查毅超:南沙方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啟示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香港,特別視察科技園考察創科發展,突顯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高度重視。習主席對香港近年的創科成果予以肯定,令創科業界十分鼓舞。他明確提出香港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學研幾方面強化創新上的協同合作,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有了國家支持,香港在創科及產業發展上更是如虎添翼,業界必須把握機會,在大灣區發揮所長,助國家達成此宏大目標。   在國家大灣區戰略下,內地九巿相繼推出策略方案和措施,深化各自的產業優勢並作出錯位配合,強化灣區整體競爭力。若能善用各地的新政策,港商可作出更有利部署。位處珠江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南沙,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新區,被定位成為大灣區內重要的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國務院在6月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詳細規劃了南沙在大灣區藍圖中的角色,不但匯聚資源發展產業和與國際接軌,更在多方面鼓勵和歡迎港澳人才、企業融入大灣區,目標是在2035年將南沙發展成創新及產業轉化體系成熟、擁有完善營商環境的地區,港澳居民數量進一步提升,成為大灣區9+2城巿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南沙機遇 港優勢互補產協同效應   《方案》提出多個創科和先進工業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粵港澳科研機構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的聯動發展;整合中科院在廣州研究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資源;發展「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產業鏈,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無人機、互聯網行業應用示範及下一代互聯網算力服務等發展;對受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等。廣州市政府提出斥資約200億元人民幣,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及人才鏈「四鏈」支援企業落戶南沙。《方案》更提出多個鼓勵港澳參與發展的舉措,如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機構和創新載體提供更多資金、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援措施、獲香港政府「青年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創業團隊均可直接享受南沙創業扶持政策等。香港科技大學更已率先到南沙設立廣州分校,令兩地科研合作更緊密。   完善港創科生態圈   與大灣區接軌 自南沙在2012年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新區後,政策支援及配套更完善,定位亦越來越清晰,香港業界應盡快部署如何利用南沙的平台更上一層樓。《方案》中羅列的措施和機遇,大大有利香港工業家充份善用兩地科研合作成果、驅動業務向智能製造及創新產業發展,並吸納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發展事業和創業。粵港澳各城創科措施推陳出新,新一屆政府任重道遠,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及與大灣區接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孫東局長直言要加強香港上中下游科研,以及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同時利用北部都會區,引入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落戶和扎根香港。香港累積的實力遇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的機遇,未來無疑是黃金發展期,助力國家進一步鞏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   撰文: 查毅超博士  [...]

商事動態

中總邀方舟解讀南沙深化合作方案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日前舉行線上會董會講座,邀請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擔任嘉賓,介紹《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內容重點。   方舟表示,南沙方案是繼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後,粵港澳合作平台的又一重大規劃方案,在產業合作、青年就業、對外開放、規則銜接、高質量民生配套等領域提出具體政策,特別是針對港澳個人及企業稅務優惠,包括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可獲直接免徵超過港澳稅負部分;針對鼓勵類產業企業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港人港商具有相當吸引力。   南沙將進一步推動金融和專業服務對港澳開放,並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其中在充分監管下設立數據互通通道,更是推動粵港深化合作的重大突破。南沙方案另一重點是強化粵港兩地在技術研發和科創產業方面合作,提出允許港澳科研機構因科研、測試、認證檢查所需的產品和樣品免於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積極承接香港重點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以及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南沙港資初創科技公司的融資活動。   南沙方案對涉及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和社會服務保障方面着墨頗多,未來將進一步用好政府及商界共同參與的發展諮詢委員會,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南沙近日更發布了《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新十條」措施》,從就業、創業、安居置業、生活就醫等方面,為香港青年紮根南沙提供全方位配套支持。   方舟與中總成員就加強香港與南沙經貿與民生往來、推進彼此產業創新、支援青年創業發展等範疇交流意見,相信在中央政策的全力支持下,香港可善用南沙深化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香港對接國際市場的獨特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世界。   出席講座的中總成員包括會長袁武,副會長曾智明、王惠貞、李應生、楊華勇、胡曉明、陳仲尼、謝湧海、張學修,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霍震寰、胡經昌、陳斌,立法會代表廖長江等以及一眾常董和會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