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I -「前海深港創意園區 – 開拓與機遇」

由香港設計總會主辦、Fashion Farm Foundation (FFF) 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I -「前海深港創意園區- 開拓與機遇」已於昨天在D2 Place TWO – The Garage順利舉行完畢。當天,一眾嘉賓分享了有關大灣區的政策及前景、二元橋 (前海創意園區) 的發展及香港設計總會相關項目、設計師於內地創業的親身經驗,最後以討論前海深港創意園區的開拓與機遇作結。而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二元橋(中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君璧、香港設計總會創意策動2019項目總監吳綽芝、Fashion Farm Foundation董事葉長安教授、靳劉高設計合夥人高少康、根源製作室有限公司總監暨創辦人朱漢威,以及澳門設計師協會主席朱焯信。 創意香港總監曾昭學致開幕辭時表示:「香港的專業設計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深具競爭力,故此香港實在是有能力帶動整個地區的創意產業一同壯大,開拓更多發展的新機遇。」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則分享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政策,說明了新政策如何惠及港深兩地的設計專才,以及大灣區的規劃將如何為前海深港創意園區帶來無限的發展機會。他表示:「在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下,特區政府一直支持前海推出更多惠及港人港商的政策措施,如稅務優惠,同時支持推動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的發展,為初創企業和青年創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大灣區極有潛力成為具備最高競爭力的灣區城市群,絕對是本地設計專才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二元橋(中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君璧則分享了二元橋的規劃,介紹了二元橋的位置、空間及設施。她表示二元橋提供了一個專業平台,加強兩地設計專才的交流和合作。無論是投身創意工作或設計事業的自由工作者、原創品牌、中小型設計公司、跨國設計集團,均可以最能配合其業務發展的方式,在二元橋的協助下開創設計事業的無限可能。她説:「二元橋作為一個文創產業多元發展與合作的平台,成為香港及環球設計創意人員進入中國創業的跳板。希望兩地合作下,繼續發揮門戶樞紐作用並為驅動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香港設計總會項目總監吳綽芝亦介紹了香港設計總會的最新項目-創意策動2019。 當天,兩位本地設計師先後分享了他們於內地創業的故事。高少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於2014年榮獲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為現任香港設計師協會副會長。他分享了他於中國內地開創名為靳劉高設計公司的經驗,並鼓勵有志創業的設計師踏出重要的一步。具備多年廣告及媒體製作經驗的朱漢威亦分享了創辦根源製作室有限公司的故事,分享在國內營運設計業務的點滴,同時透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予想在國內創業的設計同業。  在Fashion Farm Foundation (FFF) 董事葉長安教授的主持下,一眾嘉賓以「前海深港創意園區 – 開拓與機遇」展開了精彩的討論。葉教授也分享了FFF即將於大灣區舉行的項目「大灣區─時尚‧出行」, 活動主要希望促進大灣區內各設計院校及專業團體的長期合作關係。為年青設計人材拓展新空間、探索新機遇從而成為未來創意支柱。同時,葉教授也與幾位嘉賓討論的大灣局有哪些機遇及設計專才如何開拓業務以持續發展,以分享予有興趣在大灣區發展的人士。 [...]

名人系列

劉小康 推動藝術發展為己任

劉小康 推動藝術發展為己任   劉小康,英文名Freeman,人如其名,是一位藝術家,喜歡自由創作,沒有架子,他的設計獲獎無數,而最為人熟識的是現在我們手中常握著的「屈臣氏水樽」,這個流線型的設計出於劉小康2003年的手筆 。 七十年代,還在中學階段的劉小康,讀到有關設計大師靳埭強的報導後,令他對設計行業產生濃厚興趣。當年,「設計」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在美術老師的鼓勵下,他終於成功考入香港理工大學(前身:香港理工學院)修讀設計科。畢業後,他一直等待靳埭強設計公司出現空缺,然後去應徵,終成為該公司的設計師。1988年,他應靳埭強之邀請,成為公司的合伙人,該公司現易名為「靳劉高創意策略」。 設計出色 揚威國際 劉小康表示,靳埭強是他的偶像、工作上的伙伴,亦師亦友。他自己的設計風格也深受靳埭強的影響。他說:「在70年代靳埭強已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設計師,我看過他的文章及設計作品,均帶有中國文化的元素,這深深吸引了在讀美術科的我,也影響了我日後的設計風格。」 他後來獲得超過300個本地及海外的獎項,其中包括全港十大傑出青年獎,以表揚他在香港對藝術發展的貢獻。他更受邀參與北京申奧海報設計比賽,以首名獲選並印製成官方宣傳品。2002年,他為屈臣氏蒸餾水設計的水瓶獲得「瓶裝水世界」全球設計大獎,該設計一直沿用至今。在該項水瓶設計中,他成功地結合藝術、文化、設計和商業觸覺等元素,同時達到提升品牌市場佔有率和促進本土文化的效果。 2015年,香港文化博物館曾特別舉辦「劉小康決定設計」展覽,展出的作品包括與香港社會發展脈搏相連的文化、商業及公共空間藝術等項目,也有其別具風格的跨媒介經典創作,如《椅子戲》系列等。博物館希望觀眾能透過劉氏的作品,認識其創作心路歷程,以及他為推動香港設計、創意產業和文化所付出的貢獻。 今年劉小康得到了由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英文簡稱APCIA)所頒發的第二屆「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大獎」,這個獎項是希望表揚對文化創意產業有貢獻的企業及專家,並透過獎項發掘更多具潛力的文化創意產業新秀。「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大獎2017」從不同界別包括藝術、授權、印刷、教育、音樂、授權及數碼科技等,選出十位得獎者,鼓勵各界以香港為基礎,共同發展亞太地區文化創意產業。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一直以推動「文化加創意成就產業」為目標,並以香港為基礎,努力發展亞太地區,加強與各地區商會共同專注發展「文.創.產.專」項目,今年已是第二屆舉辦「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大獎」。 機遇處處 劉小康加入設計行業後,最初並沒有遇上太多困難和挑戰。因為上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加上本地文化興起,藝術、設計、電視、電影、音樂、出版行業,百花齊放,人才鼎盛,影響遍及整個亞洲區。在這個行業待了許多個年頭,他也看盡了這個行業的變遷。 他認為在80年代,設計這個行業變得更「專業化」,因為客戶群開始成熟,認識也多了,所以對設計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到了90年代因為香港準備回歸祖國,所以開始發展中國市場,機遇亦不少。但2000年後,可能因為一些政治因素,年輕人對於與內地合作或到內地工作不感興趣。他寄語年輕人要放眼整個世界,「一個設計師不能在一個單一市場發展,譬如說你不能只待在美國的紐約發展。要多看看這個世界,與不同的人合作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